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缺彩图 可惜

    汉代著名的 “丝绸之路” 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 “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 “瓷国” 享誉于世。从 8 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看完整本书后,首先是很佩服作者,这本书的知识范围覆盖了瓷器在各朝各代的发展特征以及瓷器的种类与制作工艺。举个书中提到的:『康熙时期青花瓷的钴蓝料不是苏麻离青料,而是本地青料。从含钴元素的矿石中将钴从锰和其他成分中提炼出来,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付出艰辛的劳动。』专业的陶瓷颜料有知识加上客观中性的评语,上作者丰富的学识经历,让整本书阅读起来,不会有想象中的枯燥乏味。这本书不论再过多少年都不会过时。当然,如果照片能用彩色的,会更有阅读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不专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瓷器

        外国人写中国瓷器,只看了不同朝代瓷器类型,瓷窑分布,以及瓷器绘制内容。计划继续读瓷器主要工艺和陶器到瓷器发展过程部分。配图如果是彩图就完美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宋窑因煤而兴黑墨久藏宋时兴,北地窑旺烟火萦。曲阳因土白瓷盛,铜川效越得其形。汴梁中土欲近取,北窑兴旺南方宁。可怜越窑秘瓷秀,一朝沦落渐无名。清代彩瓷明清帝王爱异彩,瓷器生晖官窑开。钴料分水蓝花绘,釉料提纯出甜白。西效珐琅出异色,前仿古人礼器来。粉彩百花不露地,仿生难辩似原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