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几百页想写清楚明朝的各种更迭,还是很难

    这几百页写明只能算草草了事,把皇帝挨着介绍一遍,加上一些地理和自然的因素结合欧洲的技术输出造成的更迭,一定要定义为十字路口,勉强及格,我想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内敛的明朝只在乎超稳定

      看完一个独特观感就是明朝的皇帝,即便是传统政治下不称职的 “坏” 皇帝,比如英宗、武宗、神宗、熹宗。其实也不能称之为是坏人,他们更多地是皇权制度下被皇权扭曲异化了的人。早早耗尽生命的能量,年纪轻轻,正当风华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他们也都是政治牺牲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往人们一般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甚或法国大革命等,视作近代世界的起点。但这是已经受到普遍批判的 “西欧中心论” 的看法。人类历史发展,不是某一种文明的独力所为,而是多种文明的合力推动。在近代世界的起源问题上,同样如此。近代世界的主体力量,并非西欧一种文明,同样还包括阿拉伯文明、俄罗斯文明和中华文明。正是这四种文明的角逐,而非西欧文明的一枝独秀,才构成了近代世界的整体图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朝灭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在世界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十字路口,明代中国实行 “有限动员” 的国策,虽然长期保持了广疆域、多族群、多文化的王朝国家模式,但未能利用自身的军事、经济和国家整体实力,推动国家进一步改造和成长,也未像其他文明那样积极扩张,而是满足于在亚洲地区辐射影响。明朝的这一做法,深刻影响了中国在世界近代浪潮中的命运。近代时期席卷西方的暴风骤雨,并未在明代中国产生电闪雷鸣、惊天动地的效果;而是如蒙蒙细雨,润物无声。明朝的大地,虽然萌发了历史的新芽,但依然笼罩在传统的风月之下,保持着旧时的容颜。明朝的这种选择,虽然并不成功,但很合理 —— 这是地缘政治、文明传统、王朝性格综合而成的必然结果。本书尝试按照时代顺序,选择每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展开叙述,从而揭示明代中国的历史道路和时代特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待近代历史的全球视角和实践中的中国道路

