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比不过三千年前《诗经》里的《郑风.子衿》。

    以下来自吴军老师:《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它对恋爱中的人的心理,把握得实在太准确了。这首诗表达的是相恋中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青青子衿” 四个字放在一起,就是:“青色的是你的衣衫”。从这句你就能看到,女子对男子着装细节记得很清楚,这是只有恋爱中的女子才做得到的。我在一篇小说中读到过这样一个细节,一位女生注意到恋人的手指上有一个小肉刺,这种描写间接地写出了两人恋情已经很深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句特别有意思,“就算我不去,你难道不能派人来传个音信吗?” 钱钟书先生对这句诗特别称颂,他在《管锥编》中讲:“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什么意思呢?想见,又不好意思开口或者采取主动态度,然后半嗔半怪半埋怨,埋怨对方不主动。后来的言情小说里,恋爱中的女子也常常被描写成这样子。你看,短短几个字,写尽了恋爱中的人特别普遍的心理。最后的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点睛之笔,也是今天成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的出处。这种夸张的手法在《诗经》以及后来的诗歌中很常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心得

      《伊豆的舞女》的经典之作怎能走如此俗气套路,这里面大有文章,暗藏的 “我” 的故事带动的心理变化才是整部作品的主调。一段旅行,是逃离现有生活的一种方式。“我” 的旅行,没有目的,却有了目标。旅途中认识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人设,可以让 “我” 暂时摆脱掉是孤儿的苦痛。舞女年仅 14 岁,随哥哥游走江湖,被迫营业,毫无幸福可言,到处被人轻蔑对待。此时,也只有孤儿 “我” 充满好感与好奇,伴有尊重去欣赏舞女,舞女虽年幼,但经历江湖阅历丰富,也能感受与之前见过的其它学生党不同。两人虽无过多言语交流,却惺惺相惜,流露懵懂暖意。“我” 是舞女的 “旅伴”,这种暂时的身份让川端康成十分安心,即可远观也可近交,即有可期待的未来,又可随时全身而退。而正因为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我” 可以暂时忘记曾经的阅历和身份地位,只单纯的欣赏舞女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与纯美。在川端康成笔下却淡化了舞女的这种悲惨命运的笔墨,以 “爱情” 主题联结舞女的不幸,这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与错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篇小故事,就是一个小世界。人生的体验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产生的情绪,那些美好的部分值得珍藏与记录。世界丰富绚烂,吸影眼球注意力的东西太多。一篇纯粹简短的小说,如一杯清茶,嗅清香,赏其色,饮一口,滋润心田,身子暖融舒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好的初恋在川康老师的笔下显得有滋有味儿,只是文章太短,有些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吉野小百合

            36 年前,正值年少,我迷失在电影里。而今,再读小说,我依然还没走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描写的意境和心理变化真的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少男少女朦胧心悸苦涩

                惆怅,只留下略带甜美的回忆。和《雪国》相比,至少看懂了,人的感情也正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干净、美好的梦

                  2024 年读完的第 1 本书,川端康成,13 千字的《伊豆的舞女》。“我” 今年二十岁,是东京的一个大学生,“总为扭曲的性格深深自责,陷入痛苦的抑郁中无法自拔,所以决定来伊豆旅行”。途中遇到了流浪艺人,并被其中的一个舞女深深地吸引,于是结伴而行,一路且走且聊。封面上有行小字 “这世上最美好的初恋”,我却有点不太认可。诚然,这段朦朦胧胧的感情,质朴、真挚,全程都如童话般美好,但说是单相思可能更合适吧?感情还没有累积到恋爱的程度就戛然而止,让人怅然的同时回味良久。通过这篇小短文,也能体会到日本社会女性地位的卑微,举个例子,抄近路时好不容易遇到一泓清泉,女人们在等我先喝,“阿妈说:‘来,您先喝吧。把手伸进去水就浑了,女人喝就更不干净了,”,还有 “我顺道去了甲州屋,艺人们正在吃鸡肉火锅。” 还是 “阿妈” 说的 “……。虽说女人动了筷子不干净,但以后倒是可以当个笑话讲呢。” 流浪艺人社会地位低,中国古代也是如此还能知晓一点,日本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低到尘埃真是难以想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的真切

                    文章短小,人物心里刻画细腻,语句优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伊豆的舞女

                      舞女等于艺伎吗?如果是的话,本书算是艺伎回忆录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