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50年代的“围城”

    翻到这部小说,联想 20 多年前的电影《洗澡》,电影和小说完全不相干,我自己联想起来,再去把电影看了一遍,真是经典,我是从这部电影知道的姜武,濮存昕和何冰演的到位,朱旭和李丁的演技值得一看再看,墙裂推荐。说回本书,细腻有灵气,如 “巴尔扎克的《红与黑》” 这个梗,对知识分子圈百态,观察入微,可以细看,喜欢杨绛先生的文字,对比沈从文等作家,已经完全进化到现代白话文体,又有中国传统的简洁,可我认为还是不如 “围城” 人物刻画的出彩,只是知识分子的小内卷,毕竟后面《干校六记》的疾风骤雨是《洗澡》不能比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问到大学里的三反,她很坦率地告诉余楠,叫 “洗澡”。每个人都得洗澡,叫做 “人人过关”。至于怎么洗,她也说不好,只知道职位高的,校长院长之类,洗 “大盆”,职位低的洗 “小盆”,不大不小的洗 “中盆”。全体大会是最大的 “大盆”。人多就是水多,就是 “澡盆” 大。一般教授,只要洗个 “小盆澡”,在本系洗。她好像并不焦心。“要抛掉包袱,最好是解开看看,究竟里面是什么宝贝,还是什么肮脏东西。有些同志的旧思想、旧意识,根深蒂固,并不像身上背一个包袱,放下就能扔掉,而是皮肤上陈年积累的泥垢,不用水着实擦洗,不会脱掉;或者竟是肉上的烂疮,或者是暗藏着尾巴,如果不动手术,烂疮挖不掉,尾巴也脱不下来。我们第一得不怕丑,把肮脏的、见不得人的部分暴露出来;第二得不怕痛,把这些部分擦洗干净,或挖掉以至割掉。“我自命为风流才子!我调戏过的女人有一百零一个。我为她们写的情诗有一千零一篇。” 有人当场打断了他,问为什么要 “零一”?“实报实销,不虚报谎报啊!一人是一人,一篇是一篇。我的法国女人是第一百名,现任的老伴儿是一百零一。她不让我再有‘零二’—— 哎,这就说明她为什么老抠着我的工资。” 有人说:“朱先生,你的统计正确吧?” 朱先生说:“依着我的老伴儿,我还很不老实,我报的数字还是很不够的。” 有人笑出声来,但笑声立即被责问的吼声压没。有人愤怒地举起拳头来喊口号:“不许朱千里胡说乱道,戏弄群众!” 群众齐声响应了一两遍。另一人愤怒地喊:“不许朱千里丑化运动!” 群众齐声响应了三四遍。接着是一片声的 “打下去!打下去!” 朱千里傻站着说不下去了。帮助他的那几个人尤其愤怒。一人把脸凑到他面前说:“你是耍我们玩儿吗?你知道我们为了研究你的问题,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吗?” 朱千里抱歉说:“我为的是不辜负你们的一片心,来一个彻底的交代呀。” 五年十年以后,不论谁提起朱千里这个有名的检讨,还当做笑话讲。可是当时的朱千里,哪会了解革命群众的真心诚意呢!哪会知道他们都经过认真的学习,不辞烦劳地搜集了各方揭发的资料,结合他本人的政治表现,来给予启发和帮助,叫他觉悟,叫他正视自己的肮脏嘴脸,叫他自觉自愿地和过去彻底决裂,重做新人。革命群众不断地号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别存心侥幸,观望徘徊,企图蒙混过关;应该勇敢地跳进水里,洗净垢污,加入人民的队伍;自外于人民就是自绝于人民,绝没有好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澡~杨绛

