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历史的偶然性
这本书给我上了一课,有关民国时期的那段历史的课程。历史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前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宋子文刚开始和盛七小姐谈恋爱会被嫌弃,那时自己总是在想,怎么可能?宋子文可是以后有名的宋氏家族的长子,后来才知道,什么叫做 “鸡犬升天”。所有的事情是不是就是熟人权势呢?因为孙中山和宋家的革命历史渊源,宋霭龄的聪慧,留学经历使她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而宋家子女的优秀又使宋庆龄和孙中山成为夫妻,宋子文掌握革命政府的财政大权。一切都是偶然,又都是必然。孙中山先生去世,蒋介石作为新秀,他这个时候需要宋家人的支持,无论这种支持是来自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庆龄还是宋子文的财政支持。任何时候的交易都是利益的驱使,在国家、民族这样的政治资本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联姻变成为最好的保障。这些真是偶然,如果宋家没有未嫁女,这段中国的历史又会走向何方呢?我没有考虑蒋介石会不离婚的这件事,自古以来,在江山和美人面前,任一位男子均会选择新美人和江山,而对于女人来说,特别是宋家子女,权力从来都是男人的春药。这样的境况,哪有不强强联手的理由呢?这样就开启两个普通家族的跃迁,而这一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又显得那么顺其自然。“机关算计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后来宋氏家族中三姐妹只有宋霭龄有第二代,如果宋家的另两位女性也有第二代,历史肯定又有其他的走向,但是四位 “孔氏后人” 只有一位还有第三代,其余的均是无后人。而孔氏长男、长女的一生也许只能用荒唐来形容。其实,生活和历史又放过了谁?宋氏家族的起落是不是也在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们都说 “霭玲爱钱、庆玲爱国、美玲爱权”。宋庆龄说:倘若大姐是个男人,委员长恐怕早就死了,她在 15 年前就会统治中国。宋霭龄,1889 年 7 月出生。1894 年 5 岁时上寄宿制学校,10 年后,1904 年 15 岁,离开父母赴美学习。独自面对生活中所有问题。从个人经历方面,她是很优秀的。赴美学习 6 年回国时,21 岁。经过长期独立生活的磨炼,她的人生经验逐渐变得成熟丰富起来,形成了冷峻世故的性格。城府较深,个性复杂,善于用独立而富有创见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不屑于人云亦云。1913 年 24 岁,以英文秘书身份随行孙中山到日本工作。1914 年,25 岁的宋霭龄 与 34 岁的孔祥熙在日本结婚🎎。蒋介石眼中的宋霭龄:她不但意志坚强、精力充沛,而且是一位醉心权势、灵活狡诈、野心勃勃的女人,蒋深知这个女人最热衷的就是金钱和权势。超级红娘 —— 宋霭龄,她眼中的蒋介石:"我要老实告诉你,你如单枪匹马为国民党的目标奋斗,我可以说,你纵使有此精神,但却无足够的性格足以推动你的工作。但是,精神并非一切。这个解放并重建中国和制定国家宪法的重责大任,需要很大很多影响力、金钱、性格与威望。照目前情形,这些你一样都没有。环绕在你周围的,尽是些无能懦夫,其兴趣所在,无非私利而已矣。他们所汲汲营求的,无非一己的私利私益,并非你的目的。你当知这些都是真话。"(其实,她从实力地位出发,认为蒋介石将是南方革命政府内的一匹 "黑马",不然也不会断然投资于他)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宋霭龄与蒋介石谈条件:"不过,局势也并非绝望。我愿与你作成一项交易。是这样的,我不但要如你所愿,怂恿我的弟弟子文脱离汉口政府,而且还要更进一步,他和我并将尽力号召上海具有带头作用的大银行家们,以必要的款项支持你,用以购买你所需要的军火,俾得继续北伐。我们拥有所有的关系和门路。