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门依旧,少年不再

    突然翻出来这本书,内心还是有股暖流的。有一段时间比较喜欢韩寒的文字,后来发现喜欢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字,还有他的文学。《三重门》里,你看到的是林雨翔的成长,也是韩寒的成长,也许有你身边朋友同学的成长。这份成长多少有些无奈,但又是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的。岁月在你从懵懂少年推向社会的时候,总会让你觉得不舒服。家人不理解,同学不理解,师长不理解,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在与你作对。正如题目一样,学校之门,家庭之门,社会之门,重重门,似乎是吞噬纯真吞噬梦想的猛兽,让你似乎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也许这就是每个成长过程中自己眼中的世界。韩寒的文风虽不及王朔的痞,但也足够尖刻。讽刺夸张,诙谐幽默,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相对激进的表达,现在看着虽然不是那么激烈,但在刚刚发行时还是有过一段争议的。如今已经很少看韩寒的作品了,只是偶尔还有买他书的冲动,比如仅仅发行一期的《独唱团》。而他已不是那个给人多少有些玩世不恭的愤青,成长之后,所有经历的所谓不公平或者不理解其实都可以消化,也许还会转化成养分。《三重门》时代的影子稍微有些重,但是是一部成长的参考书。如果有兴趣,可以与曹文轩的《红瓦黑瓦》,孙睿的《草样年华》一起读一读。当然也可以顺便看看桑地的《看上去很丑》、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我们依旧面对重重门,转眼间,我们都不已不再是少年,但是还有更多的少年呼啸而来。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韩寒文笔的 ` 老成和文风的辛辣的确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阅历,他的思想很难让人想象这本书出自一个 18 岁的少年之手,但是总觉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讽刺从这个少年口中说出是那么不伦不类,不尴不尬。  虽然按着韩寒的意图一路笑过来,但阖上书册,却发现能值得回味的快乐并不多。小说中四处伏击的调侃和存在着语法错误的比喻不仅没有加强小说要表达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题显得七零八落,语焉不详。真正要引起人心灵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时候,却又像退潮一样逐渐暗淡。  因为《三重门》,一场有关教育的话题正讨论的如火如荼。韩寒何去何从,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时间证明一切。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初识韩寒

        这是我阅读韩寒的第一册:佩服于其巨大的阅读量、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机智的黑色幽默,极致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中学生眼中的世界 —— 这是一个相当躁动、矛盾却也很自洽的世界。我曾身处其中,恨当时没有足够的文字能力可以记录下那段时光,韩寒的这些文字也算是让我以后可以重温那样一段时光吧…… 其实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其阅读、思考的疆界实际上相当符合中学语文所鼓励涉猎的范围 —— 把中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文化底蕴、思辨能力的人(现在高考语文的要求已然比书中所写 “套公式” 的状况好得多了),而韩寒可以说已然在这个要求上登峰造极,并且具备着相当强的自信与被讨厌的勇气。不能对一个人的文字与思想求全责备,这些专长的天才,服务于我们这些读者的认识世界,为我们开疆拓土~~~这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小时候的词达意言由衷

          只有小孩子才会揭穿皇帝新装的荒谬,童言终究是童言,看清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天壤之别。哪怕北宋王安石得到皇帝的支持也被钉在失败的十字架上,待到韩寒做了几年教育局长再回头看自己的文章会不会无知者无畏形容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是纯纯的校园小说

            内容空洞 不太能明白想表达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堂吉诃德式的幽默

              塞万提斯在写堂吉诃德的时候,把本该郑重其事的内容荒诞化,起到很好的反讽效果。《三重门》也是这样,在书中,教育不再是老学究口中冠冕堂皇的模样,而是充满了戏谑式的幽默。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读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