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只有底层才是真实的生活
今村昌平最出色的电影,脱胎于这本小说,不想读书的人,可以看看电影。今村昌平是小津安二郎的徒弟,就是拍出《东京物语》那位,并因此创造出了特有的 “榻榻米镜头” 即小津镜头。但今村并不认同小津,这一点和大岛渚导演有共鸣,今村拍电影是因为受到了黑泽明的影响,他想拍的是最真实的日本现实。当人性的一个个深刻的问题,用以电影具像化展现在世人面前,更能引发讨论和深思,我们和日本的文化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我们同样遵循孝道,但日本又走出自己特殊的文化,当同样面临父母老去的问题的时候,日本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如何体面的老去?如何做最后的告白?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我小时候也听过一样的故事小时候爷爷给我讲过一个一模一样的故事,说的是叫 “六十花窖子”,意思是 60 岁就会被放到之前挖好的坑里,每天后辈去送饭的时候垒一块砖,直到完全吧洞口堵死。当然也有送进去就再也不管的,然后半年后去收拾埋葬的人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也不知道故事的来源是哪里,我爷爷三十年代出生,千禧年后离世,他没有读过书,一辈子靠着赶大车过活,一辈子穿梭在太行山上,他经历的苦难或许变成了故事的原型,还是其他人的诉说让他有思有感均不得而知。不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习俗应该存在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书末的解说 said:这种在教科书中会被批为 “拙劣” 的《楢山节考》的起首文字,与仿佛不愿多费功夫写下的粗枝大叶的山歌说明,同样的语句多次重复的表达方式,凡此种种,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粗鄙、野蛮的姿态。或者说这样的文字表达与难以抒发内心情感之人物的朴素语言相辅相成,使小说呈现一种与所谓的文学作品大相径庭的、粗服乱头的面貌,它 “呼” 的一声靠近读者之后,又 “嗖” 的一下退了回去,等读者回过神来,往往不知道自己刚才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样的小说该如何分类、如何命名、如何感悟。我们想要表达小说所带来的感受,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茫然若失,呆若木鸡。以上,即是我的感受了。同时有种铁链加身的冷和寒。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