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9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轻信是因为我们愿意去相信

    “我们迫切需要信仰,我们渴望接受能为我们的世界提供解释的事物。这种需求与渴望无处不在,强烈无比。只要稍加指引,我们就会愿意相信任何事,信任任何人。无论是对阴谋论、超自然事件还是对巫师灵媒,我们轻信的程度似乎是没有底线的。”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轻信也许是人类行为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我们渴求着故事,而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我们就自己去编造。”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欺诈游戏是依赖软性技巧的活动,靠的是信任、同情与口才。真正的欺诈高手从不强迫他人做任何事,却会让人成为自掘坟墓的同谋。他们不偷不抢,我们却自愿献出财物。他们不用威胁任何人,我们却编出故事来自己骗自己。我们相信,是因为我们自己愿意相信,而不是因为他人强迫我们这样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人皆骗子

        人人都听过这样的话:“如果有些事看上去太好,完美得不像真事,那么很可能确实是假的。” 或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这种好事可能确实不是真事,但如果发生在我身上,可就说不定了。 我应该得到财富;我应该得到艺术上的突破,我在画廊工作了大半生,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了;我应该得到真爱,我之前的情路已经够坎坷了;我应该得到高额投资回报,我等得够久了,这些年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好事难成真” 与 “我应该得到” 这两种想法是矛盾的,但当我们自己要采取行动、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这种矛盾。当我们看到他人谈论他们不可思议的奇遇或是从天而降的横财时,我们会马上意识到他们被耍了。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 “我就是运气好,再说我也该翻身了”。此外,我们还会认为自己不会受骗,對比那些受骗的庸碌之辈,我们如此聪明,比他们高明得多。他们也许会上当。我?绝对不会。然而,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潜在的目標。我们深信自己不会受骗,这没有用 — 或者不如说,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我们才都会上当。《我们为什么会被骗》这本书最终的意义,是通过各种真实的大小案例,从受骗者和骗子两方的心理层面,给予剖析解读。 普罗大众也好,专家学者高智商人群也罢,了解这本书的内容,都会受益匪浅。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骗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

