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3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难以置信的调查报告

    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 2000 年、2006 年和 2010 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 18~61 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 “小姐” 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 14~17 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 “多元性别” 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来自2013年的调查报告

      已经 7 年多过去了,中国人的性生活想必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通过某些方式见识过的很多种性生活,足以证明。只是,我见识过的那些性生活,可能是少数人的生活。祝中国人越来越 “性” 福。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用统计数据来理性地看待性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的潘教授组织撰写了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一本性科学的书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写,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科学性。然而,刚看了几页,我就明白了。这本书中大量地用统计数据来对性科学进行说明。


        本书从中国和西方的性观念,青少年的性观念,成年人的性关系等方面全面详实地用数据告诉你 21 世纪的中国人的性方面的一些事实。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西方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做《金赛性学报告》,我家里的书架上还有这本书,而且我并不会刻意在孩子面前藏起来这本书,早点让她接受正规的性教育看起来会是一个更加理性的做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关于废娼,李大钊曾提出有五大理由:1. 娼妓的存在侮辱了人权,违反了人道 2. 为尊重恋爱生活不可不废娼,娼妓的存在降低了男女恋爱生活的价值 3. 为尊重公共卫生不可不废娼,尤其是性传染疾病的传播 4. 为保障人身自由不可不废娼,公娼制度与人身买卖制度没什么两样。5. 为保持妇女社会地位不可不废娼,社会上娼妓的存在贬低了妇女的人格尊严,开启了男性轻辱妇女,玩弄妇女的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和金赛的书一起看

            颠覆了自己很多认知。中国人是普遍缺乏科学的性教育的,都是懵懂中自己瞎摸索。或者被色情作品带偏了。我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对大家在性方面的束缚很大,但是现在也开始慢慢解放。但是解放到各种程度?我们这些 80 后早已过了启蒙阶段,绝大多数都已结婚生子。更多的面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我们的教育会影响他们的性观念。但是何为正确,至少我还不能拿捏这个尺度,也是试着去放开一些,更正常的去看待性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真不错

              这本书,真的。真有意思,我倒是希望有人和我一起读,碰到妙处能有个人聊。现在,写书的人。写了一切。我只是对着他写好的句子,剩下自言自语。真是遗憾。我一直想梳理我们的文明,对于这个事看法的演变过程。我见识过两件事,让我相当震撼,或者说难以释怀。第一个人,她是个高中老师,挺漂亮的,她的学生爱上了她,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十个月左右。做了,当分手以后,她想嫁给我,我认了,我忍了。她说,那是因为爱,才会做啊,她又没有去约…… 哎呀,我真的是吃不下吐不出。但是当我发现,她只是想嫁给我,却并不爱我的时候,我就像是冲出黑暗的公牛。当然了这也可能是我的一面之词。另一个,我本不喜欢她,是她不断靠近,我才心里赋予了她那种身份。但是当她穿着低胸开叉到腰上旗袍和人玩滋水弄一身,我和她说,你穿这身挺看好的,但是我吃醋了。她认为我说她不检点。一个月后,她和认识了三周的人,一起去青海旅游开了房,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有没有别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她两。这事,令我十分愤慨,我不知道是恨自己还是恨社会,还是恨女性?我似乎没这么卑鄙。我从不认为男女平等,但是这种男女不平等,并不是谁比谁高级,谁压谁一头,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双方体现魅力的方式各有不同。男人的魅力在于强大,女人的魅力在于软化人心。我也尊重欣赏那些像战士一样的女性,也尊重那些春风化雨的男性。但这并不是说,男人有的,女人也要有,这种粗鄙的平等。因为站着尿尿,不能就是不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儒家文化把性淹没在婚姻家庭的大酱缸里,道家把性彻底变成 “得道成仙” 的工具,佛家全盘否定了性的存在合理性,中医则把性 “伤身化”。总之,性在古代中国既不是一个独立的思维概念,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男性之性,研究甚少,而且仍然如同雾里看花,或者被其崇拜者与批判者分别建构为截然相反的神像与神话。本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但是可以初步地提出:崇拜者与批判者通常所描述的那种男性之性,其实只存在于崇拜者与批判者自己眼中,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男性之性其实只是映射出来的许多镜像的建构式的会合,而且只能由主体来加以解释。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只有搞清楚主体究竟是如何把找 “小姐” 建构为一个什么样的镜像,而且如何来解释这个镜像与其他镜像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严肃的性社会学专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艰难寻求真相

                      性这个私密敏感而又与大众戚戚相关的话题,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平常心,无法像研究饮食一样讨论它。作者以人为本的调查方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清新的视角观察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数据言说“全性”

                        性,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被当做不能讨论的边缘话题,却其实是生活中相伴一生的主题。人们习惯了想当然的价值定论和被社会包围的观点。有人想这样,有人想那样,千千万万的性话题有着千千万万的答案。人们用 “道德”、“欲望”、“权利”、“生殖”、“经济”… 等视角去探讨婚姻、性、爱情、家庭,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他们大体上就不自觉形成了 “开放” 和 “保守” 两派,作者独立思考站出了漂亮的第三个方位。很欣赏作者的勇气、方法和思考,数据部分很多难以吃透记住,但方法论和观点的学术价值和启示非常高。尤其勇于不讨好 “保守” 和 “开放” 的任何一方而甘愿成为边缘人的勇气更是一个学术人的闪光点。作者核心观点认为:中国的性文化应该从工具理性走向全然的彻底的快乐主义,从阶级斗争式的革命走向平等基础上的多元,从争取自由走向构建自我,从伸张人权走向能力建设,从冷漠走向宽容。对此表示认同。用我自己的话说来就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如果能不影响别人而快乐,那就尽量去追求快乐,同时,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实际价值,感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