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就是看个爽

    回顾整部民国史,几乎是年年战争、岁岁烽火。整个民国就如同一堆干柴、一丛枯草,只要掉入一星点的火星,就会立刻燃烧,随之即没有尽头。因此,民国的历史是易燃的。如果我们再擦净历史的灰尘,又会鲜明地发现,民国时代的政客、军阀几乎个个都对欧美日等强盗国家怀抱着幼稚的幻想,摇曳着可怜的尾巴,始终做着 “中外提携亲爱” 的春秋大梦:而融面对着强权、武夫,民国的历史总是显得那么无可奈何,多数时显露出的只是一种没有脊梁骨、缺失血性与阳刚的懦夫的面相。因此,民国的历史是软弱而脆性、易夭折的。正是由于这种天生的脆性与易燃,所以为其冠上 “纸糊的民国” 显得名副其实。“纸糊的民国” 易燃而怕火,但民国却偏偏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其最终的命运是 “在烈火中诞生,也最终毁于烈火”。本书以徐世昌登上总统宝座开篇,讲述了孙中山改组革命党、挥师北伐,曹锟贿选总统,段祺瑞临时执政,蒋介石血洗淞沪,张作霖命断息姑屯,抗日寇国共再携手,李宗仁大捷台儿庄,日寇战败投降等民国往事。登台的人物有孙中山、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汪精卫、李宗仁、段祺瑞、张学良、白崇禧、阎锡山、方振武、张治中、扬虎城、吉鸿昌、马占山、宋庆龄、韩复榘、宋美龄等大批民国精英,真可谓,“山河破碎天下穷,乱世之秋育英雄。庶民百姓流离苦,人间定出混世龙。” 时间考据上确实有不少问题,但是不影响可读性。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正确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共两党为争夺统治权,又发生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起初,由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部署尚未完成,便一面摆出与共产党和谈姿态,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谈判。一面在美国帮助下加紧内战准备。共产党中央为了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于冬十月十日,公布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但国民常根本没有停止对共产党占领区的军事进攻。共产党占领区军民经过激烈斗争,歼灭了进犯之国民党军队,迫使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建议。于民国三十五年春一月十日,达成了《停战协定》。同时宣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夏六月底,国民党认为全面内战已经准备就绪,背信弃义地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首先向共产党占领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共产党军队坚决执行以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为主,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方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民国三十六年春三月,国民党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南线的两翼,即山东和陕北。此时,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夏六月三十日,共产党军队一部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揭开了共产党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冬十月,共产党在占领区彻底实行土地改革,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为夺取全国政权准备了条件。形势的发展,显示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民国三十七年秋九月到民国三十八年春一月,共产党军队连续进行了辽沈、淮维、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大大加快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民国三十八年春三月,共产党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共产党对全国胜利以及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夏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二十一日晨,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产党军队强渡长江天堑,于二十三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接着,许多大城市和广大地区先后被共产党占领。从民国三十五年夏七月到民国三十九年夏六月,共产党军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八 0 七万多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民国三十八年冬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贻笑大方

        这不是纸糊的民国 这是糊弄读者皇皇近百万字 真想问一句:作者 你弄啥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是易存安历时 27 年创作的章回体小说,以蔡东藩《民国演义》为续写蓝本,聚焦 1914 年至 1945 年的民国史。全书以 “文学笔法” 串联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烽火等重大事件,通过孙中山、蒋介石、张作霖等数百位风云人物的命运沉浮,勾勒出动荡时代的民族史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