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2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一種看世界的視野

    政治一直是歷史的化妝師,要瞭解更多就必須一層一層的卸妝,本書很棒的提供了多一種方法。什么是 “比较政治学”?也许一百个比较政治学者有一百个回答,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的理解是,比较政治学当中的 “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 “比较的视野”。带着这种广阔的视野,即使你的研究对象只是一个时代的一个国家,你的问题意识却是来源于潜在的比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敢不给五星

      作者是周濂的夫人,周濂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认为其是中国青年哲学家中的佼佼者,但他的名声经常被其夫人盖过。我曾在一次聚会上亲见他被简单介绍为 “这位是刘瑜老师的丈夫”,可见刘瑜之厉害。其厉害程度看其书自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在社会中

        政治是研究人的活动,一是对物质世界的掌控;二是对人文世界的建设,三是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欲望。政治是 “一般生活规则的制定、维系和修正”。生活处处皆政治,政治学的背后是一套强大的维稳逻辑,使得我们的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我们为人处事应该学习运用政治学的思维,做到处事不惊,张弛有度。所以每个人都是政治的动物,政治学的背后是一套强大的维稳逻辑,使得我们的社会安定,生活富足,用不一样的思维看待人生。通过比较政治这个视角,让我们看到政治的背后其实是社会制度、文化底蕴、经济增长、价值观念、地理形态、历史空间等的比较。似乎,政治是一切关系、一切道义、一切概念的扭曲场;似乎,政治总是带来错位,理解政治的努力永远造成误解。正如书中说的:真正的政治变革不可能仅靠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它必须同时自下而上地生长。在人们学会宽容、学会耐心、学会同情性理解、学会从各种集体主义的轮椅中站起来迈出个体的步伐之前,没有什么政治可以成为改造生活的魔法棒。好的政治给每个人一张船票,但是它无法也不应该把每个人带到他的目的地。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理想上最喜欢的节目之一!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论比较政治学,还看刘瑜》

            我以为政治学距离我很遥远,我以为这本《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三十讲》光看书名会很难懂,没想到真正读完竟然意犹未尽。时隔几年,再次看刘瑜的著作,一点都不亚于当初看《送你一颗子弹》和《观念的水位》,文字一如既往地充满着高度和深度,深邃的思想散发出最为耀眼的光芒,理性的力量则让人怀揣无限希望和勇气。不愧是豆瓣 2022 年 TOP2,五星强烈推荐!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学祛魅之选

