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书信还原晚清历史真相

    本书通过作者对晚清时期剿灭太平天国前后大清帝国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政要书信往来,还原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真相。真实展现了晚清军政名人的进阶之道,深刻剖析了中国人情世故的至高哲学。历史的发展是会遵循现实的规律,会与史书演变过程有很大的区别,特殊的名人也要遵循的,他们本质上与普通大众是一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分蛋糕案例课

      49 年雄师过江,攻克天京的功劳本来内定给了陈庚兵团。不料造化弄人,大汉奸吴化文的 35 军却贪天之功,不揣冒昧地第一个占领了总统府,触犯众怒,成军不到一年就被裁撤。吴一生五姓家奴,晚年却能妻妾成群西湖边优哉游哉,死的又好,躲过文革,竟得善终,又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耻身世艰难,耻无优技有益社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下就回想到罗辑思维开播的那年

          这是我从罗辑思维买的第一本纸质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

            史眼如炬,能断前人悬案妙笔生花,可堪反复流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书让我对两人的认知产生180度的翻转,原来那个小丑是我

              今天借着刚阅读完《曾国藩》的热度,一口气又完成了《战天京》的阅读。而两本书阅读感受和我原来预期的居然完全是相反的。原本我以为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是一本类似于解析类的人物传记,而以为谭伯牛先生写的《战天京》才是一部波谲云诡的纪传体小说呢。结果恰恰相反。《战天京》的全名是《战天京:晚晴军政传信录》,而所讲的内容和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近乎于完全重合。在初读此书的时候,我的感觉《战天京》更像是《曾国藩》的系统解读版。这就好比你在看电视剧《雍正王朝》而旁边做着邬思道先生给你解读皇上是如何想的,太子是如何想的,八爷是如何想的,十四爷是如何想的一样。那些《曾国藩》里唐浩明先生不好写,或者你理解的不到位的一些事,身边就做个谭伯牛先生给你一顿解读。然而,标题上我说我对两个人的认知产生了 180 度的翻转,并不是书里那些角色,而恰恰是对唐浩明先生和对谭伯牛先生的认知。在说我的感悟前,我先给大家一个阅读建议,这两部书最好一起读,先读《曾国藩》再读《站天京》你可以自己体悟一下,同样的史料,同样的历史事件,同样的角色,不同的人却解读出了不同版本,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故事。正是因为我先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才事无巨细的了解了整个湘军组建的过程,以及出湘的这些大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唐浩明先生还根据曾国藩日记,撰写出了曾国藩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的内心活动。在我阅读《曾国藩》的时候,我对曾国藩的认知就是谨言慎行、瞻前顾后、洁身自好、精通权术的一个职业官僚。因为在唐浩明先生的书里,无论是对好友左宗棠,对学生李鸿章,对下属王錱(发音:真),对弟弟曾国荃都是提携有加,甚少申斥,从无算计,俨然一副兄长,上级,师长的做派。所以我才在读完全本三卷的《曾国藩》后,觉得怹这一辈子,真不容易,真的值得好好学习。然而,在读谭伯牛先生这本《战天京》时,同样的事件,却全是厚黑之学。曾国藩对王錱是嫉贤妒能故意打压,对左宗棠是蓄意笼络,却又处处防范,而对学生李鸿章则是完全的算计,又压制不住。而对弟弟则是遮掩庇护,谆谆教导。我就奇了怪了,读的应该是相同的史料,又都是刻苦做学问的人,怎么得出的结论差异如此之大,甚至到了针锋相对的状态。我先声明一下,谭伯牛先生的书讲的并不是厚黑学的东西,而完全是基于从政者的内心,和官员与朝廷的往来书信分析出来的怹的认知。入股我不是先读的《曾国藩》,又或者我不是刚读完《曾国藩》就接着读这本《战天京》我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感受。而会像读其他书一样,去重点学习谭伯牛先生的思考方法。然而,怪就怪我刚读完《曾国藩》所以对谭伯牛先生这样解读那段历史,稍有不适罢了。接下来说说我认知的改变。前面我提到了两位先生书中结论的差异性,当时我就想。同样的史料,得出不同的结论,看来问题不在历史,而在写历史的人身上。那么唐浩明先生应该是比较善良的,愿意把每一件事都往好处去想。而谭伯牛先生相对来说,可能比较市侩,所以在读相同的史料时,愿意往职业政客的思维方式,或者往人阴暗的哪一面思考,这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在所难免。