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

    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利用你的才华作出更有意义的贡献。实际上,我们每天都会付出一系列微小的努力。然而,我们经常无法将日常工作与那些不再局限于小我的贡献联系起来。久而久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话语体系来识别和描述我们的贡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25 本(98)#《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一份包含 18 项研究报告的综述指出,提前感知到死亡的威胁,会让一个人更加珍惜生命,迅速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更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加注重与社会联系。我的经验告诉我,当你想到生命是那么的短暂时,你就会更渴望为世界创造价值。起初,我没想到会活这么久,但我活到了今天,所以在我看来,任何人都不该虚度人生。当你意识到时间有限的时候,你也会更在意如何构建你的人生。🚢这段经历让我反思和质疑自己当下的工作状态。我一直想搞清楚,怎么样才能够对自己努力的方向重新作出调整,如何在有生之年作出实质性的贡献。经过广泛研究和探索,我得出一个结论,也是迄今我所学到的最有价值的思想 —— 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事业,也就是找到愿意坚持一生的工作。🚢你的才华作为一种天生的能力,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最好的建筑材料,但只有当你的努力朝外而不执着于向内时,才华与天赋才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除非服务世界、满足他人,否则无论是成为自己还是你想要成为的人,都不会为社会增加任何价值。简而言之,你的优势、努力体现在为他人和世界做了什么。🚢真正的成长更多来源于你所作的贡献,而非激情使然。简单地问一句 “我能做点什么”,远比坚持做自己更容易成功。这条建议不仅仅适用于你的职业生涯,而是你的全部人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就和幸福的最大驱动力是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可以改善他人的生活。科学家们发现互相帮助是人类的本能,并提出了亲社会行为理论。🚢在工作中树立一个目标,对一个人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真正期望的是从工作中获得一种宏大却又难以实现的使命感。而大多数有关目标的讨论都低估了人们在工作中的实际价值。这几乎表明,如果真的想在生活中感受到具有使命感的目标,我们要么找到一份新工作,要么将时间花在工作之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多数人认为,想要生活更加充实就得在工作方面作出重大改变,无论是找一份新工作,还是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些方法或许管用,但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当务之急是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贡献,并使之最大化。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少花时间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现有的工作,如何让自己的付出更具价值,并对眼下的工作进行再规划。🚢发起一项新任务是让团队行动起来的关键。如果成为团队的发起者让你感到兴奋,那么你也会成为任何人际网络中最重要的纽带之一。这将有助于你发起新的谈话,分享更多的信息,吸引更多目标一致的小团队聚拢在一起,组成更大的团队。🚢如果学习是你的动力之一,那么你也可以为团队讨论注入大量兼具客观性与创造性的信息。通常为了达成一致并作出正确决策,人们得对很多选项进行排序。这就需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研究一些已经被证实可行的决策,并在信息中总结出规律与内在关系。当人们和团队掌握更多的信息后,他们就越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做,从经验中学到更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本书和 Contribify 网站及贡献力测试的核心目标就是让你的个人特质在工作或团队中的贡献最大化。我们希望网站及线上测试可以成为你的人生数据库,帮助你预测和追踪在未来哪些方面的调整可以提升人生满意度和成功率,这也是你对自己优势的持续投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世界需要你吗?

