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你还没体会过“醍醐灌顶”,看看这本书吧

    读这书时,我激动得写了一首诗。
     
    本书作者是《得到》名师熊逸,不需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又很难介绍,推荐完毕.......
     
    我当然不会这么不负责,下面斗胆介绍几句,与其说本书讲的是春秋,不如说主题是副标题 ——“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本书的时间跨度绝不仅限于春秋,熊老师以他一贯的旁征博引风格,把《春秋》当引子,讲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学术史,洋洋洒洒写了 50 万字,我光笔记就写了十页,一百多条。所以建议大家挑一段事务不太繁杂的读的时间攻读本书。
     
    你可能好奇本书具体讲了什么,抱歉,我无法总结。只敢保证它会让你醍醐灌顶,而且不止灌一次顶,那感觉真爽。举个例子,《论语》记载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说明孔子应该不信鬼神,可孔子曾曰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又像是迷信鬼神。这是孔老二认知失调了吗?当然不是。
     
    不可否认,孔子是那个时代的聪明人,他深知怪力乱神虚无缥缈,但广大群众深信不疑,精英阶层可以利用各种迷信统治百姓,所以孔子强调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记得看这段时我正趴在床上,读得我后背发凉。真想对熊说一句:“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大暑得闲读《春秋大义》偶作
    虚室临河揽碧山,薰风抚树奏高蝉。
    得闲漫索春秋义,坐忘寒暑又一年。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文删了多少?

      早先有 txt 的文件,引子之一有七个小节。第一版的纸书,删掉了义和团和太平天国两节。这个版本,又删掉了哈耶克和恩格斯两节。正文删掉了多少?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熊逸的书,总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苍凉感

        人们赞同一个消极的纲领,即对敌人的憎恨、对富人的忌妒,比赞同一项积极的任务要容易些,这看来几乎是人性的一个法则。若要用一个信条将某个集团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以便共同行动的话,那么,将 “我们” 和 “他们” 对立起来,即向一个集团以外的人进行共同的斗争,则似乎是这个信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那些不仅想要获得对一个政策的支持,而且要获得广大群众的无保留的忠诚的人,都总是运用它来为自己服务。从他们的观点来看,这种共同斗争的巨大优越性在于,它几乎比任何积极的纲领更能够留给他们以较大的自由行动的余地。敌人,不管他是内部的,如 “犹太人” 或者 “富农”,或是外部的,似乎都是一个极权主义领导人的武器库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的所说的春秋大义,不如说是在专制皇权下对所谓的春秋大义的政治运用,熊大从一个替父报仇杀人案件开始,运用后西方政治,法律,哲学,社会,心理,宗教等等方面来解释和阐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春秋大义到底是什么,特别是在先秦和汉时(先秦时春秋大义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汉是定型时期),其中对现在通行的儒家学派是如何将春秋大义阉割和扭曲的。并且跳出中国文化历史传统,用旁观者的角度用近现代的方法拆解学术(神圣光环的春秋)为后世政治和统治阶层服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春秋大义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见解

            写的是历史反应的是社会现象表达了古今相同与不同,对过去人行为的解读,现在过去不同道德理念下的怪诞行为,对人心的分析,直指人心,值得一读,乐趣与事实故事,历史的发展统治者的需要,变化的历史算是后人根据需要改的故事,分清事实和故事有些难,时间太久远,几手故事被打扮了好几次的历史,只能考古找一手证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礼治的“礼”和德治的“德”

              修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如实地记载历史,而是要着重体现出褒贬色彩,有劝勉,有惩戒,以期 “再使风俗淳”。—— 这就是《春秋》所创立的中国古代修史精神,历史书不是或不仅仅是为了忠实记录历史事件,而是要起到赏善罚恶的作用的,换句话说,一部《春秋》就是侠客岛上的 “赏善罚恶使”,以后的司马迁也好,欧阳修也好,都是侠客岛的传人。所以有人说过中国古代只有经学而无史学,这话虽然有点儿极端,却当真很有道理。至于 “赏善罚恶” 的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蛮有意思的书,看到了一些历史的不变 “本质”,人性在底层上是相通的,太阳底下无新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家都光明正大地求全局最优,不是很香吗

