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现在马亲王可称为著作郎,昔日的马伯庸可称为著作监
关于马伯庸的《欧罗巴英雄记》,这是我的一些阅读感受。我个人其实挺喜欢马伯庸的书,所以陆续把他之前发表过的一些文章和书都找来看了。其实这本《欧罗巴英雄记》,我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在意,直到读到后半段,才慢慢有了更深的体会。说实话,看到后面的时候,我已经觉得《欧罗巴英雄记》肯定是一个烂尾的作品。最后只写到了主角离开贝尔格莱德,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展开。我觉得他留下的那几行内容,如果真的要写,完全可以扩展成一个五部曲甚至七部曲,体量应该会很大。如果按照现在网文的写作方式来看,可能要写到十几本,甚至两三千万字才有可能写完。不过,这其实不是重点。对我来说,这本书的故事整体感觉算不上很好,应该属于马伯庸早期的作品。但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是这种写作方式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因为本质上它是一本武侠小说,但时代背景和整体架构都放在了欧洲,有点荒诞的感觉。在当年来看,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写法。如果放到现在来看,反而有点像外国人或者美国人的宫斗大剧,甚至有点类似现在流行的短剧或者网剧的风格 —— 节奏很快,反转也很多。里面的人物也非常戏剧化,尤其是他们的很多设定,很明显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写法,但人物的名字、招式以及背景又非常典型地带有欧洲风格。这种风格挺另类的,不过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它让我想到了一部日本动漫,也可以说是漫画 ——《圣斗士星矢》。小时候我对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给我的感觉其实很类似。《圣斗士星矢》以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女神为背景,但实际上里面融入了很多日本传统元素。怎么说呢,这种设定非常神奇,既有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神话,还有日本和中国的一些东西,但本质上它还是一个很 “日本” 的内容。包括后来的北欧神话篇、冥王篇等设定,感觉都很日本。其实日本很多作品都是这样,比如《中华小当家》《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等等。有些以日本文化为内核或外表,但内里走的其实是一种西方或者泛西方的文化。这种多元文化杂糅的方式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马伯庸在写《欧罗巴英雄记》的时候,可能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完。如果能继续写下去,可能会形成一种非常奇特的观感。在阅读过程中,我觉得这种观感挺有意思。当然,这部作品也有马伯庸早期小说常见的问题,比如过于强调剧情,忽略了实质内容,而且没有写完。其实马伯庸的很多小说都没写完,比如《三国机密》只写到官渡之战就结束了。马伯庸曾说,他写《三国机密》是出于一个思想实验:中国历史上哪个末代皇帝最难翻盘?他认为汉献帝最难,于是写了汉献帝被调包后如何逆风翻盘的故事,但最终也没写完。包括他的其他小说,往往也不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也很常见。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他都没有把整个故事完全写完,而是在高潮后迅速结尾,只截取了一个时间段。这种写法很难说好坏。有些作者,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小说作者,擅长不停地写,不管有没有高潮,都把它当作长期连载,动辄写到几千万字。而马伯庸反而会在一个关键时间点就断掉。我觉得这反而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我发现现在很多漫画作者也是这样,他们没有把创作当作一生的事业去持续进行,而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持续做一辈子。如此长的创作周期和庞大的内容量,想在逻辑和细节上保持对称和呼应几乎不可能。到后期很容易出现设定过多或人设崩坏的情况,难以做到故事的轻巧和完整。所以,我觉得马伯庸没写完反而成了一种特色。当然,马伯庸现在应该已经算得上是一位著作郎了。但看到《欧罗巴英雄记》时,我觉得可以用当年别人调侃胡适的话来形容:可以称之为 “著作监”。所谓 “著作监”,就是 “下边没有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欧罗马英雄记》是马伯庸以 “脑洞考古” 重构东西文明碰撞的黑色幽默之作。这部作品虚构大唐将军李靖率军西征,意外卷入欧洲中世纪权力纷争,以中式权谋逻辑搅动欧陆历史:拜占庭公主联姻暗藏 “玄武门剧本”,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成了 “洛阳称帝” 的翻版,甚至用《孙子兵法》解构十字军东征。书中将中式官僚智慧植入骑士精神,以一本正经的胡扯揭露权力游戏的本质 —— 教皇与诸侯的博弈宛如长安朝堂,圣殿骑士团的密谋堪比藩镇割据。马伯庸用戏谑笔法消解历史宏大叙事,让读者在 “关公战拿破仑” 式的荒诞中,窥见文明冲突背后的权力通约性。若你喜欢历史与幻想碰撞的火花,这部 “错位史诗” 定会让你拍案叫绝。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推荐武侠迷看,剧情和逻辑控请三思这本书是套了西欧历史皮肤的武侠小说,书中对内功,招式,派系的描写,除了名称之外,基本都是中国古典武侠的内核。整个故事的结构,也跟传统的武侠经典桥段差不多,比如自小经历苦难,天赋异禀,本性纯良,甚至拜师学艺的过程,也有跳悬崖的经历,然后练就一身好功夫带着父辈的使命重出江湖,期间有儿女情长,有国仇家恨,有遇险,也有贵人相助。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情理之中。但中间有很多必要的背景没有交待清楚,比如主角的出身,他的名字来由,都没有揭示。以及最后的结局,也有写不下去,匆忙收笔的感觉。我的感觉是,论叙事和故事架构,这本书不如古董局中局。论轻松诙谐,这本书不如太白金星。论历史厚重,这本书不如大医。如果推荐的话,我觉得推荐给比较纯粹的武侠迷来看,这里面对各种打斗场面的描写,还是很到位的,有点像一部逻辑不够,动作来凑的格斗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