你自己知道,你不会再从汉口获得任何经费或支援。而作为交换条件,你要同意娶我的妹妹美龄,也要答应一俟南京政府成立,就派我丈夫孔祥熙担任阁揆,我弟弟子文作你财政部长。"(阳谋,话说到明处。这就是后来孔氏为所欲为,蒋也只能忍气吞声。 所有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只是蒋介石不知道宋霭龄的胃口有多大……)达到目的后,孔宋夫妇阳奉阴违,表面上是迎合蒋的军国主义,暗地里想的是他们孔氏家族的 "黄金" 生意。简直是把国民政府当成他们家的矿产资源来对待的。宋霭龄的高明之处是:权尽可以用,却可以不负任何法律或公务上的责任。常言道,好风凭借力,四两拨千斤。宋蔼龄称霸股市的最大杰作当数发生在 30 年代中期的 "二三关" 库券、"九六公债"、"统一公" 三大风潮,亦称中国股市 "三大炒"。蒋心里一清二楚,孔氏已是满身臭气的人。蒋于此时也感到孔宋夫妇之行径无异于月黑风高之夜的强人打劫,实在不成体统。(就宋霭龄孔祥熙夫妇的贪欲来看,无异于佛学中说的如 “饿鬼一般” 欲壑难填,就是个无底洞)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在访华期间,向蒋介石正式转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口信,美国人希望看到中国政府罢免财政部长孔祥熙与军政部长何应钦的职务。蒋介石不得不开始走马换将了。在蒋介石与华莱士的会谈中,蒋介石向美国人保证:孔祥熙已不在重庆,宋美龄、宋蔼龄都将很快出国,宋子文将代表我成为与阁下谈话的唯一代表。华莱士对此表示满意。(美国对外的控制政策一向如此啊)宋蔼龄处理问题的最高人生信条:只在于牟取和维护家族利益。违反了她的这一最高原则,一切的一切她都要毫不犹豫地也是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至于什么道德、信义、法纪、制度等,在她认为都是不值一个铜板的迂腐教条。1947 年宋蔼龄出走海外,表面上看是一个逃亡的身份,实际上却是一位真正的胜利者。在这一点上,再一次反映了宋蔼龄的那种务实的生活价值观念和作风。她从不在乎外界怎么评价,而只在乎孔氏家族的实际利益。宋蔼龄、孔祥熙是数以万计的国民党要员中第一对逃亡海外的重要人物,可是,如果计算他们在处理和转移资产时的市值与两年后相比,无疑宋蔼龄又为孔氏家族狠狠地大赚了一票。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在 1946 年估计,孔氏家族的资产约有 40 亿美元之巨。据美国银行界人士说,宋家和孔家确实有 20 亿美元存在曼哈顿的几家大银行里。据美国纽约《镜报》编辑布朗在 1950 年 3 月发表的文章认为,宋蔼龄与宋子文两人仅在美国的私人财产就达 8.5 亿美元。美国纽约广播电台的一位评论家在介绍世界首富时,也把孔祥熙列为其中之一。但是,1954 年于台湾第二届 "国大" 召开前夕,蒋介石邀请几位资深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官邸聚餐,席间谈到孔宋夫妇的财产时蒋介石的判断和结论是:"我对孔先生知道得最清楚,不错,他过去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本党的革命运动初期也曾经得到他的许多帮助。…… 说到他现在的财产,我想不会超过 50 万美元吧!"(是什么限制了蒋委员长的想象力?😓😓他究竟失败在哪里,是否经过痛定思痛的深刻反省?)通篇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宋霭龄真是一个精明、务实、把权势、关系资源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幕后操盘手。彻底颠覆了之前只知道宋庆龄、宋美龄很厉害,以为是姐姐沾了两个妹妹的光,人们为了顺口,才有了所谓的 "宋氏三姐妹" 之说。现在看来,这个 "大阿姐" 是无愧于 "宋氏掌门人" 这一称号的。只是可惜了拥有如此强大的资源,却没有做一点有益于民族的事情,从子女的教育方面来看,也是非常失败的。不知道这个 “大阿姐” 暮年临终之际,对自己的一生有何评价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