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人史也是社会史

    作者生于乱世,少时家变(父亲病故),但作者努力,精于世故,勤于笔记,全书上海往事,章太炎,吴稚辉,于右任等人风骨轶事,栩栩如生,学问,风采再难重现,感叹百年来中国的历史沧桑,上海确实开中国资本社会风气之先,当时各省人聚会普通话都不统一,南京到北京火车要三天三夜。日本人在祖国内部肆意横行,生民涂炭,按卷长叹,民族复兴确为全民期盼。书中谈到法币改革,认为当时政府和美国签订的 “白银法案” 有利于中国,此论存疑,以目前经济学论述正是罗斯福的白银法案打击了中国的出口,白银本位让中国躲过了 29 年世界经济危机,但白银法案让中国民族工业夭折。作者的精于为人,八面玲珑值得学习,富人思维的 “舍得” 之道,北平的 “药王庙 “事件,充分体会海派的精明和做派,江浙沪领先全国的商业思维是值得北方人学习的。

      3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绝版多年,重版出来! 一块小小银元,一部 “沪上民国往事” 从柴米油盐到十里洋场,从贩夫走卒到奇人名流,读的不仅是老上海市井生活,更是世间百态,命运浮沉。阿城真挚推荐

        4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一本回忆录,半部上海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一部老上海生活史书!

          以陈老自己生活经历为原点,上上下下各行各业的人物为节点,编织一整张网络,几乎覆盖老上海的市井和官场生活,从吃穿用度到人情世故。医生不愧是一个三教九流都有接触的职业,就是有这份社会关系网,才能成就这本书的精彩。看到自己家乡的真真切切、生动活泼的历史,书中细节透露出的熟悉亲切感,都是一份特别的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小银元,带出 “沪上民国往事”

            陈存仁用他的笔,让银元在翻滚中带出了民国的上海。从绸缎商少爷沦落到臭河浜边啃青菜豆腐的破落户,他比谁都懂一块银元的重量 —— 幼年家道中落时,全家每天攥着几个铜板精打细算,一个铜板买青菜,一个铜板换豆腐,五天才能尝口炒肉丝。可当他在丁福保指导下花五千银元买地皮,三年后转手卖出三万元时,又让人看清资本游戏的残酷法则。银元在这本书里时而是生存的筹码,时而是时代的镜面,照见从清末到抗战前夕物价的魔幻变迁:最初一铜板能买油条大饼,后来竟要三麻袋钞票换袋米。最鲜活的是书中那些游走于黑白两道的身影。会看见章太炎在苏州讲学时突然掏出银元请学生吃汤包,国学大师瞬间变回馋嘴老头;杜月笙穿着蓝布长衫在茶楼谈笑风生,江湖大佬倒像个教书先生;连黄金荣这样的青帮头目,在陈存仁镜头下也露出市井商人的狡黠。这些大人物褪去传奇外衣后的烟火气,比正史记载更耐人寻味。至于弄堂瘪三、巡捕妓女的故事,就像老照片里发黄的边角,拼凑出十里洋场最真实的底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诚意、正心、存仁!!!

              父亲一生致力于整理和研究祖国的传统医学,他除了早年编纂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和《皇汉医学丛书》外,到香港后,又陆续编纂了《中医师手册》《医药常识丛书》《中国医学史》《中国药学大典》等著作。其中,《中国药学大典》是 1978 年应日本讲谈社之请而编纂的,当时父亲已年届古稀,他整整耗费了三年的时光,编纂完成了这部四大册的皇皇巨著。为了编纂这部巨著,父亲由于用脑过度,曾两度小中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间史

                存仁老先生今为行医,接触老上海三教九流,加上记日记的习惯给我们后人留下来珍贵的经历合集,开眼长见识,同时没有被说教。这书其实还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但是我觉得比那些刻意写的自传好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最终强调自己的成功。同时也兼具了自传的启发性,就是人该如何过,从老先生的经历当中也可以学到,什么样的人是值得模仿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国上海生活百科全书

                  作者认识这么多民国名人,可能有夸大嫌疑,书中生动讲述了民国上海社会生活,补充了上海滩影视题材的内容,一下子老上海的即视感。想起奶奶讲述的上海,十里洋场,满眼的羡慕与怀恋,他们那代人去上海干了体力活,书中描述去李时珍湖北探寻,当地人很多没见过银元,可见差距,也理解老一辈对上海的固有印象由来。如果没有大的变革,那一代上海企业家会有很多成为世界级富豪,正如书中银元价格的变化,人生也是如此随波逐流,富不过三代往往有这类巨大变革造成的,另外书中经商,创业对今人依旧有借鉴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放前上海的鸿篇巨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块钱尽是血泪一块银元 七钱三分惨遭逆境 幼年失怙迁出旧宅 生活艰辛先学西医 再学中医为师服务 渐知物价初识丁翁 领教理财生活困顿 卖文助学否极泰来 进入鸿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