            《十字路口的明朝》书评本书把蒙古帝国的瓦解设置为近代历史的起点,取代了 “欧洲中心论” 意义下的起点 — 文艺复兴。作者的断据是,蒙古帝国的瓦解给曾在其控制下的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西欧文明、俄罗斯文明提供了开展权力的游戏空间。本书的标题《十字路口的明朝》正是以此为基础,在后蒙古时代,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作为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元朝的掘墓人,明朝与以往的朝代都有所不同,担负着与其他三种文明竞争赛跑的使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独一无二的强大包容性。可是,这种包容性也在无形之中稀释淡化的外来的文化冲击,难以推动国家完成自上而下的整体动员。明朝放弃了元朝宽容的商业理念和贸易财政,回归朝贡贸易和土地财政,海禁与闭关锁国更是严重阻滞了与其他三种文明的交流。在当时的世界,奥斯曼帝国通过 “圣战”,用骏马与弯刀征服西亚,把握了亚欧交流要道,扩张了伊斯兰势力;莫斯科大公继承了金帐汗国的历史遗产,建立集权体制,伊凡雷帝通过铁腕手段大肆扩张,整合地方势力,推动俄罗斯文明崛起;西欧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消解罗马教会势力,通过《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建立了民族国家,开启了海外殖民、全球扩张的帝国之路 —— 大航海时代。与此相反,明太祖在推翻元朝后自废武功,利用 “洪武四大案” 大肆屠杀功臣名将,明军丧失了优秀的领导者,也丧失了进一步兼并和统治周边地区的能力。明朝实行防守型的国防战略,在北部放弃追剿北元,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和骑战风气的滲透;有鉴于对外海上贸易有可能滋生政权的不稳定因素(例如明朝中期 “兼任” 海盗的商人汪直),明政府在东南沿海建立了严密的海防体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明朝因循守旧,走入历史困境,在本书所定义的世界近代史起点上就走上了与世界主流相反的进程,其影响跨越了之后的五六百年。例如,吴军老师在《科技史纲 60 讲》中提过,在 16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这三百年间,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与中国相关,凭借丝绸、茶叶、瓷器的出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的时间长达两个半世纪,为世所罕见。根据弗兰克在他的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中的描绘,从 15 世纪到 19 世纪中叶,中国一直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一共有 3.2 万吨的白银流入中国,相当于十亿两。这些数据表明,明朝及其之后的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经济全球化的绝对中心地位。但是,这种繁荣不过是经济领域内的一种自发联系,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仅没有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变革、理念革新、政策调整、官制创新来推动这一历史进程,也并未吸收这一大笔财富与资金,遑论投入工业化建设和商品经济、自由市场的发展,而且更要命的是,明朝末年,在气候危机、边疆危机引发的财政危机下,社会动荡、混乱失序。最终在农民起义与女真人崛起的暴风骤雨中,曾经无比繁荣的大明内外交困、轰然倒地,留给后人无尽的思索。不过,限于区区二百多页的篇幅,作者不能细说事件的背景,文章也少有数据支撑。笔者注意到,本书开列的参考文献中仅有一本外文著作(《后现代・地理学 —— 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略有国际视野欠缺之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十字路口的明朝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59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十字路口的明朝》(136)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明朝兴衰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九本是《十字路口的明朝》,明朝在大体收复元朝旧疆之后,并未利用强大的国力,追随蒙古帝国的世界扩张脚步,而是重回亚洲,建立起传统的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 “中华亚洲秩序”。在世界走进近代的十字路口之时,明朝的这种选择错失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其他三种文明的扩张提供了历史空间,令人扼腕叹息。但是置身于历史中,便会发现明朝的选择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是地缘政治、文明传统、王朝性格综合而成的必然结果。作者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选取了明代历史中 17 个典型人物和事件,以明朝的 “内敛” 取向为线索,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诸层面,生动讲述了明代纷繁复杂的人与事,深刻揭示了这种繁杂图景背后的深层内涵,并指出这些人与事对明代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深远影响。2、精彩内容:①近代世界人类历史发展,不是某一种文明的独力所为,而是多种文明的合力推动。在近代世界的起源问题上,同样如此。近代世界的主体力量,并非西欧一种文明,同样还包括阿拉伯文明、俄罗斯文明和中华文明。正是这四种文明的角逐,而非西欧文明的一枝独秀,才构成了近代世界的整体图景。14 世纪中期,一场蔓延于亚欧大陆的瘟疫,极大地削弱了蒙古帝国的统治根基,面对被征服民族的反抗,蒙古帝国逐渐土崩瓦解。可见,蒙古帝国为新时代拉开了序幕,却不是开辟未来的掌舵人。掌控历史的,仍然是他们南面的邻居,更为发达的农商文明。蒙古帝国的瓦解,为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的复兴提供了历史空间,为西欧文明解除了长期威胁,为俄罗斯文明的整合与形成提供了历史前提,四种文明从此开始复兴、崛起,纷纷竞逐于蒙古帝国瓦解后的权力空间,构成了近七百年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和整体图景,标志着近代世界的开端。明朝与以往中国的任何朝代,都有所不同,明朝已不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近代世界的暴风骤雨,已经开始冲刷这个古老的文明,虽然明人对此尚无明确的认识,但早期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已经在整体上开始影响、冲击这个传统的帝国。②历史叙事历史是文明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记忆。清代文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中西古代历史学都以叙述为特征,通过讲述典故、阐明道理、惩恶扬善,从而传承文化传统。英文 “History” 即 “人类故事” 之意。近代西方女权主义者鉴于这个词所可能蕴含的 “男人的故事” 本义,于是又创造了新词 “Herstory”,以纠正语言中的 “性别歧视” 和 “性别暴力”。由此可见,“人” 的故事 ——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 永远是历史的核心和焦点。明代阁臣徐阶也说:“文章贵于经世,若不能经世,纵有奇作已不足称。” 在继承中华文明优秀遗产,将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从而构建新型中华文化体系的时代潮流中,历史学家将中华文明的内涵完整而准确地揭示出来,作为国家发展的参考、民众通识的知识,便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工作。而其中需要重点挖掘、借鉴者,便是关系到治乱得失的重要关节。正如朱熹所说:“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③洪武大案 1368 年,朱元璋 40 岁,正值不惑之年,在这一年,他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在缺乏安全感的性格影响之下,认为边疆开拓可能会导致财政危机、社会动荡,从而最终影响政权稳定,于是在开国之初便确立了内敛的疆域政策。洪武六年(1373),朱元璋明确宣布,对周边国家不主动征伐。由于朱元璋大规模杀戮开国功臣,而转入完全的防御姿态。鉴于自身创业已经成功,朱元璋开始将矛头对准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其中的主体便是 “濠梁旧雄”,以防范这一政治集团对政权构成威胁。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借助 “胡惟庸党案”,大肆诛杀、驱逐 “濠梁旧雄” 中的文武势力,严重削弱了 “濠梁旧雄” 在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鉴于北元已经灭亡,从而发动 “蓝玉党案”,此后又借机除掉了傅友德、冯胜,从而将包括 “濠梁旧雄” 在内的开国功臣铲除殆尽。朱元璋铲除开国功臣,虽然加强了皇权专制,却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后果,那便是随着武将群体被诛戮殆尽,明军丧失了进一步开拓边疆的军事能力。取代开国功臣掌握地方军权的诸王,军事能力与开国功臣相比,相差甚远。开国功臣之中,不仅徐达、蓝玉等人可以直捣漠北草原,而且中级将领如宁正等人,也有开拓一方的军事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广度无深度

