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6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溥仪《我的前半生》旁传

    不错的一本书,其中细节已经无数次被后世引用和延展,感谢洋人非虚构文学对细节描写的传统,再现清末的皇室画卷。清末无论是思想体系和政治结构已经完全落后,溥仪皇帝从小养于深宫,经历和视野完全不能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纵观清朝历史,乾隆之后,皇帝养于深宫,完全不接地气,没有历练,都是纸上谈兵,帝国只是靠惯性前进,作者英国人在中国生活 30 年,也算中国通了,但骨子里还是英国人的眼光,关注的是皇室如果龙兴,而不是中国。细节很珍贵,但很多立论争论很大,这位英大人当然还是很自恋,把太多的怨气朝向内务府,可不愿意承认大清已经到了应该寿终正寝的时刻,如同大英帝国本身。把此书和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对照来看,能看出端倪。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觉得溥仪是有复辟想法的,根源就在于民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实权人物,能够控制全国,造成军阀混战,人心思和平统一,那么溥仪振臂一呼,可能真的做成其父载沣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外国人的视角看到的末代皇帝是这个样子的,有才气、沉稳,只是赶上那样的时代,又被各方势力所利用,也知道了,从个人角度去写一个接触了 30 几年的人,必然会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在重大事件之中,作为外国人的角度,立场确实是存疑的,有些问题也确实有失偏颇,结合书中的注看比较公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庄士敦的视角了解清末及民国初期围绕溥仪发生的一些事件。不得不说作者对原文的翻译相当顺畅,同时通过一些注释帮助我们从庄士敦的个人情感中剥离出来。对有兴趣了解清末及民国初期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本好读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