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九一一选址
哈哈,本来以为讲的是曼哈顿,结果讲的是荷兰。本来想去的是纽约,结果去了阿姆斯特丹,这书名给我开了个奇妙的误导。过去我常以为美国的建国初期是由十三块英国殖民地组成 —— 认为美国历史发端于英国,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随着移民的到来,嫁接到此,不断的融合并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如今已变成世界各地多民族进步社会的典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谈到十三个最初的英国殖民地,我们就会忽略另一个欧洲殖民地,一个以曼哈顿为中心、先于纽约而存在的殖民地。然而这一殖民地的历史,却在英国人接手后被抹去了。这块殖民地是由荷兰人建立的,他们将它称为 “新尼德兰”(New Netherland),不过此地的居民有一半来自其他地方。它的首府由一小群粗糙的建筑组成,这些建筑坐落在无边无际的荒野边,然而这里泥泞的巷陌和水边穿梭着语言各异的人 —— 挪威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非洲人(奴隶和自由人)、瓦隆人、波西米亚人、门西人(Munsees)、蒙托克人(Montauks)、莫霍克人(Mohawks)和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仿佛 “通天塔” 故事中的场景一般。他们都生活在帝国边缘,努力寻找共存的方式,在混乱与秩序、自由与压迫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海盗、娼妓、走私者、坑蒙拐骗的生意人在此当道。这里是 “曼哈顿”,换言之,这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在北美殖民地还是在别处都是如此。在这座岛城上,美利坚海岸边蒸蒸日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社会即将形成。如果说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对不同文化独树一帜的开放性,那么曼哈顿岛南端的这块小三角地就是这种理念在 “新大陆” 中的发源和成形之地。许多人都认为纽约市在文化融合方面显得非常狂野、极端,即使在美国的各州中,它也是一个异类,几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异邦。本书对此提供了另一种观点:在神话、政治和崇高理想的层面之下,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和互动的层面来看,曼哈顿就是美国起步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何在 2001 年的 9 月 11 日,那些打算向美国力量的中心发起一次象征性进攻的人,会选择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为目标,这应该就说的通了。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乘船抵达美国海岸,在站稳脚跟之后建立了一个残忍而偏狭的政权,一个冷酷的、神权统治的一元文化 —— 这与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大相径庭。仅有的几本早期的有关这块荷兰殖民地的书,读来都令人不快,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甚至连这些书的作者都认为这块殖民地是一个与历史主流毫无关联而又闭塞落后的地方。华盛顿・欧文笔下的 “尼克伯克”(knickerbocker)讲述了纽约的历史,那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滑稽讽刺作品,作者从未打算将其当作事实看待 —— 尽管人们曾尝试了解这块以曼哈顿为中心的殖民地上发生过的真实情况,但这部作品令一切变得模糊不清。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有关这块殖民地的故事被简化为一些含糊随意的事实:这里曾被一个脾气暴躁、装着木头义肢的总督管辖,而最臭名昭著的事件是荷兰人竟以价值 24 美元的日用品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这座岛。所有想要进一步探个究竟的人也许都会以为这个殖民地太过微不足道,以至于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