          我们很多时候都纠结于自己的世界和当下的生活。对我们而言,今天中午吃什么可能是比很多问题都要重要的选择。是吃上次吃过的麻辣烫、还是吃个新店上新的沙拉?每天都反复出现的问题,比自己对世界、他人的贡献这种宏大又无人讨论的问题,更加直观和具体。原本你以为你在和世界打一场你来我往的羽毛球赛。但久而久之,你渐渐的不再那么灵活和生动,身躯变得僵硬、跑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从打羽毛球的人不知不觉变成了自动发球的机器。不再有想法和意外,甚至也不在乎是否存在对面那个人。如此循环往复,过着大家普遍相同的生活。“读书二十年,还贷三十年,医院二十年。” 然后回过头来意识到,自己只是他人游戏里的 NPC,陷入了茫然和无措。你把外在的成就当作你心中的补偿,觉得当拿到了有房有车、功成名就的时刻,就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意义。而当你发现你茫然无措的时候,你早已陷入人生无意义的游戏里,为了当一个好的子女、好的员工、好的父母,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无知无觉的奔跑了很久了。你只是在日起而做、日落而息的时间长河中,机械的将事情完成,在一个又一个文档之间,运作和沟通。陷入了一种机械化的生活里。而这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世界为什么需要你?你有什么是不一样的,是只有你才可以做的?你的独特性在哪里?你的差异化在哪里?因为只有你才可以做到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或者说因为你做的事情有很好的作用于应该造福的对象时,世界才会需要你。所以说绝对的利他就是利己。当你在帮助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重新帮你定义 “你”。因此只有将自己的视角从围绕着日常事项上的工作转移到围绕在身边的人身上。开始思考,自己有没有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有没有让对方的生活因为自己有所变好,有没有办法帮助或者服务到更多的人,这期间自己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方法、技能有没有缺失。经过这样一轮论证之后,你才会从疲惫、重复又琐碎的日常中脱离出来,去思考真正影响你人生状态的问题。你必须看到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将那些同样疲惫不堪的面容召唤到你心里。你正在帮助他们,而这也是世界需要你的原因。每个人在降生之后,身上所带的信息量随着经历不同的遭遇和时间累计也在不断的增加。独特的体验和经历、才华和天赋使得每个人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和定位。学会挖掘和运用,克制且理智的去放大那些自身独特性,才可以达到通融。当你开始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一切你本身就拥有的力量时,学会将之用在贡献社会和他人,你会重新拥有思考短暂人生的走向激发出新的人生动力。现在大家都在内卷,本质上就是同质化的体现。我们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接受的竞争思想就是要学会打倒对方,坚持到最后一刻。但从没有想过或许双方压根就没有在同一个战场上。只有每个人真切的去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天赋,而不是在不符合自己的位置上浪费光阴,才能够让这个被卡住的社会再度向前一步。每个人的才华和天赋必须要与这个世界相连,只有不执着于向内挖掘而转向向外辐射时,才有机会发出最大的价值。工作不止为了生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工作,而可以向着更高的目标、使命感或者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而工作。为了生存而工作,虽然符合早期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总有一天会不再试用于我们长达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我们总是会在陷入社会分工体系里,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愿望,放弃自己心中的价值感。直到很多年后回过头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本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与其等到再无机会做出改变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毫无价值,不如从头开始,从做的每件事开始,思考能否服务于更多的人,取得更多的价值。相比于等待他人的帮助,不妨开始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将工作中那些符合价值观的事情用心地用力地做好。因此需要更新对工作的认知,重新定义工作方式,用工作来解决你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说,以前为了生存而工作,而现在更像是为生活而工作。这个生活不仅仅指的是你短暂的物质生活,而是为了整个人类社会往后更为长久存在的精神生活。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只要意识到你对他人生活能够带来积极影响,就可以让你的整个心态翻转过来,去寻找达成利他的方法,从而获得自由。追求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追求一个目标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的其实是从工作中获得宏大而难以实现的使命感。如果你现在有工作,并且暂时可以满足生活,可以先从工作以外的时间进行探索。像参与社区志愿者之类的,在工作时间外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使命感。如果现有工作让你感到困惑,不妨将你所启发启示的人群列举出来,找到具体对应的对象,从真实的关系中感受自己工作的价值。我最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带给我启发的问题,反而是在面试的时候。“这份工作通常的一天是怎样呢?” 这个问题反过来可以问一问自己,“你自己的普遍的一天是怎样的呢?” 哪部分让你觉得激动和愉悦,哪部分让你觉得为他人产生了价值?你如果对未来憧憬,那样的一天又是怎样的一天?和现在又差了些什么?你能做的有哪些?我们也应该试着转换视角,不再专注于简历所形成的专有标签,而是结合自身的特质进行匹配和了解,看这份工作能否合适自己的特质,自己能否通过日常的工作给予他人启迪。