评分及书评

4.6
4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我们的生命发光发热,照亮自己,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岁月中远行🌈每个人都被工作、生活的节奏忙碌着,很难安心的出行并从出行中获得乐趣,能抽出时间旅行的人已实属难得,俞老师不仅忙里偷闲,在面对教育行业整改的压力之下,能继续自己的 “远行”,而且在远行中的思考全部记录成文字,娓娓道来,让人觉得心脾受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徐霞客的游记,徐霞客一生都在行走和记录,通过《徐霞客游记》的记录,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让人们了解外面的生活、文化、地理、历史,不仅作者可以及时回顾,也可以让读者收获到更多知识。相信俞老师之所以把旅行记录成文字并定期成书,也是受到徐霞客精神所鼓舞。🌈俞老师家乡和徐霞客不远,走路就可以到,或许这也是俞老师能坚持在行走的路上不曾放弃的原因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辑的在岁月中远行,共有 11 个旅行游记,文字优美,内容很有吸引力,对于不怎么读散文的我来讲,一看进去,就会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思路游览大江南北,可见俞老师写作水平深厚,值得我们学习品味。🌟🌟让岁月开出拈花微笑🌈2021 年是不容易的一年,疫情虽然在稳稳控制中,但教育行业可是受到了巨大的打击,随着国家对双减政策的发布,K12 的学科教育受到重大影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新东方、学而思等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很多人的工作也受到影响,公司裁员、转型,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俞老师在 2020 年也经历了一些变故,每一次的变故并没将他打倒,每次的困难都能让他起到更深刻的思考与求变化。是忙是闲,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欲望和惰性,什么能支撑我们走的更远?如果没有精神的丰富,我们会不会在半途就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如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与追问或许是支撑一个人不断思索的动力之一。其中的思考与妙语颇多,摘录一些供学习了解:🌈我有一句话:“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如果你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你自然会比别人多做一些事情,多读一些书,也就有可能夺取多一点成就。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人,表面上做事十分勤奋,但是一辈子却碌碌无为。原因就是这样的人就像一只蚂蚁一样,只是勤奋做事,却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所以,思考的惰性才是最可怕的惰性。—— 欲望与惰性🌈一个人的一生,追寻精神的丰富和生命的价值才是正确的道路。追求精神丰富和生命价值的核心,就是愿意去帮助他人和社会,通过帮助他们和社会,获得生命的喜悦和成就。我从学生引用的是剧中也看到了这种家国情怀,自由精神的继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 奉献他人,成就自己。🌈一个人做事情,有两种动力,一是求生存,二是求发展。一个精神上充实且丰富的人,是不会轻而易举放弃自己的人生或放弃努力的。这一精神上的丰富习惯,不是靠考试成绩提高能够解决的,不是靠进入名牌大学能够解决的,也不是靠父母的金钱能够解决的,而不是靠空洞的口号能够解决的。—— 精神的丰富,会让人有更持续的生命力。🌟🌟用阅读抵抗孤单🌈很多人工作以后的阅读大都是围绕工作开展阅读,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我个人的阅读也经常在产品、心理、经济、金融等领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但有时候专业知识可以提高技能,但却不一定能丰富我们的视野,需要扩大阅读面,提高我们的视野,这样才能在孤单侵袭的时候,用知识抵抗孤独,从阅读中收获力量。🌈俞老师说阅读就像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哪天没有阅读,生命就不完整,无需督促,自己可以坚持每天阅读。可以从公众号看出,在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仍有大量的阅读并写作成文,还和不同领域的人进行视频对谈,对谈内容也沉淀输出,既提升自己又造福他人,向俞老师致敬。🌈用阅读抵抗孤单这一辑篇幅占比不长,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精华很多,值得自己多读几遍。其中的思考与亮点,摘录一些供学习了解:🌈美国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是因为它一开始就奠定了对商业和商人(企业和企业家)尊重的基础。对企业家的保护,包括对他们财产和发明的保护,使得商人们成为推动这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群体。真正让美国发展的是美国对商业的态度 —— 允许个人自由发展、允许任何人去做任何异想天开的事情,从制度和法律上对创造者提供最好的保护。“创造性破坏” 这个词是熊彼特提出的,他说:“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资本主义体制的一个核心特质,它是资本主义体制得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必须与之共生的现象”。—— 美国何以走到今天🌈熊彼特作为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其创新的经济思想仍然在今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斯拉、爱迪生的故事至今流传不断,激励人们用创新取得成功,造福人类。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像一个人一样,人生的起起伏伏总是有的,但一个人一辈子是否比别人过得好,主要依赖两个要素:一是是否身心健康,这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体制和机制是否健全。而二是是否有突破和创造的勇气,这相当于一个国家是否鼓励全体人民不断发挥创造力并为这种精神提供保护。—— 美国何以走到今天🌈布兰森(维珍创始人,涉足众多创新领域)一定是个不会留下任何遗憾的人,想到了就去试验,去努力,去成功,去失败,留下的是自己充实自豪的人生。我对生活的兴趣,则来自于设立并战胜那些表面上显然不可能实现的巨大挑战。—— 疯狂背后的逻辑🌈塔拉(比尔盖茨推荐书籍的作者)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对教育的内涵做拉了深刻的阐述:“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神话,视野的开阔。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你当像飞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无问西东》电影中:泰戈尔正在讲‘读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醒你索性,听从你信,无问西东。 —— 无问西东,但问内心后记🌈阅读、写作、远行,是俞老师的三大爱好,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爱好,然后伴随我们一生的成长。我相信阅读、行走是每个人一辈子可以选择的爱好,如果能通过写作分享给到他人,相信也是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读完《在岁月中远行》,感觉未来的路更加笃定,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希望你也能有所收获。🌈我们都是小人物,面对这个巨大的、时时都有可能把个体吞噬的世界,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屈的努力。也只有不屈的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发光发热,照亮自己,照亮前行的道路。🌈最近比较火的流行语 “小镇做题家” 就是对努力上进人的一种蔑视。只要我们努力,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我们就是成功的。普通人的努力不应该抹杀,更不应该被嘲笑。🌈俞老师的文字总是给人力量。读完以后,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活更加热爱。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岁月中运行