          本书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原因有三 1. 可以颠覆你对欺骗与骗子的传统认知,给你一个最真实的骗子形象。让你了解骗子是如何利用我们人性当中的弱点进行行骗,又有哪些常见的骗术?为什么我们会受骗?  2. 本书涵盖了大量心理学理论知识,也可以作为心理学入门读本,如果你认为《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这些教材太过枯燥的话,这本书不乏是一本你的入门书籍。  3. 本书中拥有的大量心理学知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思考,可以将心理学知识适当运用于我们的现实人际交往当中。(不是让你当骗子哈)认为缺点有二:1. 作者并没有太多自己的独立观点,而是由多心理学家的共同研究奠基了这本书。作者在每一章最后没有一段简洁的总结,信息是分散的。  2. 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用心理学知识科普了为什么会受骗,而这些底层逻辑是我们那共通的人性弱点,所以无法给出一个完美不上当受骗的指南,如果抱着获取这一结果来读这本书的同学可能要失望了。本书涵盖信息量太广泛,无法将里面我认为对于我们有用的信息全部提炼出来,因此只提炼大概。———————————————————————— 伏尔泰说:“当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骗子遇到了第一个笨蛋,宗教便出现了”。我们为什么会被骗?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骗与被骗只有一个很浅显的认知,认为骗是他们坏,被骗是因为人傻。很显然,我被这本书颠覆了。任何人都可能被骗,都有可能是骗子的猎物无论你出身贵贱、学历高低、智商情商高与否,你都可能被骗。这不怪你的自制力,也不是你傻。而是那些骗子他们都是洞察人性人心的高手,他们虽未受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他们迫于 “动力” 比没有 “动力” 的人更容易洞察你的心理。他们利用你的欲望、贪婪、想要美好的信仰去实施他们环环相扣的骗术。料敌先机我们常说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骗子的基本功便是这,他们在行骗时需要深刻了解你的背景、你的喜好、你的厌恶,而且还会通过你的话语、表情、动作、语气等推测你的心理。动之以情 骗子首先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在动之以情的过程中,骗子会利用我们那最基本的情绪:恐惧、兴奋、欲望、孤独直达我们的内心。骗子在行骗时,往往看起来比我们的亲人还要可以信任一样。(这是基本,获取受害者的信任)请君入瓮 他们用到的策略应有尽有,多种多样:展示稀缺性(趁早下手!),建立可信度(我来自合法机构),描述幻想(许诺未来的美好),以及利用群体效应(别人都在这样做)。结果显示,真正的骗子行为与理论预测一模一样。完美故事 骗子会为我们展现一个完美的故事,来为我们阐述未来如此美好 加入如此有前途。我们也愿意相信这些故事,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由各种故事虚构出来的。我们喜欢讲故事更喜欢听故事。然而,故事不仅仅会迷惑他人更会迷惑自己。因为,它太美好了 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奢求的哪种美好。因此,有些骗子也会深入其中。取信于人   欺诈游戏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取信于人这个阶段的关键就是要让人信以为真。他们会努力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让我们相信他们,尤其是当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处在一个悲观的环境当中,我们会更容易轻信他人。尤其是对未来的一个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会让我们觉得如果当下一切顺利以后也会一帆风顺,还会让我们产生自满心理,过度自信,导致机会来临时也不能及时脱身。欲擒故纵 骗子在完成以上条件后,我们和骗子之间建立了信任的纽带,他们在取信于人这个阶段做的很好,我们认为自己离成功更接近了一步,我们最开始的信任和判断就获得了完全的证明。我们带着取信于人的乐观心态,确认最后的胜利属于自己,于是通常会追加赌注,我们本应该抽身离场,反而却加大了投入,这就是欲擒故纵的全部目的。骗术高手明白,目标的损失并不骗局的终结。得寸进尺 而一旦到了骗局的最后阶段,我们的投资就会让我们无法对此前的证据进行客观判断,我们会对 “欲擒故纵” 视而不见,并顺利进入到 “得寸” 阶段,因为我们拒绝承认自己是错误的。我们一意孤行,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应该做出改变了。因此,骗局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最后逃之夭夭 整个骗局到此结束,骗子要达到的目标已经完成,他们现在想要做的是远离目标 也就是逃之夭夭,如果碰到难缠的猎物,骗子就需要 “斩草除根”,也就是骗子有意拖延司法机关的介入。———————————————————————— 诈骗分子首先足够了解了对方的背景(料敌先机),其次通过你接电话的回应来深刻的推断你内心当中的恐惧、贪婪等因素(动之以情),通过料敌先机+动之以情诈骗犯子已经很了解你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为你展望美好的未来,帮你把你内心都欲望无限放大(请君入瓮),他们会为你编造一个完美的故事,让你相信如果不做就会有什么风险危害或者有什么利益可图(完美故事),这还不够,你或许还有些防备心,认为他说的是不是假的?接下来便是给你一些蝇头小利,或者用手段伪造事实。(取信于人和欲擒故纵),而到最后一个阶段,你已经投入了大量成本,沉没谬误便显示出来。让你自己不愿意去看待客观事实。归根结底,我们被骗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他们,而这一切的基层逻辑便是我们内心渴望成功、幸福、满足变得更好的欲望。信仰给我们希望,让我们一步又一步的愿意相信他人。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当中的种种欲望和种种心理弱点,骗子正是攻克这一弱点的高手。我们想要更好,害怕别人说不好。我们想要成功,害怕失败。我们想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姣姣子,却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我们想要更多的物质,不想为生计所迫。我们想获得更多的健康,不想被疾病纠缠。个人认为,我们如果想要尽可能的克服骗术需要:长见识,提升认知。以及学习心理学,了解我们自身的情感心理,正面那些心理因素。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骗子手段千千万,预防心法只一条

