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百货公司如何塑造消费新潮

    宏大理念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一些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能够悄然发生,其秘密可能就隐藏在这毫不起眼的一次又一次的消费行为之中。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从珍惜节俭转向崇尚消费一个是百货公司的出现,另一个是商业广告的流行。百货公司怎样改造了我们的消费环境大型百货公司入驻,给南京路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价抬升。地价攀升造成的第二个影响,就是橱窗大量出现。由于成本高,百货公司就会想方设法增加营收,所以纷纷设立橱窗,吸引顾客相比传统商店,现代百货公司总是尽量陈列货品,让顾客能一目了然。使得路过的人们不自觉地就想多看两眼。如果看两眼看不够,或许就想走进店里带一个回家。这样一来,消费就实现了。消费理念出现变化,城里的人们发现,自己有了一项新的娱乐活动,那就是逛街。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把逛街,尤其是去百货公司打卡,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逛街消费成了所有人的日常行为和城市经验。这时百货公司和它所营造的消费景观,开始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了。人行道如何促成百货公司的发展干净整洁的马路使人们不仅喜欢上了走路,也愿意延长在马路上停留的时间。马路的功用就不单纯是两点之间的通道,而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百货公司如何通过广告翻转了我们的消费理念百货公司在广告投放上精打细算,力图用最低的成本,把广告送到最多的消费者手中。广告内容上百货公司都喜欢强调自己物美价廉。强调 “价廉”,是为了消除一般人对其商品价格 “高不可攀” 的刻板印象。常把优惠价格描述为 “稍纵即逝、不容错过”。这时候,买买买就变成值得鼓励的 “节省” 行为,甚至一个华丽转身,购物就变成了投资的代名词。百货公司就这样,成功地帮助消费者降低了购物的 “道德焦虑”。我们究竟是被消费俘虏了,还是被它更加深度地解放了关键就在 “我们” 这两个字,如果把这里的 “我们”,理解成女性,答案一定是解放。从全球范围来说,百货公司刚一出现就被贴上了 “女性” 的标签。本来应该去教堂祈祷的妇女,现在都一股脑进了城,去百货公司闲逛和购物。百货公司取代了教堂,成为仕女的 “新天堂”,对物品、时尚及美的渴望,成为妇女的 “新宗教”。“男性生产、女性消费” 的二元思想进一步在社会中扎根,女性几乎成了 “消费者” 的代名词。百货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地把新的理念附加在自己所销售的商品上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但这对于坐在商场里男士专用休息区的男性朋友来说,这似乎还是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10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消费文化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父母喜欢去上海买东西,手表,衣服等等,那些都是在百货商场里购买。那时百货商店和高档,贵重这些词是画上等号的,人们到百货公司不仅为了买东西,也为了寻乐趣、长见识。百货店其实也是体现上海文化的一方面,改革开放几十年陆陆续续地各地都有了百货店,同时互联网发展使得购买商品,在线上线下都可以完成,中国各地自然而然对上海的消费文化不再关注。特别是深圳改革开放多年来,通过香港,澳门等对外窗口获得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使得中国这个消费文化观念整体得以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

        这本书的重点是生活中常见的百货商店,切入点很小,但讨论的话题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些宏大理念之所以能够落地生根,一些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能够悄然发生,其秘密可能就隐藏在这毫不起眼的一次又一次的消费行为之中。这个观点和支撑它的方法论不仅对学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近代中国城市史的可能,也可能会对正在努力思考当下消费模式与创新的你提供一些启发。本书的核心内容:百货公司的出现,不仅代表一种新的商业形式的诞生,还有赖于报纸等现代媒体为其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与此同时,在微观层面,玻璃橱窗和 “廉价部门” 的大量使用改变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生出新的视觉文化和互动机制。种种因素的汇合,不但制造出商业上盈利,还同时推动了人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这本书告诉我们,近代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百货公司的出现密不可分。在这本书中,连玲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示了上海的百货公司在崛起的过程中,不仅迅速改变了上海的城市景观,还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消费理念。百货公司在出售商品的同时,也一同出售了先进的启蒙观念。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百货公司具备了启蒙的功能,参与塑造了人们对 “现代” 的种种梦想、期待和追求。邵恒老师说,最近阿根廷政府做了一个统计,如果对女性的家务劳动付工资的话,那阿根廷全国女性在 2020 年对经济的贡献将占整个 GDP 的 15%。听这条新闻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全世界都实行这个办法,那女性将在成为最理性的消费者之后,毫无疑问地还会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者这个称号。这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消费革命,甚至是家庭结构的再次升级换代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大上海百货商店的前世今生,品旧民国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