      俞老师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世界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把握,构成了这本书的一条主线。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地方,描绘了一副横贯古今的画卷,一种历史的厚重美感在文字中孕育而生。这是爱读书的知识分子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和人文体验。一个有灵魂的地方才是我们归去的共同居所。时光中慢慢流淌的,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俞敏洪著.《在岁月中远行》

        【格式引文】俞敏洪著。在岁月中远行。博集天卷.2022:3.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MFxJ1F7mwRBISaV{自序: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笃定前行}去年一年,教育行业风起云涌,发生诸多变故,我的文字也因此忽疏忽密。在我被各种琐事羁绊,常常感觉透不过气的时候,阅读和行走,是我让自己踏实的方式。随手把走过的路、看过的书、触动的瞬间,一一记录。一行行的文字,既是我记录生命轨迹的方式,也是一种对过往经历的自我萃取和沉淀。如果把视野拉远,某个行业的兴衰,和现在全球正经历着的巨大变化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近来的疫情、战争,让我们一直以来早已习惯的 “和平、安康” 不再 “理所应当”,越来越多的人积聚了焦虑情绪。无论是现在的 emo(情绪化,引申为颓废、抑郁、消极之意)还是丧文化,都是大家面对不确定性的外部表现。疫情的常态化,使我们原有的很多经验和判断在今天可能不再适用。疫情前的日常宛若隔世,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大家对不确定性的惧怕,来自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但是 “不确定性” 应该分两面看:既然这是个概率范畴的概念,那么谁又能确定未来一定是坏的?大家是否想过,未来也可能是非常好的呢?在外部变化偏离我们以往的轨道,当事物更迭的节奏变得飞快时,我们更应该安静下来,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岁月,远行,读书,思考

