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悲哀,我居然想不出任何理由推荐这些书给你读。
崔永元,袁腾飞,这些当年在央视炙手可热的名字,因为种种莫须有的原因,在国内的视频网站都不再容易看到他们的演讲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大的问题根本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忘记,而是新一代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就像前两年那个零零后质疑周杰伦一样。那个名字在我这一代人的心目中还是新生代的代名词啊,可在现在年轻人眼中,他已经是一位过气艺人了。提到这几个名字,并不是要说和娱乐圈相关的事,而是在国内看不到他们的视频后,偶然一次在 youtube 上看到的小崔的讲座,里面他说的一个观点,才是我今天觉得无奈的缘由。具体视频我已经找不到了,但是他当时讲述的内容,我还记忆犹新。因为很多内容国内是不允许说的,无论你说的对错,只是不许提。我也没有想要在这转述的想法,毕竟有些话,微信直接就敏感词删帖了。甚至我都怀疑,我在这提到崔永元、袁腾飞这两个名字,会不会已经是敏感词了。他在那场讲座提到了 “三年自然灾害” 提到了 “大跃进” 提到了 “十年动乱” 提到了解放后到改开中间历次的运动。但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因为历史任人评论,无所谓对错。你反动也好,支持也罢,毕竟大家还在以史为鉴,还在讨论,还在等待盖棺论定。而只要聊这些,就必然会有人去考据,去还原历史真像。让后会有著作流传出来。抛开那些反动,恶意诋毁我党的著作不提,就说国内官方出版的那些读物也足够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了。所以,我们根本不缺了解那段讳莫如深历史的来源。像前几天我推荐的《邓小平时代》还有今天我推荐大家阅读的,叶永烈老师写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都是官方正式出版的读物。完全可以让新时代出生的孩子们了解清楚那段历史。除了明白那一时期的历史是如何演进的意外,还能对很多历史人物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等名字。可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呢?也许有朋友会说,读这些可以明辩是非,比会被敌对势力蛊惑。也有朋友会说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崔永元老师在演讲里给的理由是,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我觉得这些理由都对,所以我才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也愿意去阅读跟这段历史相关的国内正式出版的那些书籍。可我毕竟已经四十多了。已经不算是年轻人了。在零零后的眼中,我连大叔都算不上了,都开始喊大爷了。那我们这些老家伙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没用啊。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想了解那段历史,他们觉得离他们太遥远了,你推荐他们读,他们会问,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读了是能加薪,还是能买房,还是能帮我找到另一半。而且,就连我这个年纪的人,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恐怕也不多吧。所以,今天在写这本书的推荐阅读的文章时,我很无奈,我发现我找不出任何能激发年轻人读这段历史的理由。其实再过上一段时间,连我们这一代人都入土为安了,这些书可能就同样长眠于图书馆的书架上了吧。想到如此,内心不免飘过一丝悲哀。如果不是中美贸易战,国家在短时间内,重新颂扬抗美援朝战争。有多少年轻人知道长津湖,有多少年轻人知道金刚川。不知道还有多少年轻人,在重温上甘岭。也许每一个人都会唱《我的祖国》,都会唱一条大河波浪宽。可还有人记得那是电影《党的儿女》的主题歌吗?我们从小在课本上学习到的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我们知道他们强忍这火焰的灼烧,勇敢的堵抢眼,舍身炸碉堡。可如果不是最近的舆论宣传,又有多杀人知道他们是牺牲在朝鲜战争中呢?在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片子中,提到的每一个名字,出现的每一个桥段,作为中国人,你都能了如指掌吗?除了初高中历史书里提到的那些零碎的片段外,有多少人会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读一些那段历史阶段的书籍呢?也许,只有离开我们的祖国,在他人的国土上,被一脸不屑样的外国人鄙视,质疑,诽谤我们可爱的祖国时,大家才会有兴趣认认真真研读一下我们国家的历史吧。希望这篇图文,明早还能在公号看到。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9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推荐给你看1.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 128 周年,用书评向伟人致敬。2. 刚读完 “秘书胡乔木” 的篇章,就有强烈推荐给你的想法。3. 读此书可以学写作,学沟通,学管理,学工作方法。4. 比如毛主席写给胡乔木的一封便函,主题、内容、时间、安排都简明扼要、句句到位、有情有义。摘录如下。乔木:写一篇纪念七一的论文(似不宜用新华社社论形式,而用你的名字),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纪念七七,庆祝胜利,宣传新政协及联合政府,要求早日订立对日和约,消灭反动派残余力量,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发展生产和文教)—— 此两件请于 6 月最近两天拟好,以便于 6 月 28 日发出,6 月 29 日各地见报。写一篇七七纪念论文(带总结性),此件须于 7 月 2 日写好,3、4 两日修改好,5 日广播,7 日各地见报。起草一个各党派的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 —— 此件亦须于 7 月 2 日写好,以便交换意见。以上工作很繁重,都堆在你的身上,请好好排列时间,并注意偷空睡足觉。你起草后,我给你帮忙修改,你可节省若干精力。《英美的外交 —— 特务外交》一文(引者注:载当日,即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甚有用,请令全文播发,提起警惕性。毛泽东 6 月 24 日下午 6 时 5. 欢迎分享您的启发。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