              政治学属于那种不管你理不理,它都会理你的学科。确切地说,政治学里所涉及到的东西总是在影响着你的一举一动,而你的一举一动也在影响着现实中政治的变化方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小浪花,通过自己所在的组织、地区、国家传递到国际,而国际上的风云变幻也此链条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提起政治学,我们可能会有一个反应,觉得和它沾边的都比较肮脏,而现实中也常常有不少的类似案例来佐证我们的想法。不过也正如刘瑜老师在她的新书《可能性的艺术》中所说的那样,政治学好起来可能也就那样,一旦坏起来可毫无下限。 除此之外,不少人也会对政治学,尤其是现实政治抱有太多浪漫的想象,以至于让狂热情绪等影响了行动。最终非但没能迎来美好的明天,却不得不接受一个更糟糕的未来。 刘瑜老师的这本书,在我来看就像是给你戴了一副政治学研究的专业眼镜,让你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大尺度去理解当下的所处的政治环境。这么说吧,想要更好理解脚下的现实政治运行,参考了其发展历史和全球上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案例,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你的行动会少走一点弯路。当然你未必会知道当下需要的正确道路,但却可以避开那些无数人曾经踩过的大坑,然后如履薄冰般驾驶着现实这辆车开往未来。接下来聊聊书中几个我比较受启发的内容。瑞典人的排外让人乍一听很意外,但是了解全球化以及其所接受的移民之多,就更理解有此而导致的变化和发展。这不免让我想到了《美国的分裂》,虽然曾有不少观点让我们认识到美国是一个大熔炉,来了就是一家人,可能在最初的一段蜜月期内确实存在,不过随着《排华法案》以及移民后代的溯根之路等影响,以大统一而骄傲自豪的美利坚逐渐走向了分裂国的道路。其实要说真正的大统一还是要看我们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民族之间的融合早以刻进人们的骨子里,再看看短暂之内接受如此多移民的瑞典,出现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毫不意外。 不平等是当下和未来必将受到热议的一个话题,从托马斯・皮凯蒂和他的《21 世纪资本论》几度受到追捧就可见一斑。在本书中作者提醒我们这样的故事不是只有像电影《小丑》中所展现的那种悲惨世界的一面。要意识还有另一面,我们可以看见富人不是那么坏,甚至更加努力和勤奋。但这样的思考及观察对于如此重大和复杂的议题来讲,依然显得有些单薄,甚至有些片面。我们不应该忘记了技术发展对于顶尖富豪人群的超级助力,也不应忽视现实中人群的动态流动等情况。 好在政治学和不少人文学科一样,并不总是盖棺定论,而是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相信有这本书的帮助,你在旅途会享受更多美景。当然如果能结合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通识》和另一本书《独裁者手册》来阅读,相信你的政治学素养会提升不少,看问题也可以更像一个专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来避而不谈政治,不懂,也不感冒。但是疫情 3 年,累积了很多不解、很多愤怒。不同的观点冲撞,让朋友反目、让意志消沉。读毕,头一次意识到自己何此短浅。对政体、民主、意识形态的逐层了解,解答了我的疑问,却更加剧了我的抑郁。曾经我可以很愤怒的将一切归咎于「不可抗力」,并且以为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对民主和自由有天然的渴求。但是事实是,人们可能根本没有那么渴望自由、民主、和平。很多时候,人们更渴望的,是安全,是秩序,是大国崛起的民族自豪感。我也看到了把民主交给人民的可怕。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灭亡、埃及的民主崩溃,归根到底,是因为社会内部本身就是撕裂的。民主作为一种程序,体现对民意的尊重,但也受限于参与者的能力。把民主交给判断力和合作力都不足的人民,导致的只能是自我倾覆。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世界永远是撕裂的。我和邻居对于封禁政策态度的不同,内核是对于自由和安全的不同追求;而一个穆斯林因为法国人刊登穆罕默德漫画而怒杀 10 余人,也是因为对于前者,宗教信仰的价值排序凌驾于一切自由。政治的复杂让我绝望,但这不会妨碍我对乌托邦的幻想。恐惧只会限制人的行为,只有希望会带给人勇气。世界是复杂的,但是不是随机的。努力理解,并用自己微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共勉。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能性的艺术》:于差异中理解规律,在比较中看到可能