            看完这本书,有三点颠覆了我对骗子的印象。其一,被识别出来的骗子,只是小部分。2014 年 6 月,英格兰出现了一份 “笨蛋名单”,上面记载的是 “多次受骗者” 的名字,这份名单在非法组织中流传,被出售给别有用心的人。 直到这份名单被执法部门掌握时,里面已经有 16 万个名字了。 可是,在当局联系名单上的人并核对受骗事实时,却意外受到了阻力,因为 “受害者坚称自己从未被骗过,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其二,任何人都可能是受骗者,这与学历、智商、经历无关。很理智、职场上很干练的人,会相信一个 “通灵者” 吗?平时不会,但遇到和恋爱对象闹矛盾、又正好好派遣外地、手头缺钱的时候,会。 俗称:冲动。 很节俭、不会随便消费的人,会突然 “刷大额信用卡” 吗?平时不会,但遇到瓶颈,特别想改变、想突破的时候,会。 俗称:诱惑。 太多人被骗,不是因为他们太蠢,而是骗子刚好卡住了他们需求的七寸。其三,想要预防骗子,只有一条心法。那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弱点。太多人被骗,不是因为他们太蠢,而是骗子刚好卡住了他们需求的七寸。 了解你自己最容易相信哪种人,你的信任最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被调动,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冷静。 只有保持冷静,才有可能成功避免被骗。--- 不得不说,书里有很多的故事,真的不是小打小闹的骗子,还能看到行骗二三十年、伪装过无数专业人士的高中没毕业的骗子,真是 “不怕骗子没文化,就怕骗子胆子大。” 最后,整本书的关键词是 “心理学”。所以你在看很多故事的同时,会看到很多心理学的分析。这些技巧本身没有对错,只是看使用它的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知己知彼,既然骗子会利用我们,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了解自己,这样才不会落入骗子们的圈套。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诈骗是人性的游戏。骗局背后共通的心理学原理

              作者分享了大量著名的诈骗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为行骗建模,解析为什么骗局能够成立书中引用了不少心理学的理论和经典实验,绝大部分在近年各种心理学相关的通识课或畅销书中都有介绍 。 本书的价值在于将之与行骗模型的各个阶段挂钩。但部分论点带有作者的文化烙印,未必普遍成立。作者善于说故事。每章较长,不过章节内的分析重点不够突出。翻译流畅,读起来比较舒服,可惜骗局各阶段的名称有的翻译的不够好。总体来说,案例比较有趣,从了解行骗的模式和手法避免受骗的角度出发,本书可读。如果对心理学没有了解,值得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自己相信,对于自己所用的武器怀疑

                嗯,这本书故事写的非常精彩, 让自己十分受用,但如果自己是受骗者,我想这一定十分悲壮,其实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受骗,特别是自己身边的朋友也是如此,同时智商也是十分的高,看完书才明白,越是自信,越是容易受骗。同时对于心理咨询来说,受骗和受用往往就在一线之隔,想明白这二者所带来的感受不同,也是我想要来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而这恰恰也是李松蔚老师所说的,确保改变的发生,但是这又极其不易,好在能够允许自己慢慢来。同时真的希望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能够戒除妄念不再抱有无畏的期待,去除妄念,方能够更好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一切往往还发生在最聪明的人身上(苏利文说过,邪教最爱招募的对象就是年轻、聪明、自以为精于世故、人情练达的人)。至于发生的原因,就是人类天生就想为无意义的事物创造出意义,从怀疑之上找到信仰。“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 苏利文说,“我们都深切渴求着信仰,渴求能够感觉到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关怀着世间的一切,甚至影响我们的人生。我们渴望拥有明确、理性的世界观: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有原因,一切发生在人们身上的坏事 —— 人们死亡,孩子患上白血病 —— 背后都有原因。这时,某个宗教导师就会站出来说:‘我知道是因为什么。’” 这其实是所有骗局背后的根源,从最微小的骗局到最深刻的骗局,概莫能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之果