          看山川大河,听溪流的缠绵诉说大地的声音,看烟雨蒙蒙,听细雨的嗒嗒讲述时间的抚摸,看皑皑白雪,听雪花的飘摇诉说天空的颜色,看花香漫天,听花海的四溢讲述阳光的味道,远行,践行心中的一抹桃花,读书,探寻良知的一刹年华,思考,追求心中的一指光华,岁月,沉淀世间的一捧芳华。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近在抖音上经常看俞敏洪的直播,看着他自称为 “老头”,亲切地个网友互动调侃,用最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言娓娓诉说,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圈粉无数。回到他的文字中,各种名言典故信手拈来,朴素率真的性格更是令人钦佩不已。俞老师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改初心,真诚坦荡,是真正的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岁月中前行

              行走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在没有行走的时候阅读游记,一来激发自己行走的欲望,二来也看看别人行走的同时怎么留下这么多感悟和文字,见贤思齐焉。说起行走,简单也困难,这不周末了,即使在北京,这个遍地都是旅游景点的地方,自己身体和思想犯懒了,一张床足够圈住你。白白浪费你在北京,因为在哪里周末睡觉都是一样的。想要克服这一点,周内就得做好规划,提前定好周末出行计划,比如跟队去京郊徒步爬山,约定好了,违约成本挺高的,周末也就早早起来乖乖去了。另外,出行这件事从本质来说从来和疫情没有关系,没有疫情,困在原地的依旧在原地。书中提到的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想去看看兰溪诸葛八卦村桂林漓江梅里雪山,雨崩村重庆老俞推荐书目📚 《贫穷的本质》《徐霞客游记》《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留学真心话》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像一个人一样,人生的起起伏伏总是有的,但一个人一辈子是否比别人过得好,主要依赖于两个要素:一是是否身心健康,这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体制和机制是否健全;二是是否有突破和创造的勇气,这相当于一个国家是否鼓励全体人民不断发挥创造力并为这种精神提供保护。有这两种要素在,个人就会蓬勃发展,一个国家也会兴旺繁荣。至于中间遇到的沟沟坎坎,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应有之义,都可以用宽阔的胸怀笑纳。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完后的收获,不是来自于书的内容,而是这些文字的来源 —— 俞敏洪老师为孩子做的功课:一,去任何一个地方旅游,要先对目的地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如:风土人情、古物建筑、美食美景等,以导游自居,找到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孩子,若牵扯到历史,那几乎就是一堂生动的大课,能否激起孩子的兴趣,就要看导游的功力了!二,看完任何一本书都要有总结、有整理,书中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视角、或思维方式,要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介绍给孩子,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迅速想到这本书。就从这本书开始,给孩子们介绍😁吐槽:这本书有 “东拼西凑终成书” 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岁月远行,人常在

                    98 年在新东方的 500 人 "大仓库" 里听俞老师讲单词课好像就在昨天从未走远。那会儿 GRE 暑期班(走读)好像只要 500 多元。在体育馆大礼堂开学典礼上第一次听到 "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懵懂中的震撼从未离开。虽然穷学生的心里和手中都一无所有,没那么绝望却燃起不少希望,不奢求辉煌却真是挺彷徨。无论是媒体上还是本书中见到的俞老师,总还是以前的那个朴实平和、谆谆教诲的读书人样子,直到在书中看到感怀岁月蹉跎一晃已过六旬的话语,才闪回现实来,岁月走远的速度真的比我们的感觉快许多。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富足的人生体验和满天下的桃李芬芳。"我们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那段年轻曾有个共同称呼叫学生,那段岁月曾被同一群人托举,他们叫老师。看俞老师在书中劝读书、道远行、谈思考、聊感悟,如见其人。年轻人越早亲身实践,越早受益无穷。一直在行走和读书的人也会变老,但喜欢孤独不寂寞。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行走,使人辽阔

                      俞洪敏老师的开篇序言推荐所有的人都看看,写得很实在、建议也很中肯,能感受到余老师是真心想跟大家念叨念叨他这两年的所思所感。日趋常态化的疫情、延缓的经济发展、得不到充分释放的压力等等,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以往的经验不再适用,对未来无法掌控的不安引起了大家的恐慌。这种时候俞老师建议我们更应该安静下来,在不确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确定。俞老师在书中谈到,社会在不断变化,要学会与变化共处。而不断学习是在任何时代适用任何变化的唯一不变的真理。能量和信心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聚而成的,没有谁每次尝试都能成功。让生命变得厚重的往往是经历过苦难后的刻骨铭心。俞老师建议大家迷茫彷徨时不妨出去走走,看古往今来、看岁月变迁;感星河之浩瀚、叹时间之永恒;借大自然的波澜壮阔,燃内心的峰回路转。或者静下心来读读书,让先贤的智慧劈开内心的冰封、点亮忧愁的黑暗,使我们从视野上、见识上、心态上都变得辽阔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经历的必有人已经经历过