                  2022 年第 10 本书《可能性的艺术》读完。本书的作者刘瑜,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民主化、新兴民主国家、美国政治等,讲授课程包括比较政治学、比较民主转型、美国政治等。著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送你一颗子弹》等。本书是一本优秀的比较政治学通俗读物,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案例丰富,行文流畅。全书共分为全球视野,政治转型,国家建构,政治文化及政治经济共五章三十讲。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结合笔记内容整理下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1. 比较的视野: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 “此时此地” 抽离,来到多样性的 “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2. 分清程序与结果:绩效是绩效,程序是程序,二者未必是一码事,就像我们会把文景之治或者贞观之治称为开明皇权时代,但不会说它们是民主时代。3. 对规则的尊重:为什么南非能够突破社会裂痕的诅咒走向转型软着陆?或者说,为什么任何国家能够突破社会裂痕的诅咒,实现平稳转型?我把答案总结为一个词 —— 共同的底线。民主运转起来并不需要全社会就所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不需要 “万众一心”,但是它需要人们就 “如何对待分歧” 达成共识。这就像足球赛,比赛双方可以对抗,甚至激烈对抗,但是他们需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否则一场足球赛迅速会演变成大型斗殴。对于民主运行来说,这个 “共同的底线” 是什么?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胜利者保持宽容,失败者保持耐心。4. 民主只是一种程序:民主是一种决策程序,而不是决策本身。虽然这个程序有其内在价值,也就是尊重民众的价值,但作为一个程序,它会产出什么,取决于你向这个程序输入什么。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学校非常开明,让学生们自己决定,午餐食堂应该提供什么,这是民主对不对?这当然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但是,如果学生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每天午餐就吃薯条、炸鸡和可乐,最后学生们都吃成了不健康的大胖子,那么,民主当然 “不管用” 了。所以,民主作为一种程序,体现对民意的尊重,但是民主的质量则取决于参与者的判断力和合作能力。一旦这种能力严重欠缺,没有什么理由认为民主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治理绩效。我把这个观点称为 “政体有限论”。民主是否重要?当然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希望统治者不能任意妄为。但是,一个球赛的规则再公平,也不可能保证球赛一定精彩好看。球赛好不好看,规则非常重要,但是最终而言,取决于球员会不会踢球。5. 政体有限论:一定要抵制用政体解释一切的诱惑,不要轻易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6. 观念变革才能长久:某种意义上,也只有经由观念变迁推动的制度变迁才是牢靠的、坚固的。因为如果是经济利益驱动的制度变革,有可能经济危机一到来就制度动摇了;如果是政治精英推动的变革,有可能换了一任领导人后制度就坍塌了;如果是国际格局变动引起的变革,也可能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而倒退。只有制度变革是建立在观念变革的基础上的,它才是扎实的、可持续的,因为观念一旦形成,往往具有相当的韧性。7. 观念的力量:观念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我们诠释世界的 “翻译软件” 系统。要理解这个 “翻译软件” 的重要性,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自发的买卖行为,在自由主义的观念下,叫 “市场交换”,但是在极左观念下叫什么?“投机倒把”。明明是同一件事,在两个观念体系里,听上去会成为道义上截然相反的事情。又比如,一个私营企业家投资挣钱了,在自由市场的观念下叫 “投资盈利”,但是在左翼的观念下叫什么?叫作 “剥削剩余价值”。仍然是同一件事,被两个不同的话语体系诠释成了褒贬相反的事情。这就是观念的力量 —— 它是我们吸收信息的 “意义加工软件”。8. 物极必反:我们常常说,某某革命失败,是因为革命不彻底,其实,很多革命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它太追求彻底。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物极必反是个朴素的道理,却包含无穷的智慧。资本主义需要从 “丛林资本主义” 中拯救自身,宗教信仰需要从 “原教旨主义” 中拯救自身,爱国主义需要从 “沙文主义” 中拯救自身,民主,也同样需要从过度的政治激情中拯救自身。只可惜,无数道理,每一个国家、每一代人,往往都需要亲自撞得头破血流才能真正领悟。有时候,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也难以领悟。或许是因为,很多时候,耐心比勇气更难达至,节制比热情更需要技艺。在这个意义上,民主是对公民美德的嘉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挽留它的途径。9. 观念的自我强化:因此,阶级战争叙事并不坚固,美国的穷人没有那么仇恨富人,富人也没有那么压制穷人。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 “阶级斗争” 的话语不断传播、扩散,它却可能构成 “自我实现的预期”。什么意思呢?就是 “阶级斗争” 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动员机制,当这种话语传播得足够广、足够深、激起足够的愤怒,它可以使得不平等状况从一座 “死火山” 变成一座 “活火山”。现实很重要,但是比现实更重要的,往往是我们如何诠释现实。10. 视角决定解法:总结一下,不平等问题非常复杂,它有 A 面,也有 B 面。《小丑》中的悲惨世界叙事、受害者叙事、阶级战争叙事,虽然逻辑很平滑,但套到现实中,却有很多 “不合身” 之处。可能有人会说,把问题说得严重点有何不可?这有助于社会形成改革共识,不是好事吗?其实,这就又回到我们在前面讲到过的,不成比例的悲观主义或许满足知识分子改造世界的激情,却可能带来错误的解题思路。如果更重要的问题是贫困而不仅仅是贫富差距本身,那么解题思路就应该注重激励投资和就业,也就是创造财富,而不仅仅是再分配财富。如果问题相当程度上是家庭结构而不仅仅是再分配不足,那么部分答案就在于鼓励一种稳定、负责的婚姻观,而不完全是更大更多的政府。如果技术进步驱动着不平等的上升,那么,为了保护技术创新,“改造世界” 更多的应该是政策微调,而不是将特定的经济模式连根拔起。如果富人其实已经并且正在接受相当程度的财富再分配,而不仅仅是贪得无厌的既得利益集团,那么,更合理的做法是继续协商改良,而不是发动基于 “敌我话语” 的阶级斗争。11. 理性温和,独立思考:很多时候,比左右之争、东西之争、普世与民族之争更重要的,是狂热和温和之争,是斩钉截铁和怀疑主义之争,是感叹号和问号之争。本书整体打 9 分,这是最近我读过收获最大的一本书,祝大家开卷有益。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是生死贫富的人为力量