        杨先生的这本洗澡看完了!正是杨先生经历了解放后知识分子的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亲历了建国之初后的 “三反” 运动,才以小说的形式深刻的刻画了那个阶段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和思想变化,呈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革命与精神探险,并审视和反思这场思想改造。看完后,是不是可以说这是真正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呢,不见得,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了人们的心里负担,他们怕,他们怕对自己骂的不够狠,怕揭穿,怕别人落井下石,怕的是被自己的亲人检举为了能够通关,自身有的没有的都要细挖,都要精精光光展示给别人,那个时候有的人自杀,真的是可以理解。实际上这篇小说 212 页,真正开始 “洗澡” 才是从近 160 页开始的,这部分最真实,也最精彩。看完本书以后,让我抓到一条个人不能理解的两个人的婚外恋,就是许彦成和姚宓,虽然知道世事百态,但不知本书主要描写两个人的精神出轨为何读起来感受到的是一种推崇,可能自己本身对这种婚外恋不能接受,无论你和现任妻子是否有感情基础,个人觉得也应当离婚后再去找你的幸福,而不是家里有一个爱他的妻子,还去打扰没结婚的少女,感觉是老牛吃嫩草,说的好听点在寻找自己所谓的爱情,但当真的走到一起,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地鸡毛的事或许都一样,就不知道那个时候还说当初的爱情吗,是不是说这个仍然不合适自己,开始寻觅下一段爱情呢?有人读过这本书的话,欢迎交流。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洗澡》。这绝不仅仅是十一位老人的故事,而是整个衰老世界的故事。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位老人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你我的将来。在漫长的对抗后,老人无一例外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点。当那一天差不多被医院判定时,许多家属会选择预约临终助浴,让老人干干净净地离开。聂积燕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肺癌晚期的老人。在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后,两位女儿就为他预约了临终助浴。那是 2020 年 10 月份的一天,下午一点多钟,聂积燕走进了这家门,看到老人躺在床上,脸色黑里发青,眼睛瞪得很大,表情显得痛苦。他浑身还在颤抖着,鼻孔哼哈哼哈地喘不上来气,嘴里也说不出话,只是不停地呻吟。聂积燕给老人测了各项生命指标,体温显示只有 32 摄氏度,心跳、脉搏也不太好。“有可能在洗澡的过程中,老人就离世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聂积燕问两位女儿。原本态度坚定的女儿听了这个话,又开始重新商量,语气中透露着纠结。聊了一会儿后,她们的意见再次达成一致。“没事的。” 其中一位女儿坦然地说,“早晚都得这样,医院也说过了,我们就想给他再洗个澡。” 双方谈好,聂积燕说:“人熟理不熟,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 她按公司要求,拿出一份意外免责协议,让女儿在上面签了字。一切准备好后,聂积燕和其他三名助浴师配合着,就要去床上抬老人。被子掀开后,聂积燕看到老人接近一米七五的个子,脂肪都被疾病和衰老消磨了,剩下一副枯瘦的骨架。等老人下了浴缸,身子完全浸湿后,他突然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紧接着,他的喘气声变得轻松,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他的表情没那么痛苦了。浸泡了大约五分钟后,老人身上热乎乎的,显然比刚才有了更好的体温。可等到聂积燕把头一洗好,突然,老人又提了一口气上来 —— 那感觉像是被某种硬物卡住了嗓子眼,瞳孔也随之放大,眼睛一直瞪着,不会眨动了。聂积燕赶紧给老人测心率,发现数值一直往下掉。其中一位小护士慌张起来,不知道是接着往下洗,还是干脆停止。洗澡水的热气还在狭小的空间里蒸腾。这时,二女儿开始在房间里不停地跺脚,焦急地喊着:“爸爸,你怎么不说话?你急死我了。” 又哭着责怪大姐:“我说不要洗,你非要洗。” 大姐不知怎么回答,一会儿去摸一摸爸爸的脚,一会儿去抓他的手,不停摇晃身体,但老人没有一点反应。聂积燕这一头,赶紧把心情平复下来,让团队成员加快速度,把老人的身体清洗一遍。擦干后,他们把老人抬回了床上,护士接着做起了心肺复苏。但没过两分钟,老人的瞳孔开始扩散,那口卡在嗓子眼的气息,顺着凸起的喉结蠕动,最后伴随着一种沉闷的敲钟声,咕咚一下从喉间落了下去。聂积燕说,那一瞬间,她感到老人像是内心什么东西解脱了一样,随后把眼睛闭了起来。她再去摸一摸老人的鼻子,彻底没有呼吸了。看到这一幕,两位女儿的情绪也陷入崩溃,高一声低一声地喊着:“我一辈子没有爸爸了。” 聂积燕在一旁沉默。那也是她第一次遇到老人刚出浴缸就死亡的情况。尽管后来复盘,这不是团队任何一名成员的过错,但处在那个情景中,她还是难免自责,内心涌起一股极大的失落。过了大半个小时,两位女儿才接受父亲离世的现实。她们忍着悲痛,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寿衣,让聂积燕帮忙把老人穿上。聂积燕按照顺序,给老人穿好了大红色的外褂、蓝色的裤子、白色的袜子和黑色的鞋。一切处理好后,聂积燕看到老人身上洗干净了,胡子刮了,指甲也修整齐了。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庄重和安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澡》如饮一壶清茶,品后喉间有淡淡的清香萦绕。没有跌宕的情节华丽的词藻,在平铺直叙中把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勾勒出来,仿佛自己也被拉到那个时代。余楠的奸滑、许彦成的正直木讷,姚宓的冷静机敏,姚太太的从容、杜丽琳的知性智慧,宛英的善良,以及罗厚的仗义、姜敏的嫉妒…… 都在杨先生白描式的笔触下跃然眼前。他们就象身边的朋友、同事、长辈…… 每个人物的心思、性格表达得恰如其分,真实生动,可爱的、可恨的…… 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印在了脑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中国首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本书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首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杨绛女士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炒惟肖。情节生动,文笔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那个年代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真实的思想壮志。本书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后知识份子的思想感情读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琐事和人情世故

                书中没有宏大或者激情场面,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想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很可能就要卸下坚硬的壳,可是这有会让我们感到不安全;所以,我们要多读一点社会类书籍,里面讲述了人际交往的无数中种可能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掉了吗?