                    即使是 believe,中间也有一个 lie。虽然是个玩笑,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所处的生活中谎言并不是那么的罕见。这本书就是依据科学研究和分析帮助我们去分析曾经发生的案例,给予我们一些提示和启发。提起骗子,人们往往都恨得咬牙切齿。把这些人挑选出来就可以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不过要避免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未必智商超人,但一定都是洞察人性的。即便其中不少人具有黑暗三人格,在外貌上却没有太多相同之处,可以让人一眼就认出。用 B 站上的犯罪心理学家马皑教授的话来说,这些属于天生犯罪风险高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犯罪分子。一句话,犯罪可能性大并不一定会犯罪,同样的东西可以会出现不同人身上,比如那些社会的精英人才。高端的猎手往往以猎物的形式出现,这不单单是段子,在很多案例中一再看到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比如说著名的庞氏骗局里许多人都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即被人骗,也成为了骗子的帮凶。如果要说骗子有什么特点的话,他们就像魔术师,利用你的特点,获得信任之后,达成自己的目的,便逃之夭夭。尤其是像刘谦这类的近景魔术师,你离得越近,自以为更加清楚,一切在掌控中,却总是被骗。惊呼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之时,骗局早已经结束。多亏了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兴起,骗子想要行动,越来越容易,这也是为何电信诈骗总是屡禁不止。在这场长久的猫鼠游戏中,想要和骗子们斗智斗勇,作为普通人最应该做的就是慎用社交网络,保护好个人隐私。下一次在发朋友圈或者微博之类的时候,不妨稍微停下来想想,不要在这种自恋游戏中过分沉迷。当然还可以多借助于知识的力量,可以尽早识别出骗局。相关的科普和影视作品有一定的帮助,多看书学习更可以起到作用。正如日剧里《行骗天下》所说,当你以为骗局结束的时候往往才是骗局的开始。很多时候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敏锐洞察是很有必要的。《合作的进化》和《超级合作者》此类作品再次用科学的方式让我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不过要谨记这些推理出来的策略所建立的前提假设和使用范围,当现实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切勿简单照搬。即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善意的谎言,当情况变得可疑的时候,记得借助于贝叶斯的智慧进行调整,切勿自欺欺人。要知道自己可太容易欺骗了,有时只需要外界的轻轻一推,甚至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本书里提到的案例可能来自于西方世界,让人觉得陌生,但是其中的道理和研究结果很多人肯定不陌生。古老的骗局,常常是换个马甲就闪亮登场,割完一波韭菜又来了。我们可以相信善恶总有报,面对生活中类似的必然存在就应该有所准备。根植于人性中结出来的果,前一个果实成熟,也许后一个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本书里再次提到的《大癫狂》里的说,只要人们还依然幻想一夜暴富、预知未来和长生不老,一切就会重来。只要人性不发生改变,骗子们卷土重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就目前人类的历史经验来看,人性之果可谓是硕果累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为什么受骗?

                      伏尔泰曾这样说:“当世界上第一个坏蛋遇到第一个笨蛋的时候,宗教就出现了。” 我以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受骗的总结!我们为什么会被受骗?当我们有精神和物质的需求的时候,当我们精神和物质的欲望和现实不相匹配的时候,如果有骗子利用了你的这些弱点、对症下药,你不就受骗上当了吗?我们常说,无欲则刚!没有了不切合实际的欲望一定不会受骗!本书作者用了大量的古今历时漫长的故事和案例,引经据典,生动形象地描述和总结了:骗子是怎样行骗的?我们是怎样被骗的?值得在闲暇时间读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避坑指南

                        虽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不会这样认为,你会觉得自己运气很好。这本书讲的不是骗局的历史,也不是对每一个骗局巨细靡遗的翔实记录。这本书探索的是骗局背后共通的心理学原理。从最原始的圈套到最复杂的阴谋,从设计之初到得手之后,每一步都以这些原理为基础。欺诈游戏始于人类心理学的基础原理。从骗子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认受害者的身份(料敌先机):他是谁,他想要什么,我要如何利用他的欲望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就需要建立共情关系(动之以情):在实施计划,启动骗局之前,一定要先建立感情基础。在此之后,骗子才能吸引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并将其说服(请君入瓮):实施方案(完美故事),拿出证据,引导思考,所有这些都是按照对受害者有利的方式设计的(取信于人)。这时,骗局已经带来了真正的利益。此时,如同落入蛛网的飞虫,受害者越是挣扎,就越难以从圈套中脱身(欲擒故纵)。到了产生疑心的时候,受害者已经在情感和实际行动方面付出太多,会开始自己欺骗自己。受害者甚至会加深参与骗局的程度,即使事情已经开始不妙(得寸),因此,当受害者被彻底骗得身无分文时(进尺),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般结果。骗子甚至不用说服受害者不要声张(逃之夭夭和斩草除根),受害者很可能自己就保持沉默了。毕竟,我们自己骗自己才是最有效的。在欺诈游戏的每一步,骗子操控受害者信任的手法和花招层出不穷。随着骗局的步步深入,受害者越陷越深,他们自己就会为骗子提供更多的心理材料,任其予取予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反复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克服人性的弱点