                    本书说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这个可能性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可以让人活着,也可以让人死去,可以让人富贵,也可以让人贫穷。政治有好坏之分。好的政治可以使社会进步,大家相安无事。坏的政治可以使社会腐败,倒退,大家你死我活。好的政治是大家博弈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博弈是永恒的,政治也是永恒的。这本书太好了,值得打满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反复重读

                      常读,用以提示自己:1、真实世界是复杂的,任何简单化的理解都带有危险性,让自己患上 “浪漫幼稚症” 2、政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别把问题都归结于政治,也不能够将一切希望寄托于政治 3、看待真实世界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是进入到场景中,多维度的观察。去观察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与人的观念变迁 4、“政” 的汉字结构,其实是正反二字,治大国如烹小鲜。虽然我们不知道正确的路是怎么样的,但几乎可以确认的是,极左或极右的方式一定是错误的,它们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5、怀疑的精神,与发声的勇气,才能构建起人间的天堂。而历史中最可怕的事,莫过于 1+N 的结构:一个魅力四射的疯子和一伙不加思索的人群 6、政治,需要节制,需要输家不掀桌子,赢家不借势赶尽杀绝,需要妥协与共识。这里忽然想到日本文化中的一种沟通决策方式,五人的御前会议,必须达成共识才能决策,而不是三比二就可以决断。这个过程叫 “根回”,用的是园艺中的术语,形容将一个盆栽小心翼翼的从盆中取出,将盘旋在一起的根系分开的过程。     如果政治只是股东大会的多数票,反复进行过程中,一定会带来社会撕裂、对立的后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知道刘瑜的大名很多年了,却一直没有认真读她的书。她的最新著作,一开始读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刘瑜用词平实,语气平和,但在我看来却字字珠玑,犹如一个个炸雷在耳畔响起,惊醒自己关于政治的一个个幻梦。倘若此书能作为我国政治学科普教材推广,定能加快我国自由民主化进程。但现实却总令人无奈,令人失望,唯有一声长叹。大概,这也是政治的复杂性曲折性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可能性的艺术》。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可行性的艺术,是次优的艺术。这个完整说法,更清晰地呈现了它的 “政治现实主义” 指向。谈论政治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在一个政治极化的时代尤其如此。很少有什么事物能够像政治那样,激起狂热的爱恨,让陌生人成为同道,让朋友成为敌人。阅读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我惊异地发现,罗伯斯庇尔曾经是死刑的反对者,但是不出数年,他所领导的雅各宾政权就成为断头台的象征。可能性的艺术” 这个说法,来自俾斯麦的一句话:“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 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通过 “艺术” 这个词表达了政治的力量,又通过 “可能性” 这个词表达了政治的限度,所以我把它用在了课程的标题里。什么是社会科学的洞察力?它首先是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能力,把句号变成问号的能力,把 “此时此刻” 和无数 “他时他刻” 联系起来的能力。政治对于个体的影响,毋庸置疑。一个出生在当代布隆迪的人,无论如何具有创新精神,也很难成为比尔・盖茨;同样,一个出生在当代丹麦的人,无论本性如何邪恶,也很难成为一场集体屠杀中的刽子手。不过,当我们谈论政治的时候,总是不由分说地以国家为单位,其实仔细想一想,在一个具体的时代,就个体命运而言,国家未必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国际格局才是。“自由霸权”。用英语来说,叫作 “liberal hegemony”。“二战” 以来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可以说,就是自由霸权逐渐崛起。