                        这本书我愿称之为 “你经历的必有人已经经历” 之书。俞敏洪老师在这本书里真诚又朴实的分享了他的工作、生活感悟。书里的正能量感染了我,让我兵荒马乱的内心也有了一丝丝淡定。面对当下复杂的情况,艰难与机遇并存,世事变幻与人生起伏是常态,哪怕你是俞敏洪也一样。记住俞敏洪老师给我们的这四点建议:第一,无须自怨自艾,保持积极心态;第二,寻求一切可以壮大自己的机会;第三,不要惧怕失败;第四,让自己辽阔起来。这么多有成就的人都在说行走和读书的益处,普通如我,不用怀疑坚持做就好。无论我当下是什么状态,生病、健康、开心、郁闷…… 我都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风雨无阻已经 225 天,未来还有很多个 225 天在等我。行走的话,总是难以成行,先从附近的远方开始吧~借用序言的最后一段,送给正在看这本书,或者准备看这本书的每个你。“愿现在手捧此书的你,能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诚恳地面对自己,大度地面对困苦和艰难,时常阅读,时常行走山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让我们一起把格局打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恬静的人生智慧

                          本书出版于 22 年 5 月,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俞敏洪老师的短篇体会,每篇都饱含了对生命进取的内在认同,而且这些体会还是在新东方经历 "双减" 陷入困境之后的所思所想,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力量,同时也有一将种荣辱得失放之脑后的恬静智慧,是在岁月中远行的榜样,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阅读中品味,在岁月中远行

                            平凡的人生,因此而更丰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告别焦虑最好的方法:行走和阅读

                              1.     这本书是俞敏洪面对不断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变动,发自内心的人生感悟 2.     前半部分是游记,是俞敏洪在全世界各地穿梭,并留下的文字记录;后半部分是一些人生的思考,以及关于读书之后的感悟 3.     其实每个人都有焦虑的时刻,让自己辽阔起来,才能做到小事难事不放心上。读书,行走,便是开阔自己最快的方式 4.     如果你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你自然会比别人多做一些事情,多读一些书,也就有可能多取得一点成就。习惯的养成刚开始会很痛苦,但一旦养成,习惯便会成为依赖 5.     我们内心越来越焦虑和空虚,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的灵魂没有跟上我们的脚步。只有和有趣的灵魂同在,我们才会拥有更丰富和持续的生命力 6.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阅读行走开阔视野、在行动解决问题中积累能量与信心、从苦难与失败中淬炼生命厚度、最终以好奇、真诚和热爱为导向活出自我。与其被变化吓懵,不如用行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千件事)和好心态(接纳困难,保持好奇)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1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中,不如读书和行走,开拓我们的眼界和心灵,向内心找答案,向时间找答案。行动是解药,对抗焦虑与不确定,阅读与行走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引导向内求索、向外探索。别瞎琢磨了!与其干着急,不如多看书多走走。自己心里最明白,时间也会给你答案。像肚子饿了光想菜单没用,得去买菜做饭,出门找饭店,肚子饱了自然就踏实了(行动比瞎想更解决问题)。2. 能量和信心都是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积聚而成的。持续努力、不断学习是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不会错的事情。力量源于践行,真正的能量、信心和能力,都来自不断学习、持续努力、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过程。事儿都是做着做着就会了,信心也是做着做着就来了。不管啥时候,只要肯努力、肯学习,就错不了。像学骑自行车,开始总是摇摇晃晃、容易摔跤,但只要不停地踩、不停地练,忽然有一天就能稳稳骑很远了(能力在反复实践中增长)。3. 让生命厚重的,往往并不是那些欣喜的瞬间,而是苦难和越过苦难后的刻骨铭心。人生就是在不断失败和持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价值在于淬炼,生命的深度与重量,主要由克服苦难、反思失败、在解决问题中成长的经历塑造。最难的日子,往往让我们成长最多。人这一辈子啊,就是跌倒了爬起来,遇到事儿解决事儿,这样一点点进步的。像玩闯关游戏,被打败(遇到挫折)是必经过程。每次失败后研究怎么打、怎么过,最终打通关的成就感才最大(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升级)。4. 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诚恳地面对自己,大度地面对困苦和艰难,时常阅读,时常行走山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方向指引一生,拥有人生底气的关键态度是保持好奇心、面对真实的自我、接纳困境的磨砺、坚持阅读与行走的实践,最终目标是自在地生活。永远别对世界失去兴趣,对自己要诚实,对难处要想得开。多读书,多走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像孩子第一次看到沙滩那么兴奋(保持好奇心),又像一块海绵(多阅读行走),不断吸水(吸收知识阅历),变得饱满、有力量。这样无论遇到泥坑(困难)还是下雨(烦恼),都更不容易陷进去或被打湿(心态更坚韧豁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231本