          中国近现代史似乎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且不说高中时,历史书中五本,近现代史就占了两本。但就是影视剧的影响,也大多以大上海为故事底本。无论是发哥雅芝姐塑造的许文强、冯程程,还是吕良伟大哥塑造的杜月笙、黄金荣,哪怕是葛大爷的罗曼提克消亡史,也诠释的是哪个十里洋场的故事。可我们真的知道那个充斥着舞厅、剧院的四大百货商店,一条街打满了霓虹灯,每天都会有热门消息在申报刊登的南京路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从很早以前我开始阅读《霍桑探案集》开始,再到近期的《百年中国侦探小说精选》的前三卷本,我对那个时期的上海滩的繁华又有了新的了解。再这些文人小说家的笔下,并没有太多那些王侯将相的故事。更多的都是平民百姓、中产阶级和爆发户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才是那个时期最为真实的故事。这就好比,作为老百姓的我们,不会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赖昌星、乔四爷或者曲婉婷她妈都做过哪些事情,但是我们在迪厅跳舞,在游戏厅投币奋斗,去溜冰场滑旱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而这本《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就是将这类记忆的事情。作为奋斗在一线,不努力就无生存的我们,是不可能去国图泡上几个月,翻阅那时候的杂志和报刊的。而类似的研究也只有现在这个时代才会出现。对于我这种啥都想了解一下的普通人,这样的书籍实在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南京路上的大百货商店,背景是华商还是外商?是怎样的比例?那时的百货商店服务哪些人?为什么百货商店里还有影剧院和舞厅?一站式多种经营是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吗?连年不断地战乱为啥对上海没有影响?在哪里上班的售货员和女招待,为啥频频会成为报刊的主角,那些能被我们传唱至今的《舞女》《舞女泪》这些歌曲,究竟描写的是哪些人?这本书的考证严谨,表述逻辑清晰自洽,而且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拽文行为,读起来异常轻松,对于那个时期上海民间的风土人情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啥都好奇,那我建议你读读这本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你读完这样的书籍后,现在的连续剧可能你就看不进去了。因为。。。。。场景道具全都不对,估计编剧和导演根本没有精力、能力和意愿去做准确的考证了。阅读是一种不可逆的能力,当你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太难忽视这些问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曾经的消费天堂上海,今天的新消费主义的关联思考

            上海的百货大楼的消费之战与今天这个时代的消费之战有一个超级类似之处!那就是曾经消费天堂上海的杂志与今天的新媒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影响消费者消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货公司的娱乐设施既有助于强化对中国人和国族的认同,而且能在坚持自己是 “中国人” 的同时,将新兴的国族认同定位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中。百货公司附属的餐厅也做了类似的努力,将粤菜和西餐提供给上海居民。这些菜之前也有,不过是外来移民的 “家乡菜”,现在也成了其他人的就餐选项。在这里,百货公司及与之相连的消费文化促进了世界主义,同时可能也传播了民族主义,这是一种很现代的结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术功底很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一位学者,参阅这么多一手史料得出的结论有趣又新颖,读得很着迷!作者对很多史料的分析我都可以直接拿去给高中生做图像文本分析和史学分析范例了,以前在大学的专业课也做过上海相关的课题研究,可惜当时不知道这本书,不然真的也能给到我很多启发!从去年读到今年,这也是我 2024 年读完的第一本人文社科类的书,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消费形塑上海

                  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提法,当然,纵观人类发展史,哪个发展不是由消费形塑?只不过,很多城市的形塑,可能要花费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时间,而且,消费的形塑过程一定存在极限,当地的购买力与商品达到平衡,消费的形塑作用便已停滞,除非是该地又成为某个都城,将会进入新一轮政治形塑的过程。消费对于上海的形塑,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战乱,导致城市人口的迅速扩张。二是人口膨胀带来的扩张需求,推动了商品经济大发展。三是城市经营者们能够迅速从人口增长中寻觅到商机,推动了消费大进步。四是经营者们能够从消费行为中挖潜,通过各种刺激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各阶层消费者,极大地推动了消费行为大提升。刚刚听完本书,此刻在上海地铁 7 号线前往人民广场的路上,随手记了几笔。2021.7.30 08:20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