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罗辑思维:历史篇》
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它比伯里克利的丰富,因为包含了他以后的希腊文化精华;比达・芬奇的丰富,因为包含文艺复兴的其他巨匠;比伏尔泰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全部启蒙运动的结晶。如果历史有进步可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的遗产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基,随着它上升。所谓历史,就是这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所谓进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传承和使用。格式引文:【罗振宇著。罗辑思维:历史篇】. 读客文化.2020:5.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joffWlwFAEBmOrM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无论是解读历史、分析国际局势,还是规划个人发展,最有力的工具不是寻找一招制胜的秘诀,而是学会像下棋一样,看清棋盘上所有棋子的关联(网络思维),预判几步之后局面的变化(动态思维),并深刻理解游戏规则如何决定了每个棋子的走法(底层思维)。1. 读历史不是为了知道未来,而是为了理解现实,并对未来保持想象力。读历史,是帮我们看懂今天,并相信未来有各种可能。历史不是算命,不能告诉谁明天一定会发生什么。它的作用是给人一副透视镜,让人看清今天的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看懂了来龙去脉,再去想未来时,思路就更开,不会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走。历史就像一本超级厚的 《游戏攻略》 。它不能告诉玩家下一局游戏一定会出现什么怪物、掉什么装备(未来无法预测),但它把所有关卡的设计、BOSS 的招数和各种通关打法都说清楚(理解现实)。当玩家再玩新一局时,就能看懂局势,并相信他能摸索出新的打法(对未来保持想象力)。2. 有人快乐地消费,有人辛苦地生产;消费者拥有现在,生产者拥有未来。会花钱享受的人,过好了当下;会吃苦创造的人,才能赢得未来。这就像存钱和花钱。只顾着花钱(消费)很爽,但钱总会花完。愿意去存钱、去投资、去干活(生产),虽然辛苦,但是在为以后攒本钱。个人、公司、国家都是这个道理。像游戏里消耗金币和升级装备。只顾买血瓶药水爽快刷怪(消费),装备迟早落后;愿意把钱投入升级装备、学习新技能(生产),才能挑战更大的 BOSS。3. 战术的目标是要赢,而战略是从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化,不解决矛盾,只转化矛盾。打架想着把对方打死,下棋想着把局面走活。处理问题有两种思维。一种是打架思维,目标简单粗暴,就是要赢,要彻底干掉问题。但更高明的是下棋思维,不追求一招致命,而是巧妙地把一个对自己不利的麻烦,转化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新局面。问题没消失,但它已经难不住人了。战术是治标,比如发烧了吃退烧药,目标是把体温降下来。战略是治本,要找到发烧原因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然后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转化的不是发烧这个现象,而是身体的健康状态。像大禹治水,堵是战术(哪里决堤堵哪里),疏才是战略(引导水势,转化水患为水利)。4. 一个系统对人的态度,对制度建设的诚意,实际上在它决定怎么赚钱(汲取资源)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下来了。一个人怎么挣钱,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一个组织也一样。看一个公司或政府靠什么活,就能知道它靠不靠谱。如果它靠踏踏实实做生意、收税来挣钱,那它就得好好服务大家。如果它靠抢、靠骗,那它的行为方式肯定好不了。来钱的方式,决定了它的人品。这就像看一个人,谋生方式决定了他的品行。一个靠手艺吃饭的木匠,大概率是个踏实、注重细节的人。一个靠坑蒙拐骗为生的小混混,大概率是个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人。总之,世界是一个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系统,理解它的关键不在于寻找简单的因果规律,而在于建立一种系统思维,看到事物之间深层的、动态的、长期的关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历史学家如此熟知历史,能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耶鲁历史学教授斯莱德说过一番很有意思的话。他说:“我们熟知历史,所以知道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无法直视的黑暗、意料之外的光明。不过,知道这些只能使我们更好地解释现实,并不能使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未来没有什么会必然发生,因为不知道哪只蝴蝶会怎样扇动翅膀。熟知历史,使我们知道人这种动物能干得出什么事来,使我们对未来更有想象力。普通人要么不够了解历史,要么遗忘了历史,于是失去了对未来的想象力。” 所以,读历史不是为了知道未来,而是为了理解现实,并对未来保持想象力。那读历史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了呢?我们都知道,过去两百年现代化的历程,对人类文明面貌的改造实在是太大了。就拿财富效应来说,过去一百年的积累,可能是之前几千年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看历史还有什么用?但这么说也不对。养成一种 “历史感” 很重要。什么是历史感?我理解,就是回到历史上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当时的处境里去,重新理解那些活过、挣扎过、死掉的人们在当时所面临的约束下所取得的成就。只有这样看,你才会看到一个真实的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爆发,确实是在过去两百年,但是就像第五个包子你吃饱了,前四个包子并不是没有用一样。《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里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我们今天所传承的遗产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丰富。它比伯里克利的丰富,因为包含了他以后的希腊文化精华;比达・芬奇的丰富,因为包含文艺复兴的其他巨匠;比伏尔泰的丰富,因为包含了全部启蒙运动的结晶。如果历史有进步可言,那不是因为我们生下来时比前人更健康、更美好、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降生于更丰厚的遗产之中,被更高的底座托起,以此前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成就为基,随着它上升。所谓历史,就是这遗产的创造和记录,而所谓进步,就是它的拓展、保存、传承和使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没听过罗辑思维的人推荐多看看同样从芜湖走出来的,我对罗胖总有一些过多的期望比如,我希望他不要大数据杀熟,但是,我最近在学习时长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学分涨的比较慢比如,我希望这本书对几年前的视频中的观点有更新,然而并没有比如,我希望得到抛弃流量思维,专注老用户的维护,但我这样一个每天都用得到超过 10 分钟的人却感觉不到比如,我一开始对得到的学分很关注,以为会有更好的利用,然而,得到学分的广告推荐和故事一年多都没有更新可能的原因呢?也许是罗胖累了,毕竟 2012 年到 2017 年的前五年确实很励志,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有罗胖的成就也许是公司变大了,罗胖以前最讨厌的官僚主义在公司里蔓延,然后他自己也会发现,官僚主义虽然讨厌但是真香也许是我这个人太矫情,总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读书市场其实没有那么小,但绝对没有那么大,用流量思维绝对走不远读书这个市场其实像我这种老用户多,真的只是为了看个书,留住我们也很简单,用心做产品不要把用户当傻子就好,比如这本书就有点欺负我们这些老用户了嗯,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但我对这本书和得到最近的服务的情绪肯定是对的当然,还没有到我需要放弃得到这个平台的时候不过,对得到来说,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也不多同样,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