希望逐渐变成失望,失望逐渐变成绝望。首先出现的,是萨达姆残余势力对美军的报复性袭击。然后,是伊拉克内部什叶派和逊尼派斗争的兴起。同时,库尔德分离主义也开始抬头。最触目惊心的是,国内的权力真空加上叙利亚局势的恶化,造成了 “伊斯兰国” 的崛起。1988 年,为了镇压库尔德人起义,萨达姆再次使用了化学武器。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事件,是 1988 年 3 月的哈拉布贾屠杀。在这场屠杀中,有 5000 个平民直接死于毒气,之后又有 1 万多人死于各种并发症。这是历史上针对平民规模最大的一次化学武器袭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个能力强大的国家,就是一个明察秋毫的国家,身份证的存在,帮助政府清楚掌握每个人的行踪。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居然没有身份证,这是为什么?显然,不是因为它没有能力建立这个系统。美国没有身份证,是因为美国社会中有一大批人坚持认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身份证系统,会造成政府侵犯民众的隐私权。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超越了国界的文化共同体。美国和加拿大有矛盾,英国和法国有历史恩怨,但是,面对中国时,它们就是共同的文明圈。中国和韩国是两个国家,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也有不同制度,但是面对西方,它们同属儒家文明圈。伊朗和伊拉克打过仗,土耳其和埃及有各种纠纷,但是面对西方,它们同属伊斯兰文明。总之,兄弟可能打架,但是碰到外人时,他们还是会团结起来并肩作战。事实上,亨廷顿甚至认为,不但同一个文明圈内部会团结起来,儒家文明圈和伊斯兰文明圈也会策略性地联合起来,对付 “共同的敌人” 基督教文明圈。经济学家曼昆(N. Gregory Mankiw)说,真正重要的,本质上是贫穷问题,而不是不平等问题本身。而我们当代社会,相比 100 多年前,大大缓解了贫穷问题。我之前的课也讲到过,19 世纪时,全球贫困率是 90% 多,而现在是 10%。在这个意义上,拿今天这个时代的不平等和镀金时代直接类比,存在着误导性。“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表达的正是这种政治现实主义主张。据说,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Politics is the art of the possible, the attainable - the art of the next best.”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可行性的艺术,是次优的艺术。这个完整说法,更清晰地呈现了它的 “政治现实主义” 指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能性的艺术

                            好读易懂,引发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1: 从写作的角度看,刘瑜老师技艺绝佳,逻辑性极强,深入浅出,让人信服;比喻句非常经典,能将复杂的政治问题分析的清澈见底,降低了外行的学习成本。2: 推荐给所有在得到上学习的学友,不管你是否关心政治,也不管你是否喜欢政治,只要你还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你就离不开政治,这本书将会给你很多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政治问题的答案。3: 刘瑜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几十个国家的政治转型,成功的,失败的,正在走向成功的,正在走向失败的,对眼下的中国或多或少都有参考的意义。4: 作为当今的智识青年,在如此不确定的外部性面前,了解基本的政治常识,具备基本政治素养,🈶️百利而无一害。5: 其实国际政治也好,本国政治也罢,抑或是你办公室那点事儿,其实只是事情大小不同而已,道理基本无异,所以掌握政治这把钥匙,会帮助你开启很多门。力荐。力荐。力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可行性的艺术,是次优的艺术。这个完整说法,更清晰地呈现了它的 “政治现实主义” 指向。政治创造可能,但是政治亦有其边界好的政治注定只是美好生活的前一半,而后一半则取决于社会、市场、文化以及每个人的努力。这种不对称,就是我所理解的 “政治现实主义”。好的政治注定只是美好生活的前一半,而后一半则取决于社会、市场、文化以及每个人的努力。这种不对称,就是刘瑜教授所理解的 “政治现实主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

