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让人复又还梦的红楼著作

    这是一本基本契合红楼梦原著精神的书,它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借由书中 “情情”、“情不情”、“无情” 三个概念概括为:以 “情情” 去关照薄情者,以 “情不情” 去探望失情者,以 “无情” 去看见痴情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说曹公写红楼梦的时候,更多的是透过宝玉的眼睛,那么在读张一南老师写的这本书时,更像是在透过贾母的眼睛。经历了很多,懂得很多,因此不会妄下定论,也不时地在提醒着我们:人皆有其苦。也正如宝玉所体悟出来的,人世间也只是个人得个人的眼泪,而 “贾母” 通过漫长的生命经验告诉我们,人世间也只是各苦其苦罢了。可他又未止于此,而是温柔牵住我们的手,领着我们去走到各个人物的处境上走了一遭,以 “情情” 之心行 “情不情” 之事,以 “无情” 之身趟 “情情” 之河,这就是这本书了不起的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错,有很多独特的见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想阅读原著又有畏难的读者很友好

        1. 对游离在真正的《红楼梦》之外,又很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的我来说,作者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主要人物和最常见的故事情节入手,介绍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相互关系等等,消除了我的一部分畏难情绪。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渴望再继续阅读原著以及更多其他相关书籍,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点。2. 于我而言,作者语言通俗轻快,而且解读红楼人物的角度很有趣,是自己以前没读懂也没想过的,能击中我。比如,说贾政其实也曾经是宝玉,他们父子之间既爱又狠,却很难割裂或心生嫌隙。再如,迎春、探春的性格差异、命运归宿,同为庶出,但一个受世族文化影响,一个被寒素子弟拉踩,结果终不同。另外,同为宝玉贴身侍女的袭人和晴雯,她们做事风格的差异也有 “王家文化” 和 “史家文化” 差异的体现。3. 不要带着 “偏见” 读《红楼梦》,她不是严肃的 “正经书”,原本只是一部小说,怎么读小说就怎么读《红楼梦》,轻装上阵,不要因为一些 “严肃” 推荐而 “负重前行”,错过 “她” 的美好。但她更不是言情小说,而是描绘了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在他们最美好的那几年里的好奇和探索、悸动和体悟、思考和成长。美好年纪的青少年会想什么,做什么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既没看懂《红楼梦》,也没看懂《琅琊榜》……

          这是我近年读来最失望的一部解读《红楼梦》的著作。作者打着 “与当代年轻人轻松聊红楼” 的旗号,信口开河:「黛玉其实就是美化了的贾政」「林黛玉在《红楼梦》里的地位,有点像林殊在《琅琊榜》里的地位。」「要是再调皮一点儿划分,我们还可以给十二钗对应上十二星座」…… 这些牵强附会的曲意逢迎,不知道年轻人们看了会不会尴尬。老老实实对资料旁征博引、对文本细致分析,自然能得出有理有据的解读,这样的洞察在董梅、陈大康这些前辈学者解读红楼的著作里并不鲜见。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妙趣横生,用不着单单把年轻人拉出来当幌子…… 张一南老师要不您先多翻翻书本,少看点儿电视剧,再落笔?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