                  《围城》里的方鸿渐,《洗澡》里的许彦成都是我顶讨厌的人。姚宓问许彦成的问题,对许彦成问题的回答,"围城" 里的人都应当自问。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绝不是为了寻找一个人,更不应当执着于去追求那个虚无的自我。试着去经营自己的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时代特有的故事力

                    “洗澡”——1951 年,杨绛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全国举行 “三反” 运动,年底转为针对知识分子,那时又称作 “脱裤子、割尾巴”,雅称 “洗澡”。杨绛先生很少参加 “三反” 运动的会,有人提出意见,她称:“怕不够资格”。此后有会她必到,认认真真地参加了 “三反” 运动。正是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和反思,促使杨绛在三十年后写出了《洗澡》。采葑采菲,如匪浣衣,沧浪之水清兮,层层递进,含而徐发,一个大院子,一个时代的投影。想必杨绛先生立题是要写写北平解放初期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的骨相的,不知是否应了《围城》的词风,也着墨偏向了爱情的拧巴上去了。可见,爱情是魔性十足的,天然属是短暂完美的物件。在生命的长河里,它显得那么难以各家如意,众生如愿。何况,每个人还都背负着自己一天一天积攒的秘密。张爱玲不是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虱子不安分地来回窜着,一群人便都不得安宁。幸得杨绛先生与钱老恰恰文印德随,相敬如宾,让世人敬爱。加上《我们仨》,他们在超凡脱俗的才华之外,记下自己想讲的故事。真实、简单、却又不平凡的一家人。故事里,有些人认真洗了澡,有些人糊涂洗了澡,洗完两边闹一闹,大好年华就过去了。倒也充盈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故事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杨绛先生真是笔力雄浑,读之感同身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澡·杨绛~读后

                        多年前看过这书,这次是重看。看完庆幸自己,没经历过洗澡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运动。现在看那些洗澡,觉得像是笑话,可是当时经历的人,都如坐针毡,胆战心惊。好在后来没有了各种运动。那些洗澡也不知有没有用。人性,哪里经得起考验啊。都是可怜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五星推荐!杨先生写的小说与其夫钱钟书写的小说颇有类似。具体到《洗澡》有如下特点:一是语言幽默诙谐。这与钱钟书的《围城》有得一拼,比如杨先生给《洗澡》中主人翁取的绰号很有特色,河马、标准美人等很符合小说的主人翁。杨先生在写每个人都要过关,把活动称之为 “洗脑筋”,并有大、中、小盆之类。二是背景深刻。小说的背景是以"三反"运动来展开的,而这是我们建立新中国后的一段不能抹去的历史。在这之中,确实对巩固新中国有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比如,对人性的丑化,对人之尊严的践踏等有极大的负面作用。三是人物刻画细致。在"洗澡"活动中,杨先生描写朱千里时,由于朱千里在家里并无地位,也不掌权没机会贪污,因此自认为是 “洗澡” 肯定是能过关的,但恰恰是他,在洗澡时第一次并没有过关,反而差点要了他的命,幸亏被抢救回来。把朱千里胆小庸俗的个性描述的非常生动。四是描写第三者的心理实在是拍叫绝。姚宓与许彦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好感,而且双方都有一定的行动,比如共同约定游香山,比如相互间互通信件互诉好感,那种想好但又担心被人发现的恐惧,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非常具体也非常真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人物的刻画深入灵动,丝丝入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人性洞若观火的杨先生

                              通篇的讽刺?对人性 / 对当时的社会。某瓣有 2 个评论特别有趣:“一家子都是对人性洞若观火的主”,“杨先生和钱先生,都是不招人讨厌的 ' 刻薄 ' 之人”。个人觉得,形容得特别有趣也很贴切。小说读到中间,生怕杨先生会道出来一些类似 “出轨唯美” 的俗套日式美学。好在,“姚宓守住了”! 也许过于 “柏拉图式” 显得不现实,确也为这小说增添更多的 “真实” 之感。原觉得,姚宓很 “正(直)”,却也是有小女生的一面。几层衣服也不停地拨弄我,人物内心的聪明,不甘和克制,刻画得如此完整让人惋惜又十足合理。月满则亏,恰到好处的情感切割,现实真存在?依旧希望她能在未来时空遇见别的爱人。另,福尔摩斯的姚妈妈一直知道吧。杜先生,放到现在,是高智商高情商的大女主的角儿吧。全篇看下来,好像最爱这女人。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需要回望的历史,可能继续的未来

                                虽然写在 80 年代,但是这本书现在看大概才能看得懂。“三反” 是一个年轻人几乎不会懂的词语。那是一个关键的时代,里面反对的和提倡的是 “新中国” 之所以为新时代的精神特色。有很多现在不太提的当年历史,不代表会永远消失。甚至会随时再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杨绛的《洗澡》这本书是什么内容?读完这本书的体会是什么?