                                  刘瑜这本书脱胎于她在看理想的同名系列讲座,相比于听课,阅读有很多优势,可以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自有文字以来,人类经过几千年的驯化,已经习惯于从视觉获取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越来越推崇阅读这种方式的原因。   这本书,从全球范围内选取一些特别典型的样本,通过国家构建、政治转型和政治文化几个方面,对威权政治和民主政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样态做了比较。在民主倍受诟病、民粹主义泛滥的今天,刘瑜依然对这个制度保留了足够的信心和热情,非常难能可贵。    书中提到的样本中,南非这个国家的转型令我印象深刻。这个搞了半个世纪种族隔离的地方,居然能够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要归功于曼德拉和德克勒克,正是他们的克制和努力成就了这一切。对诺贝尔和平奖大家都觉得比较水,但这一对组合却是实至名归,因为他们,这世间少了许多的杀戮和仇恨。可惜,曼德拉和德克勒克这样的政治家越来越少,曼德拉已经渐渐被人遗忘,而德克勒克更是不为人知。他们联手创造奇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另一个令人嘘吁的是反面典型委内瑞拉,这个世界上石油储备最丰富的国家,因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查韦斯而走向深渊。查韦斯不贪不腐,深受人民爱戴,但是他左翼激进的政策却给这个国家带来经济上的灾难,而最终的恶果都由选举他上台的人民承受。   俾斯麦有句名言,“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其实这句话完整的表达还包括后面两句 “是可行性的艺术,是次优的艺术”。所谓政治智慧,就是深刻理解了政治的这三个定语,这里有博弈,也有妥协。因此,一切追求完美、充满道德激情的政治都将是灾难。    我们对政治的理解有点像对自由的追求,自由这种奢侈的东西,只有配得上它的人才能拥有它。“自由从不降临于人类,人类必须上升至其高度。” 政治也是,只有深刻理解了政治的人才能拥有更好的政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为每个人提供船票,优秀的学者为每个人打开天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的比较视角

                                      说到 “比较”,简单的解释就是:辨析至少两个以上事物的相似和差异的地方。这个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经历过,小时候上学的时候,父母总是爱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说我们,这其实就是在比较了。回到书的主题谈论政治的比较,就想到我们现在再谈论我们自己的中国,不可能只是简单只谈中国了,更多的还是要谈国外,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不可避免跟外界有关联,就谈到别的国家了,这也就是在比较了。当我们探讨政治的比较的时候,其实是在想除了我们现在这样的做法之外,有没有别的做法啊,或者看看别的国家这么做出了什么问题,那是为什么呢?如果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方案可以给到他呢?这其中可能性就很多了,也就是标题 “可能性的艺术” 的意义。政治的这种比较其实迁移到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是一样的,遇到了一件事情我自己除了这么做,是不是还可以那么做?别人之前是不是做过,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是为什么?如果有机会给他一点提示我会说什么?其实也就是在给自己找更多道路,避免被一条路堵死。回到读书学习上也是一样的,罗胖的新书《阅读的方法》其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视角,同一章节同一主题下就可以有很多书很多感想出现,当然可以是不同作者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同作者不同作品的对比,目的也是开发我们的可能性,找到和自己默契度更高的,交上朋友去更远的地方。我自己现在读书学习也爱用这样的角度,是受到这本书之前的音频影响。当然比较是好,但我们也要有挑选可比较目标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挑选的目标是别人。而对于幸福这件事,我们就没必要跟外人作比较,只需要跟过去的自己比较,看到改变和进步,幸福自然就来了。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值得一读

                                        深入浅出。有政治学背景的人收获很多,没有政治学背景的人也能受到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再读再读的书

                                          有趣的比较政治学,抽象的国家概念就像在一起过家家,一班和二班暗自较劲,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偶尔叫嚣偶尔互助。国与国,社会与社会,家与家,人群与人群,盼望留下存在的印迹😛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