                                  感谢俞老师像个老朋友一样,带我云旅游,确实有些地方去过的,也没感受到书中的意境!时至今日,我的孩子想要独自去一个地方,我一般都会答应。因为我知道,让孩子孤身立于这世界上,他们的成长速度会更快。世界是一片潜藏着危险的森林,一个没在其中生活过的人,突然被置于其中,除了迷失,还可能被别的动物吃掉。但如果不进入森林,就永远不会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不如让孩子尽早地去闯荡世界,越早去探索,孩子未来的生存能力就越强,将来热爱世界这片森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俞闲谈

                                    我是在新东方的直播间知道这本书的,董宇辉激动的说又帮俞老师清理了一下库存。今天下午病房没有新收,住院的病人相对平稳,百无聊赖看到城邦推荐这本书,索性拿来一读。这本书主要是俞老师从旅行的见闻、读书、思考的杂记,对于我来说,第一部分的游记固然好,但是我读的比较吃力,一方面自己没有看过那么多名山大川,一方面不知道那么多历史典故,所以这部分也就草草划过了。但当我看到俞老师去西班牙之前还带几本书了解一下这个国家时,我才明白一切的见闻、侃侃而谈都要提前做功课,从而避免仅仅 “到此一游” 的空洞境遇。后面俞老师又提到了自己操劳一生的母亲,介绍了几本好书,这部分就明显好读了很多,来源于生活,具有大众普适性,最是内心深处真诚的情感,最能打动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本书是俞先生主要是外出旅游和阅读的记录,就像他说的,我们记录自己的日子,不为他人,只为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岁月中远行

                                        一本拖了好几个星期才断断续续读完的书。刚开始打开纯属是作者俞敏洪的大名,一个名人的吸引。之后放下以为本书就是一本游记,却在突然想起来自己曾经心念念想去的十三陵水库旁边那座山好像是这本书里有描写而再次打开。这一次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人家的游记是带有感悟和历史的,不愧是北大高材生,不愧是成人英语教育的开创者。越到后面,有他个人经历和一些书籍推荐,都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熊逸的《佛学 50 讲》是我犹豫了几次没有下单的课程,这一次我想,我更加确信其价值了。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山,希望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像鸟一样,飞往我们自己的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孤独的路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领略山河壮美总是让心胸开阔,可谁能始终行走在山水间,总要面对这无尽琐碎的现世。和俞老师相比,我尽量豁达,尽量开阔,尽量进取,然而成者话为理,草芥理为闲,若不能站在高处,得到结果,那么这些大咖的声音恐怕也得不到共鸣吧。人生总是在崩溃与希望中交织,崩溃是因为还有追求,还有理想,不然何来痛苦。我很羡慕俞老师,不是他拥有新东方帝国,而是他敏锐的洞察力,站在风口浪尖,他有强悍的团队,而我惧怕独孤,惧怕被抛弃,惧怕一个人走,其实我早知道人生聚散总有时,也总有难以割舍的选择,成就和放弃,这就是人生。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