                        津津有味读完的一本书。作者在开篇写到:“银元时代的生活,讲起来,真有一番沧桑史。我就依据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往事作为出发点,写成本文,借以反映近六十年来物价的变迁。” 书中讲到作者学习中文中医,行医开业,成家立业,办医学报纸,为中医中药的存续请愿,编写医药大辞典等事,还有去北京、苏州、湖北、日本、香港的见闻,但主要的是他在上海亲身经历的人和事。这其中,衣食者,民之本,又以银元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变迁,为一个切入点。作者是老上海世家,又是沪上有名中医,所以医病者很多,上至民国大佬,下到帮派分子,三教九流,各阶层的都有。书中写到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掌故风云、逸闻趣事和风俗民情。所以阿城说:“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 当年轰动一时的香港电视剧《上海滩》,打出的特别顾问就是作者。书中也写到作者受前辈老师的教诲,以及个人的体悟,关于学习、工作、养生、理财等的生活智慧。比如 “以钱赚钱,要比劳心劳力赚钱容易得多。”“朋友及师长,是每一个人无穷的财富。”“小舟不可以重载。”“无事不生事,有事不怕事。”“含笑迎人” 等等。在原版后记中,写到两件事:一件是作者的朋友讲到:“不由不对陈存仁的富于定力,不随波逐流,感到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使他在十几年后便功成业就,从无数的同道中脱颖而出。” 也谈到了编撰《中国药学大辞典》之事,“他的规划如此细致周密,不由我不觑着他那张镇定的脸,怔了好一阵子。孔子曰:‘毋友不如己者。’这个陈存仁,岂但我所不及,简直使我五体投地了。” 一件是作者之子所说:“由于生活的磨炼,父亲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和写作的习惯,他一生除行医外,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写作,从不中辍。在行医之余,父亲仍勤奋地写作。他在香港销路最大的《星岛晚报》上辟了一个专栏 “津津有味谭”,专门谈如何吃的问题,提倡在汤菜中加些中药的饮食疗法,…… 这个专栏一写就是二十年,天天一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除了医学著作之外,父亲还曾接受香港《大人》杂志之邀,连续撰写了《银元时代生活史》和《抗战时代生活史》两部关于旧上海生活的札记类书。” 书中所写的 “银元时代”,既是个花花世界,更是个战乱频仍、颠沛流离的时期,作者本人这种 “持之以恒” 的长期主义,和净水深流的定力,就更值得学习。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厉害硬核人生

                          甚是喜爱这本书。      初读之时,尚有几分纠结,然而越读越顺畅,对作者奇异的人生经历以及出色的文字写作能力,着实钦佩不已。读完之后,亦深有感悟。虽说此事发生于 150 多年前的上海,可人性中的诸多元素,竟径直穿越了百年的沧桑岁月,来到当今社会。      读完方知,早在 150 多年前,我们所注重的行医,即便处于那个动乱的时代,依旧能够让人安身立命。回归当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每个人总归要有一门能够安身立命的技艺,唯有技艺附身,方能拥有安全感。      而作者以今时今日的话来讲,可谓真正的跨界青年、斜杠青年。他不仅医学得好,而且文章也写得精妙,还主动学习诸多知识,诸如理财知识、心理卫生知识、西医知识以及各类人际交往知识等等。      总之,在我看来,作者当真拥有硬核人生,包括许多理念放置于当今社会,依旧行之有效,比如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要为人谦逊、和善,要主动交往、理财等等。      所以读完之后,虽说这是一本有关银元的书,但其作者却是一位知名的中医,是中医学者,后来又精通西医,甚至在上海滩有所作为。这些事迹发生在 150 年前的古人身上,着实令人惊叹,令人佩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一生经过了这么多事,还能从容应对,可见学识渊博和运气都是不可缺少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丰富

                              娓娓道来,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人面临的问题和选择,也有不少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名医 笔耕不辍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成功的人往往都有相似之处 比如好学 比如习惯记日记 比如对金钱有概念 比如勤奋 比如正直 比如懂得识人进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部书非常不错,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针对上海的了解国民政权的一个侧面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不知民国

                                    总以为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就会野蛮的时期,但从这本书了解到,当时人们没有合同、法律,仅仅靠口头约定就能做担保和生意,彼此诚信度极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记录详细,人文精神饱含,专业能力突出,是为大先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看到“双毫银”,从这个词搜到的书

                                        医生身份特殊,特别容易参与到重要的历史事件里,而且他们认识的人很多。当咱们说起历史时,说的往往是人类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历史,而人最重要的无非生老病死,这四件事全都是医学的范畴。所以,不管一个人在历史上是多么伟大的人物,也总是免不了和医生打交道。于是,在各种重大的历史进程里,总能隐隐约约看到医生的身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棒的一本书,写得非常细致,就像他带我们去重新领略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一些事,就像他带我们穿越到那个时代,让我们跟他一起去感受他曾经的一些感受,经历他曾经的一些经历。致敬陈老先生。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