                总体而言,本书有广度无深度,明朝所谓 “内敛” 的政策取向让其错失历史机遇,在早期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失去了 “本应” 占据的位置。如果仅从明朝视角分析其 “当代史”,政策的内敛以及内敛政策的延续主要三个原因:1. 朱元璋个人喜好;2. 老朱强势的执政作风,给后世那些政治智慧不如老朱的子孙们留下较强的政治惯性,即在明史中常见的所谓 “循祖制”。这两项也可以归为一项,3. 南宋以来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畸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创新。但是,深层次分析老朱本人及明朝的选择,政治传统,文化的 “大分流” 早在千年前已经存在,东西方政治分野的必然性不会完全决定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只是在延续下来的传统礼法,社会风俗及制度环境共同影响下所做出的。综上,个人观点,本书论述的主题看,仅是在明朝视角上试图解答其 “当代困境”,对更深层次的原因探索有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转折中的明朝

                  梳理明朝历史,从国际外围环境视角解读明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深入浅出,视角新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一些点,描述了明朝的建立到衰亡的过程,其中后期是几代皇帝叠加造成的灭亡,所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朝几代如此,则亡国不远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明朝重点历史事件节选

                      本书书名中提及的 “十字路口”,指的是整个明朝,是中国历史时期中重要的选择窗口。15 世纪到 17 世纪,同时期欧洲正在文艺复兴,而明朝选择了内敛闭关。不同的走向形成了后来的世界格局。因为历史不能双盲对照,后人只能从历史中去分析,究竟什么样的 “十字路口” 抉择,无论主动或是被动,导致了如何的因果链条,最终形成了怎么样的结果。把和因果相关的故事,考据给你看,就是这本书的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之前听过赵老师的课,这书行文严谨,有大局观大视野,有大家风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众不同,不是你错了。很多时候,英雄都是孤独的。

                          以我之浪花,筑国之巨浪🌊愿你我,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 愿你我,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 🇨🇳𝙃𝙖𝙥𝙥𝙮 𝙈𝙤𝙢𝙚𝙣𝙩 ◡̈° 实录美好时刻💛🧡在房间里宅久了 我准备去客厅散散心⁼̴̤̆ ꇴ ⁼̴̤̆在房间里宅久了 我准备去客厅散散心⁼̴̤̆ ꇴ ⁼̴̤̆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