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最有趣的语言学入门读物
李倩老师一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古书里走出来的女子,完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翻看她的这本书,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那股古典美,仿佛在听一位学富五车的才女和你聊天,颇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滋味。
作为一个文学小白,也曾抱着好奇心,听过一些将语言学的课程,但除了被劝退,很难产生出一种让人喜爱的感觉。而看这本书,重新勾起了我的念头,忍不住想端个小板凳听李倩老师再给我讲讲。毕竟翻完依然觉得不够过瘾,总想着要是不会完结就好了。
除此之外,这本书为我展示了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如何从哪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发现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智慧。从我们日常最为熟悉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就可以判断出对方难以掩饰的籍贯。从诈骗电话里标准的普通话里发现了对方的猫腻。简直就像是名侦探柯南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
世事洞明皆学问,处处留心就会发现不少奥妙。作为我们日常使用的工具,语言可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时常日用而不自知。借助语言学家的视角,可以暂时抽离出我们熟悉的小世界,从而重新审视,发现更多的乐趣。而就像本书一样,你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就对人生有了重大的感悟,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PS:最后强烈建议听下《贾行家说千古文章》里李倩老师朗诵的《金石录后序》,推荐原倍数反复听,不推荐深夜听,因为会落泪。听书的解读版也不错,李倩老师解读的《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也是不错的人类学入门工具。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是一本轻松有趣的文集,收集了作者上百篇语言学科普专栏文章,涉及饮食、职场、八卦、旅游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本书书名正是文集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个从女明星偏爱的菜肴透视社会分层的小故事,类似的故事在书中还有很多,提到的很多事件我们也比较熟悉。李倩独特的观察角度让语言学不再深奥复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充当了 “人话翻译”。 本书核心内容:1. 作者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言学现象?2. 生活中的语言学现象是怎么形成的?3. 这些语言学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书中的文章看似各自独立,其实都在从语言学的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作者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语言现象、语言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生活的种种影响。 第一,方言、普通话和外语中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包括北京话中的儿化音、女国音,粤语中的入声现象,方言和普通话背后的隐性歧视,及外企腔等等。其实,我们在谈到其他方面的时候也列举了同样有趣的语言现象,但是这个部分的现象更加常见,也更加典型。第二,形成语言现象的几个因素。从上海番禺路的用法、猜拳的几个说法、简化字和英文缩略词等几个例子,介绍语言发展和地域差异对语言的影响,还提到了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 省力原则。当然,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因素,影响语言的因素还有很多。第三,介绍语言现象对生活的一些影响。这里面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口音和语言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现象带来的便利和背后的代价,作者李倩非常重视语言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但是其中的利弊并没有具体的标准,背后的争议也许会一直持续下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语言,活泛在场景里书中所讲,都是具体的生活场景,聊新闻、说八卦,人情世情众生相,语言借此,活泛灵动。
书里头不会跟你讲 “守温三十六字母”,更不会告诉你什么叫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只会跟你讲讲为什么中介叫「牙」;为什么法国妈妈纠结于孩子对法餐一无所知;为什么 “哪里” 到哪里都是 “哪里”,而一定不能是 “哪裡”;还会跟你说说,怎么从一个数词使用就能知道是不是上海人;英语猪牛羊肉,怎么跟猪牛羊一点都不像;还有那些专门为一种饱含画面感的意象创造的外语词,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文化韵味;还有,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复韵母怎么都背不下来……
谁说学语言很枯燥,读读这本书,就知道明明不是嘛。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