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能用严谨苛刻的眼光或从研究历史的角度看待这本书。如果以听故事或看热闹的心态,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轻松写意、风趣十足,就会发现那些诗词大家们一个个鲜活起来,仿佛能让我们触摸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们飘逸潇洒的快意人生。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这本书的拧巴感,证明我已经开始老了。

      虽然每年山东台都有一档特别火爆的古诗词记忆相关的综艺节目,可真的使古诗词大火出圈,还是张若昀在《庆余年》里背诵唐诗宋词百首的桥段,一时间和古诗词相关的书籍与讨论甚嚣尘上。中国人又开始关注自己文化里的东西了,这自然是好事,哪怕仅仅是附庸风雅,也胜过漠不关心。当时看完这个桥段,我也确实跟着亢奋了一段时间,不过多是关注在就算当今的文科学霸,又有几人能做到背诵这么多古诗词的。何况只是带着记忆穿越,成长的二十来年还能丝毫不错的记住这些,还能默写红楼梦,这怎么可能,是脑中装了搜索引擎吗?扯燥。真的让我开始认真在意古诗词这件事,是基于两个小事。一个是马未都先生有一期视频节目里说中国人从小背古诗词,怎么着每个人能背下来的古诗词都应该不下百首,然后逐条介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词人就得几十个,每人的代表作哪怕只记住两三首,再加上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古诗词还有一些比较生冷的,读书、听歌、看剧过程中接触过、感兴趣的再记下来,每人不就够一百首了。看完之后觉得怹说的太有道理了,可反思自己的脑中,确实想不起来这么多啊。另一件小事是刷抖音,说的是老外对我们有哪些刻板偏见,就有一个是老外随便拽住一个华裔路人,然后喊到窗前明月光,对方虽然极度诧异,但却也脱口而出疑是地上霜。老外直接兴奋的跳了起来,口里喊到:你看,我说吧,他们有自己的暗语。你自己脑补一下这个画面,如果你是那个被随机拉住的人,是不是一样会脱口而出这些儿时记忆的诗句呢?我猜是一定的,最起码我看完那段视频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是中国人。也许你觉得搞笑,可我确实是从那以后就开始刻意的去关注一些诗句的完整出处,不光是古诗词,还有一些古籍经典,只要涉及到一点点,我最起码要查找到出处和更多一点的内容。虽然接触的还很有限,但确实在一点点的增加。比如我们总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上一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呢?再比如我们在外交部发言时听到了赵立坚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又有多少人去查完整的:孟⼦⽈:“爱⼈不亲,反其仁;治⼈不治,反其智;礼⼈不答,反其敬 ——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其⾝正⽽天下归之。《诗》云:‘永⾔配命,⾃求多福。这个语句呢。还有最近安倍遇刺,一个师范学校的教师断章取义摘录的那段古文,不正好也在恶补我们自身素养的不足吗。我不管别人如何,我个人觉得,想要成为一个有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这些有着文化符号作用的古诗词我们不能丢,多多少少应该记得一些,而且应该多记住一些。所以现在关于唐诗宋词有关的书籍我也在刻意的排上日程去阅读。这才邂逅了这本《白马春风恰少年》。这本书写的有趣吗?有趣。好读吗?好读。内容是你想了解和知道的吗?是。古诗词涉及到的多吗?多,过百首。那你喜欢这本书吗?。。。。不喜欢。为什么?因为。。。我老了。怎么说呢?借用相声里常用的词,就是这本书在有意识的个挠你。他他害怕自己写的过于严肃,读者不爱看,然后加了太多故意不严肃,甚至故意个挠你的段落。可他选的包袱又是那么的违和,那么的不自然,读的我很难受。但我不好怪他,因为很有可能这不是写给我这样的人看的,也许是初中生的课外读物。可里面选的那些流行歌的歌词又是我当年上学时流行的那些,这真的是初高中生能明白的幽默吗?所以全书我读的很拧巴。而且,写作者的逻辑,我多少也有点不认同。我们喜欢那些诗和词,是因为诗词本身的才气呢?还是八卦那些诗词创作者背后的狗血故事呢?这就好比演员是应该拿作品来证明自己,还是应该靠在综艺里撕逼,卖惨,再头条里露肉来获取关注一样。尤其这些在历史上已经盖棺定论的文学大家们,这样的去扒人家,是不是太不厚道了。当然,我老了,观念陈旧。也许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想知道李白不是 “刺客”,而是诗人剑客,还真得这样的书去教育。我还真拿不准。看不惯新生事物,就证明我真的老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哪有诗人,只有仕途不顺的文人。

        社会要人扮演角色,承担责任。但这些诗人都是,却断了仕途,“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变成了 “局外人” 甚至 “边缘人”。被剥夺了 “社会角色”,只剩下 “自我”。于是有的人,开始了放飞,甚至放弃的人生。杀人犯法,吃喝嫖赌,都敢来。“边缘人” 的人生没意义,只有生命力旺盛的做品才能穿越时间。于是把才华都拿来打磨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过于戏说

          大概是作者很希望突出轻松易读的感觉,写的很随意。很多无史料证明其事其人,有点类似戏说。比如王勃写滕王阁的情节,那个只留一个空字的情节(虽然我也挺喜欢的)还有他的死(落水)其实未为被证实。还有李清照那段写的啥啊,一婚男的养小妾倒是说了,咋不说敌军打过来的时候渣男一个人从城里偷跑了。后面明明是二婚那男的骗婚,李姐直接爆打渣男提出离婚的,后半生虽然孤独了点也没有那么惨,衣食无忧的,不然怎么活到 73?!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适合唐诗宋词入门

            很适合我这种对唐诗宋词不了解,兴趣不怎么大的读者。用诙谐幽默的语气讲解诗人生平,他们是怎么样的人,经历了那些事再将对应部分诗词穿插其中使读者带入诗人当时的情境,更能体会到诗词的魅力。由于需要写唐宋时期,篇幅有限本书选取了里面能找到生平还有当时或今天都被我们熟知的诗人。里面的涉及到的诗也只是选取了一些。所以这本书很通俗易懂适合读者入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唐宋文人朋友圈

              今人写古人,妙趣横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幽默诙谐,好读极了!

                还没看完就忍不住来分享了。全程爆笑停不下来,尤其是写高适那章,肚子都笑疼了!总结一下,其好看之处在于:一是文笔幽默诙谐,用现代语言,今日范式写古代故事,类比精当,一下子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这是熟悉加意外的写法,很别致。二是通过写人物写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与历史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管中窥豹,从人物的人生沉浮之路,看当时历史格局的演绎,角度甚是好看。三是人物每段故事成了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大大降低了诗歌理解和背诵的门槛。同时点评也简练。相比之下,《唐诗百话》就可读性差多了。家有小朋友,想引导其爱上唐诗宋词的,可以买回来备着。反正我是买了。— 实在是太好看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