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文化不同,吵架相通
书中摸写的很多场景,在中国不会出现。在相似场景中,有一些应对,挺有趣的,如:你还真是双重人格!—— 客气,我是多重人格。你做事怎么磨磨叽叽的?—— 小心驶得万年船。裙子太短了吧?—— 腿太长了,没办法。你的脸真大!—— 你要不拿尺子量量看?你多大年纪了?—— 这么关心我干什么?你真是头脑简单没烦恼。—— 烦恼太多了,也不差这一会儿。你这人,事真多!—— 我的生活确实挺有趣。你笑起来好难看。—— 你想见识一下我生气的样子?看来你这辈子结不了婚了。—— 你会算命?你太较真了。—— 有钻研热情罢了。你太敏感了吧。—— 这叫情感细腻。就这点实力了吗?—— 今天就这么点。我对你根本没什么期待。—— 那你可真是帮我大忙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共情”的案例分析1. 本书的行为脉络大概是:话题 + 分析 + 案例解说 + 适宜的名人名言。若您有幸看到此书评,我会给出以下建议:①第一层,只想学习话术的读者,就看每一个小标题的话题,并跳过对你不重要的分析等,直接找到一些关键词,比如 “我会这么应对”,“她这时会这么回应” 等表述,查看对应小标题的回答。②第二层,想理解作者提问 + 回答,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的读者,那你就需要通读了,因为作者会在案例前后加入分析,这些分析就是你的关注重点。③第三层,名人名言与次此书话题关联性不够深刻,所以不是金句收藏爱好者,别浪费时间看了,直接略过吧。2. 读完第一遍以后,我能够理解的是,作者希望通过察觉对方和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通过反击或者糊弄的方式告知对方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如果对方想跟我建立联结,我们可以商量着来,通过找到行为和想法的差异背后的价值观,把彼此拉倒一个平等的层级交谈。但是你只会一味地分析,我就会反击或者糊弄你了,因为对于无理的人,需要的不是讲道理,而是保护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