                            “所有骗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基本原则,那就是操控他人的信任。骗局总是伴随着灾难降临,这并非巧合。无论是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经济危机、国难当头还是个人遭遇不幸,都是骗子的可乘之机。在特定环境下,任何人都可能会铤而走险。生活跌入谷底时,人人都想尽快摆脱窘境。”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察觉骗局,靠的正是对自己的情绪与冒险欲望的控制。我们对自身特殊性和优越性的错觉不仅会让我们对事件与决策的解读发生误差,还会在事件发生后很久再次对我们造成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我们会改写过去发生的事,这会让我们很难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东西。我们会有选择地回忆起好事,忘掉坏事。我们会改写正面事件,让我们自己在事件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至于负面事件,有时我们甚至会彻底忘记它们曾经发生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中介绍了很多经典的骗局

                              康妮科娃从心理学角度,揭露了骗局的诸多细节,剖析它们的共同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漏洞,了解心理学上的诉求。也许,这本书并不能确保从今以后世界上再无骗局,但至少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从内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把这一希望寄托在那些可恶的骗子身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防骗手册

                                第 1 层,所谓的骗子都是洞察人性的高手。他们知道人性的弱点并加以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第 2 层,其实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也都是一个骗子。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或者说以为对方对对方好的目的,多多少少都使用了一些手段。第 3 层其实在世界无所谓骗与被骗,大家无非都是相互的利益交换和相互利用,而暂时的骗与被骗,从长远角度看,有可能会出现反转,甚至结果并不可确知。总体而言,要如果防止所谓的被骗,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初心,明确目标,不被外物所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你还没有被骗,那不是因为你聪明机灵,只是你没有足够的价值

