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东京梦华录》。本书被称为文字版的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都城东京上至王公贵族、下至百姓庶民的日常生活情景。穿过千年的岁月,北宋繁荣经济下百姓富庶安宁的生活面貌一眼可见。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值三、五十千,诸分争以贵价取之。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北去杨楼,以北穿马行街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小货行通鸡儿巷妓馆,大货行通笺纸店。白矾楼后改为丰乐楼,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历史特点不在于积贫积弱,而在于它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我们可以从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找到依据,最突出的一点是,宋代拥有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北宋的汴梁,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宫三部分,相当于三环,城市建设水平很高。和以往的城市不同,它不再只是军事、政治上的 “城”,而是经济发达的 “市”。除了繁荣的商业、娱乐业以外,还发展出中国第一个房地产高峰。汴梁城的生活非常便捷,社会分工明细,市民们生活淳朴,追求雅致的文化品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图在哪里?

        看《东京梦华录》之后,手绘了都城旧京大内的大概轮廓以及分布图,想在这里找插图对照一下草草翻了一下,结果一张图也没看到?是我看漏了?区区一百多页而已?私以为给《东京梦华录》作注不如画一张地图来的痛快。这种程度的古文根本没有什么难度,通篇译文反而显得多余。况且也很难超越中华书局的注释版。罗老师真抠门,商务印书馆的版权你不买就算了,中华书局的你也不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盛筵难再,兰亭已矣

          俗话说的好,脍不厌细。和宋朝人这么一比吧,我们民族和民权这种现代概念先放一边,光这民生二字,就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什么是民生?大到技术,制度,文化。小到贩夫走卒的吃喝拉撒,都是民生。1000 年前的人民生活的,就不一定比我们不幸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