                                  《洗澡》是杨绛的一部经典小说,主要讲述了在解放后的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背景下,一群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与思想变化。故事以一个文化沙龙为背景,主人公许彦成和姚宓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政治运动的描写,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革命与精神探险。同时,书中也审视与反思了这场思想改造运动。读完《洗澡》,我深感这部小说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杨绛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那个特殊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许彦成和姚宓的爱情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但最终仍然坚定地走在了一起。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珍贵。此外,书中对名利、金钱、爱情的追求的描写,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结果。在那个社会解放初期,知识分子被要求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这不仅是一种形式主义,也是对人性的侮辱。但是,他们不得不适应社会需要,有的人会趋炎附势,得到提拔,而有的人则会被社会浪潮吞没。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总的来说,《洗澡》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人生的不易,但也更加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上述描述,是用百度的 AI 大模型 —— 文心一言,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信息化、数字技术、智能化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人类又在历史的发展中,把我们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朦胧的爱情写在刚识得爱情的时期,又把它安排在一个不懂爱情的婚姻里,在那个婚姻里向墙外长出了爱情之花,有要废心的隐藏,炸弹似的小心包裹着,在这朦胧的爱情周围又有各式各样的婚姻与生活,没有爱情的婚姻长不出甜蜜的果实,‘洗澡’时的各种心态暴露无遗,但有爱情的婚姻就一定能结出香甜的果实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先生看人心那时一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只因为,爱。

                                        因为读了杨绛传,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对这本书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没读过杨绛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想看看许彦成和姚宓的爱情。本来这本书的重点应该是 “洗澡”,读完全书之后,对于 “洗澡” 运动也确实唏嘘不已,既觉得荒诞,又很能理解,那个年代就该是这样。就好比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一则或两则新闻,一张会议发言的照片,配以 “** 无期”“** 被查”“** 落马” 的标题,司空见惯,同时仍能看到身边 “架天线”“走后门”,也一样见怪不怪。因为,仿佛知晓一点点历史,也大概见过人生百态。换成以前,肯定是挠头加上一脸懵的,兴许还会不屑一顾或骂上几句。但是,我是被重点之外夹杂的爱情故事吸引来的。看完全书只觉意犹未尽。书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铺垫各样的故事,最后一部分主要描述 “洗澡”。总觉得许彦成和姚宓的这段感情虽有铺垫但仍开始的突兀,虽有波折但仍发展的迅猛,最后戛然而止的有点摸不着头脑,微有点脱离现实?兴许,是读的不够细致的原因,或是揣摩不够细微导致,可能那个时代的爱情也就是那样,也可能更多的内容尽在不言中。爱情这东西,本就不可理喻。尽管如此,还是喜欢上了书中的姚宓,成熟冷静包裹着活泼天真,不卑不亢又乐观积极,真诚勇敢且细腻的对待感情,但是读到 “我就做你的方芳” 时, 突然被震了一下。也同情许彦成,矛盾木讷怯懦却也别有勇气。婚姻并不代表爱,即使旁人看着是如何美满。有的人,因为一时失意,有的人,因为家里压力,有的人,耐不住寂寞,也有的人,懵懵懂懂,人生大事就那么决定下来了,按部就班生儿育女,往往才发现本来觉得 “说的着”,其实是 “说不着”。有少部分人培养感情,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还有少部分人奋起抗争,也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大部分人却是一生默认。更是羡慕许彦成,最终还是找到了互诉衷情的真爱,即使明知没有结果,两个人却是心意相通。爱与被爱,二者兼有之,就是幸福。不过,话说回来,按照杨绛的理解,大概觉得精神出轨不算出轨,只因为姚宓才是许彦成的真爱,只要没有肉体出轨,就不算破坏家庭,所以当杜丽琳在小书房撞见许彦成和姚宓时,他们能够那么冷静且理直气壮。突然觉得老太太挺可爱的。据传记中说,为了他们俩纯洁的爱,杨绛续写了《洗澡之后》,为杜丽琳也安排了她的真爱,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道德和责任的阻碍就这么轻飘飘的消散了,皆大欢喜。现实有这么简单吗?不管后续如何。我觉得即使负重前行,明知没有结果,也可以凭心执着,因为爱,不问其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澡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有些东西确实从未变过。保护好自己,有自己的信仰,坚定执行是多么了不起。人情世故开窍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