                  识字的中国人大概都知道 "胜者为王败者寇" 这句话,但知道一句话与理解一句话的距离有十万八千里,理解一句话与能把它应用在实际中又相差十万八千里。说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难道光明正大的熊老师就是要通过这本纵横卑阖的大书虚与蛇尾地教会我们像曹操那样诡谲狡诈地 "唯恐天下人负我,只能我负天下人" 吗,绝对不是。如果你觉得是,那实际上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如果 "聪明人" 在看透了别有用心的人作弊的动机和方法之后,告之于天下,从而大家能够提前设定好不作弊的游戏规则,那么也许大家真的可以制订出一个充分公正的游戏规则,走向全局最优,而不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心理暗搓搓地总是企图想要通过耍手腕作弊和抢劫去获得他们相对的局部最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

                    在得到里面给自己启发最大的除了王烁老师就是熊逸老师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春秋大义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近期正在得到学习熊逸老师的得到课程熊逸书院,被课程中广博的知识,有趣的对照,轻松的解读吸引,对熊逸老师的书籍产生了兴趣,刚好也有得到的电子书会员,把所有熊逸老师的书籍都下载了。按照课程中的顺序,开篇写的就是春秋,因此在书籍选择上也决定从这本书开始看。以前对于中国的传统书籍,都是一种” 敬而远之 “的态度,觉得是好东西,但是看起来太费劲,而且似乎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但是本书还是让我有读下去的兴趣,至少是看完了。于自己而言也是一个进步,并且,决定把其他的书籍一并看完,算是跨出了不小的一步。具体到本书,洋洋洒洒 38 万字,旁征博引,引用了很多当今的书籍,国外的书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本书分了四个章节,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春秋对于中国传统的影响,包括了律法,思维方式,以及道家的印象。回想一下,可能读完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发现古文还能这么有趣的去阅读,准备再二刷一次,看看有什么新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着熊大,来一场无拘无束的认知冲浪之旅

                        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等学术知识和现实世界融会贯通,整合为一个浑然天成的知识系统,是作者的一大特色;跨越古今、无问东西,洞悉智人世界的种种有趣现象和深刻本质,打破多年教育经历和社会生活在我们头脑中建立的学科壁垒和认知约束,筑起一条通向独立自由人格的道路。善莫大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透视那些难以言明但真实的政治

                          让原本隔了一层的东西清晰地走到人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想要一副眼镜吗?

                            读熊逸的书,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在惊叹一个人究竟如何拥有这么多 * 知识 * 同时,还会惊叹于那些从来都没有注意到的词背后竟然有那么多的辩论与争吵。而我竟然毫无察觉。春秋大义可能望而生畏,皇权与学术又与我们相去甚远。但本书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人真的有绝对理性吗,如果没有,又如何期待一个圣人呢?为什么会有腹谤罪,为什么不能穿奇装异服?什么,专制皇帝竟然更喜欢贪官?那么多人反对的形式主义,原来和人性暗通款曲?还有,集体利益真的存在吗?好吧,本书就是一个宝藏,到处都是宝箱,就像你玩游戏(如原神)时感叹:靠,这里竟然也有宝箱?希望你也能找到宝箱,华丽的更好。当然,最好的收获是一副眼镜,可以看见不一样世界的眼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新唐书》比《旧唐书》更加符合 “春秋大义”,修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客观如实地记载历史,而是要着重体现出褒贬色彩,有劝勉,有惩戒,以期 “再使风俗淳”。—— 这就是《春秋》所创立的中国古代修史精神,历史书不是或不仅仅是为了忠实记录历史事件,而是要起到赏善罚恶的作用的。春秋大义,看谁解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酣畅淋漓,讲透了孔孟之道。我们经常用一个含义模糊的名词泛指一些模糊的事类,自以为志同道合,实则差之远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礼是用来使人进步的,法是用来搞好国政的。那么,拿盾牌当枕头时刻准备着为父报仇这是做儿子的大义所在,没错;而诛杀罪犯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如果礼义有缺,就没法教育百姓;如果国法不彰,就没法治理国家。所以说,礼和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的灵魂

                                    酣畅淋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书无法读懂的论调其实并非始于王国维,早在东汉,王充就曾经有过专论,说孔子的学生很少有敢于和老师辩驳的,有不懂的地方经常就闷在心里,所以孔子的话里便有一些怕是永远都不可解的;王充还就此认为:汉代儒生更加讲不清孔子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举例子,讲事实,解惑破 “迷信”,值得再读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春秋大義

                                          雖然名為春秋大義,但實際關於春秋的部分沒有想像中的多。不過本書依然有著熊逸一貫曉暢的行文風格,具有閱讀趣味。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