发展你的个性很多人都认为核心人格是不会变的,但其实经过造就表明,在一段中长时期后,人格会发生细微的变化。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痛苦的局面,只需要通过干预,5-6 个月就可以产生效果。所以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只能扮演一个让你觉得十分痛苦的社会角色,你也不应该阻止自己去尝试那些看似与自己性格不符却更有成就感的职业。正如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所说 “接受并热爱真实的自己固然很好,但知道自己可以过的更好也不错。” 不用拘泥于内向外向、各种性格测试、人格测试,也不用把这些当作借口来证明自己不行。人生是旷野,你有机会去尝试各种不同的事务,然后接受它带来的体验,就已经充分达成了这趟旅行目的。做出贡献的方法很多人看到这,可能觉得是不是应该开始找一份新工作,或者过度到一个新行业才可以拥有改变。但其实,真正管用的,是找到自己现有工作中的最大贡献,并且使之最大化。但奇怪就在于,我们很少会花时间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现有的工作,如何让自己的付出获得更大的价值,并且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再规划。大多数的人对自己的人生始终抱着的是一种租房子的心态。意味着最开始可能有热情进行规划和对布局进行改变,但时间久了,碰上了难以改变的布局和不让动的硬装就会不再进行尝试。心里怀抱着。“反正我就是租来的,就这样吧。” 等待着有一天,自己真的可以搬新家时,再进行房子的规划。期待着,到那时就可以放上自己喜欢的摆件、盆栽,让房子充满着自己规划的美好模样。但我发现,大家都在这种等待着某一天实现去过人生的心情,好像从小就被培养起来,而导致没有质疑过这种思想的正确性。“等高考完就好了”、“等长大了就好了”、“等结婚了你就懂了”。我们一直在等某个时刻,好像只有那个时刻出现,自己就可以真正投身于人生,去规划属于自己的生活。可是,你的人生早就来了,就在今天,不在以后。现有的工作和理想的事业之间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你不需要等待一份理想事业的到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谢恩・洛佩兹博士说:伟大的事业不是找来的,而是创造来的。你现在的工作就藏着未来的样子。现有的工作也可以成为理想工作的样子。所以学会在新的一天,删光别人,留下自己。用全新的眼光去思考自己、自己的工作,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让自己这一天变得不同。要做的就是要立即脱去旧生活、旧思维,活出新版本的自己。就当自己晚上大死一次,清晨又重新出生。这样之后也许就能获得开启创造伟大事业的机会。————————————— 研究者艾米・莱泽斯涅夫斯基、贾斯汀・伯格和简・达顿,研究那些将当前工作变成更有意义、更有趣的职业的人。发现现有的工作可以变成理想的事业。而这取决于在三个关键领域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工作目标、人际关系和个人认知。你可以通过重新增减数量、更改范围、调整方式来改变工作目标。也可以通过与人交往的频率和质量创造出你所需的人际关系。重点在于要从工作中获得自由度、控制权和幸福感,同时也要转变对工作的认知,即思考如何为服务对象付出更多。但事情并不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的,总是会螺旋式的缓慢上升。因此,每天进步一点点,将你所喜欢的或者价值度最高的内容往深处探寻一点点。与终端靠近一点点,就会对你的贡献更加清晰一点点。只有你清晰的明白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将对对方有何种的受益,你才会越有动力去改变这个人的未来生活。创造生命价值的导览图你需要注意的是在扮演不同角色时,如何做出贡献的。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那种角色里能做什么、被期待做什么。和朋友、工作伙伴探讨过往有哪些值得回忆的事情,还有那着能够值得被记住、也就是能够指向 “你是谁” 问题的回忆和经历,能够帮你重新了解如何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全新的体验。 回答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当你想做的、能做的、做到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眼前的世界时,你就在创造价值。认识自己的动机与能力非常重要,但它只是 “供需公式” 中的一半。如果你不能持续地了解世界为什么需要你的存在,以及你如何为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自我意识都将很快被消磨殆尽。” 所以不妨从思考你周围的世界今天需要什么开始。因为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最重要的事情不要留给明天。明天是全新的另一天,而你拥有的永远是今天。​想要找到一种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方法,你需要像公司对待某个产品或服务那样,持续地分析。就像一个公司不可能投资数百万美元在那些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项目上,你也不该将数千小时的学习和进步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并不需要的领域。永远记住,花时间、精力和财力来维系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紧密联系,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最重要的事,每个人答案或许不同吧,本书分析具体深入,写法值得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使命探寻丛书

              很多来来回回的鸡汤话,没有方法论。世界为什么需要你 = 你如何使用你的这条命,是刷副本还是打 PK,还是解锁世界地图培养趣味技能。最大收获是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可以为世界做贡献打输出的三个大环:创造(爆发输出控制),关联(团队辅助技能),运营(持续输出控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验总结类的书值得作为工具书反复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最重要的问题

                  助人为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