就像苏东坡和佛印相互之间观看,一个看到了佛,一个看到了屎,看到佛的人乃心中有佛,而看到屎的人则是内心肮脏。所以最初我对两位先生的认知就在于此。然而,当我读完整本《战天京》时,我的认知却来了一个 180 度的逆转。关键点就在曾九爷攻克天京后,究竟有没有肆意贪墨天平天国所谓的资产。在这件事上,唐浩明先生和谭伯牛先生的解读是完全不同的。唐浩明先生是认为有的,都被曾九帅手下的湘军们私吞和瓜分了,然而谭伯牛先生却认为没有。当然,他并不是说曾九爷就很干净,从来不贪污,怹只是就事论事,在攻破天京这一仗时,未曾大量贪墨。怹论证的观点是,第一,以太平天国连年打仗以及所占领的那些地区来看,不太可能积攒下那么多金银。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虽然太平天国的圣库确实存在,但是在诛杀东王和北王后,圣库以遭破坏。后期守护天京时,朝廷拿不出钱粮,还要靠忠王李秀成自己填补饷银。可见,太平天国的 “圣库” 确实存银不多。其次,太平天国起义时,各地军民可是纷纷响应,甚至有多地都是配合太平天国打仗,而反对政府军的,如果这是一个横征暴敛的政权,是不是真的会有那么多人拥护呢?可一个不横征暴敛的政权,会比一个已经积累了近两百年的老牌帝国的国库财富更多吗?当年咸丰帝全年的收入才多少钱,太平天国短短十几年的积累就数倍于朝廷了?这肯定是不可信的。其次,就算是在唐浩明先生的书里也说了,其他部队里都有抱怨没发饷银的,都有因此而怨声载道的。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楚君,维度曾九爷的部队从未有过怨声,原因就在于,曾九爷有钱都是和下属一起拿的。所以他个人的财富积累非常少。所以,不是说他们没贪,而是没贪那么多。本身库里就没多少钱。那为啥所有人都说九爷贪了呢?这里面有三类人。其他武装部队,没有抢到攻破天京的首功,嫉妒。满人看汉人不顺眼,凭啥是他们曾家兄弟打胜仗,我们满人就没有啥功劳啊。还是嫉妒。文官,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本身就不相信这些武将干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且,这些官又都是京官,本身就穷,你打了胜仗,赚了那么些钱,不孝敬着点老子,那老子就给你上上眼药。曾国藩。。。这是一品大员,不能写,那就写曾老九吧。然后记录这些事的又都是文官,自然就流传下来了。谭伯牛先生的这个说法说服了我。我信了。那么同样的史料,在唐浩明先生那里,就把曾九爷写的及其不堪了。包括他手下的那些兵痞。不过,说实话,我也是看完了唐浩明先生这套书后,才知道为啥国民党的部队或者说那些军阀的部队是那样的素质了。没有办法,好汉子真的当不了那种兵。而也能反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部队为啥那么厉害了,那骨子里就不一样。可读到这我恍惚了,我到底该认同谁呢?似乎,两位先生都没错,是我自己在这里瞎琢磨,把人家想坏了。是我内心不干净,那个小丑原来是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记住了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李鸿章,李元度几个人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沉重的历史感,喘不上气的晚清政局。

                  沉重的历史感,喘不上气的晚清政局。腐朽的朝廷和迅速腐化的太平军。战斗的两方打心底里都不愿支持。阅读的时候,心理总有个声音:诸位精英大人们,抬头看看世界吧,看看欧洲的工业和社会革命吧。还在这么个腐朽的满清朝廷统治下勾心斗角呐,还能过几年好日子呢?回头给你祖坟都刨出来。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几度夕阳红

                    浪花淘尽英雄,只要有时势就会造英雄,没有英雄的时代,也行才是人民幸福的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晚清政局变动的实录

                      晚清政局变动的通信实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谋人谋事谋国

                          谋人、谋事、谋国,晚清胡、曾、李、左之间的合作、竞争、掣肘、对立,精彩纷呈。人情事理尽在其中,可堪一读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以曾国藩为主线,介绍了一些晚清军政时事。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补上了一些晚清历史知识的盲区,而且作者的语言夹杂着一些现代词汇,更易理解,是有必要读的一部著作。通过此书,对晚清军政可管窥一二,从历史的长河中拾取能带给我们启发故事,亦不枉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纸质书早在 2014 年在罗辑思维公众号上购买,奈何从没翻开过,近日偶然点开,硬是停不下来。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