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解剖情绪与感受的神经密码

    在这本书中,作者达马西奥划清关键界限:情绪是可观测的 "身体剧场"(如脸红、心跳),感受则是私密的 "大脑独白"(如黄昏海风的惬意)。通过研究情绪障碍患者,他证明失去身体 "危险警报" 的理性终将沦为陷阱,直接挑战西方传统 "情感干扰理性" 的偏见。更具颠覆性的是,他在斯宾诺莎故居豁然开朗:这位 17 世纪被驱逐的哲学家早已断言 "身心同源",而现代神经科学的躯体标记假说恰与其呼应 —— 身体状态如同 "生物标记笔",在脑内绘制决策地图;镜像神经元则让人类得以 "感受" 他人痛苦。这种跨越三百年的共鸣,被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誉为 "科学与人文的最佳联结"。书中核心洞见直指科学主义盲区:感受并非进化冗余,而是生命存续的 "仪表盘"。焦虑如身体失衡的警报,音乐通过躯体共振触发灵魂共鸣,共情本质是神经系统的 "身体模拟"。当作者在实验室验证斯宾诺莎 "快乐即生命完满" 的命题时,正向感受维持内稳态的机制,正揭示着所有生命的共通逻辑。这部融合科学实证与诗意哲思的作品,让三百年前被焚毁的手稿在神经科学实验室重生。作者用 fMRI 扫描证明:人类不是 "会感受的机器",而是因感受而成为人。当科学狂飙突进时,哲学早已用思辨触达神经科学的深水区 —— 正如他在海牙狂风中凝视斯宾诺莎铜像时领悟的,那些被遗忘的智慧伏线,终将在现代实验室重获新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意识源自于躯体感受的神经映射

      这是达马西奥情绪与人性五部曲中的第三本,它不仅延续了《笛卡尔的错误》和《当感受涌现时》中颠覆笛卡尔二元论、确立情绪与感受在认知与意识中核心地位的革命性观点,更通过深度对话 17 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获得了重塑理论框架的关键启示,将神经生物学与人类主观体验的联结推向更深处。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馈赠在于其彻底的身心平行论和将情感锚定于身体力量变化的洞见。 这些思想为达马西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概念透镜和理论原型。通过这场跨越三个世纪的对话,达马西奥雄辩地证明:人类意识的圣殿,其蓝图早已蕴含在身体与情感相互映射的温热构造之中,而斯宾诺莎,正是那位最睿智的早期绘图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理解所以接受

        这是对自我探索更进一步的说明书,上一次看作者的书是《笛卡尔的错误》,深有启发,彷佛大脑中困扰的思想一瞬间消失。看完本书,向内联结,彷佛感受到深处的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现有情绪 再有感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