                                  在普通人的意识里,骗子的目标只是那些智商不足的人,或遭受了某种打击而处于情感脆弱期的人。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被骗子盯上,基本上,你就逃无可逃了,跟你的情商、智商、教育水平、是否勇敢坚强,都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本书将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骗,以及为什么骗子那么容易得手。不管怎样,对于未知,我们需要多一份警惕,多一份敬畏,包括我们自身在知识和情感缺陷上的未知,以及对骗子行动计划和手段的未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这本《我们为什会被骗》真的触目惊心,毛骨悚然,骗子的手段真的五花八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出现骗子,真的有种不知道该如何防备的无力感。     书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列举了比较常见的几种骗术,如利用感情空虚、孤独寂寞型的乘虚而入,骗财骗色;超负荷信息量轰炸型的,造成被骗者,瞬间思维转移,财产损失;利用对权贵的盲目信任,高调包装自己,利用信息不对称空间进行诈骗的;洗脑式许以高额利息回报,利用帮凶营造氛围,骗取投资者骗财的庞氏骗局;利用爱慕虚荣者的侥幸心理,用假工艺品字画进行诈骗的;用假学历,假文凭,假工作简历,假论文发表,进行真包装进行诈骗的;利用信徒对宗教的完全信任依赖,以求在宗教中求宽慰解脱的心理,进行精神绑架,人身威胁诈骗钱财的;等等形式。作者还在书中举了大量范例,生动详实的讲解了多起诈骗案例发生时的具体过程,受害者当时的具体心里变化,下面为大家提供几段原文,也让大家感受一下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底。   “” 当然,大多数骗局不涉及如此极端的控制,但所有骗局都非常依赖感情机制。要保证自己一开始就不上当,就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辨明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什么样的事情会刺激我做出怎样的反应?我能否及早发现,牢牢把握住细节和逻辑,从而进行抵抗?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德里克・克莱默指出,我们在花言巧语面前给自己打预防针的方法就是自我意识,也就是苏利文所说的 “核心自我”(core self)。你要知道自己容易相信哪种人,什么样的事情(无论好坏)容易打动你,并努力保持清醒,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以防落入圈套。简而言之,要像斯托尔维所说,锻炼观察和发现细节的技巧,以防骗局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这只是书中精彩的一段,第一次写书评,不太熟练见谅,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好多以前看到读到的骗子案例分享给大家,就当科普借鉴了!      有火车站,摆三张扑克骗钱的,旁边通常都有几个非常积极的拖在忙乎,目标就是一两个人;有小木匠装港商骗地方投资的,骗地骗银行贷款;有老人突然接到别人电话说远在外地孩子出事了,让赶紧汇钱的;有捡到宝贝,非要跟你平分,让你拿钱抵押的,至于各种骗财骗色的就太多了,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综上所述,骗子手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真的防不胜防!        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被骗,骗子的切入点在哪?由于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物质生活相对满足的今天,我们有很多的精神憧憬,比如,我想明天面试成功找个好工作,想变瘦,想更漂亮,想年轻,股票抄个底,买个高回报的理财,来点保健品,喝点什么奶,来点高档茶叶,有个大项目,参与个世界级的文物保护,参与个特有民族感的事,顺便整点零花钱,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只要你有需求,骗子就一定会为你量身定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骗子没有的,而且保证把你整的晕晕乎乎,倾家荡产!      那我们怎么办才能不被骗呢,书中作者讲的很细,我帮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管住自己,不要觉得自己是超过百分之 80 人的聪明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到底是怎么回事,再做决定,多学习,多看看作者写的这种防诈骗的相关书籍,经验丰富了,防骗能力才能提升!     其次还是管住自己,不要有贪念,不想占便宜就永远不会吃亏,像书中举的那个例子,大柱子和二栓子在宾馆走廊巧遇,两人同时看到一个钱包,二栓子就想骗大柱子说看到是一个很有钱老板的,知道住楼上我们一起去吧,然后老板就忽悠他们拿钱出来一起投资,此处省略 200 字(欲知详情请看本书),最后大柱子被骗光全部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请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是掉了也不会轮到咱的,那都是骗局,有这样心态就会相对安全许多!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有空看看本书原文,比我叙述的精彩太多了,也希望你把这本推荐给身边的家人,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远离骗局骗子,过着虽有些辛苦,到幸福快乐平和的生活!      最后强烈期待得到怎能开一个防诈骗公益栏目,帮助更多的人识破骗局,远离骗局!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棒

                                      点亮了一盏灯… 一盏必须亮起的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有贪念

                                        伏尔泰曾这样说:“当世界上第一个坏蛋遇到第一个笨蛋的时候,宗教就出现了。” 这听上去还真像伏尔泰说的,他对宗教机构没有什么好感。不过也有人说,这话是马克・吐温说的,还有人说是卡尔・萨根(Carl Sagan)或杰弗雷・乔叟(Geoffrey Chaucer)说的。总之,在某个时候、某个地点,一定有某个人说过这样的话。这话听上去有道理,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触及了一个深刻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我们对信仰的那种绝对、完全的需要。从产生意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具备了某种信仰 —— 从一个婴儿对自己会得到喂养和呵护的不变信心,到一个成年人对世间终有正义和公道的不改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德马拉这样的欺诈高手去行骗,简直是易如反掌。我们已经替他们把大部分的工作完成了;我们自己想要相信他们的话。他们的天赋就在于能发现我们想要相信什么,并把自己伪装成实现这种信念的绝佳媒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骗局时刻在不同地方上演

                                          骗局时刻在不同地方上演。本书列出了经典骗局,对骗局的结构和成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稍稍年长的读者只要稍加回忆,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发生过的、亲身经历过的一系列骗局居然都是历史上已经破败的骗局的翻版,就连故事梗概都一模一样,只是把主角和情节要素本土化地方化了。看来,骗子和骗术还是很缺乏的,不缺的只是被骗的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