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心理咨询师张维扬融入临床经验,分享情绪应对之道
写情绪的书真不少,这一本还算是独居特色的,主要是因为两点:1️⃣作者是帮助过很多人的心理咨询师,这本书融合了情绪 ABC 理论、分析心理学、情绪建构理论等,在理念和实践方法里融入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可以说书里的所有方法都是经过临床检验的,很多操作方法都特别实用;2️⃣这本书的顺序很有特点,分为四大块,认识情绪(呈现常见的情绪现象及困扰)—— 了解情绪(探讨六种常见情绪的运作方式)—— 看待情绪(看待情绪的新视角)—— 应对情绪(如何发泄、转移、觉察以及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作者独到思考,整体看下来很顺。这本书里有个观点引发了我的深思:每个情绪的背后都会呈现关于个人的一些特异、稳定的信息,这背后反应了我们如何应对外界的刺激、如何和外界连接。我会想到心理防御机制,比如有的人会常用很低级的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有的人会比较常用合理化、转移,而有的人擅用幽默、升华。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常用的应对模式和心理防御机制。那么如何觉察呢?我们平时看得书、学到的知识可能会告诉我们,情绪来了先给情绪精细化命名、识别情绪、甚至 1-10 分打分… 但是本书的作者把它(觉察情绪)归为了第二步。第一步是什么呢?觉察身体。怎么讲呢?作者认为当我们处在情绪中,需要两个步骤来先觉察身体的信号:第一步作者叫它 "脱扣",切断意识对当下情绪的任何理解、评价、归因和处理;第二步是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先观察眼耳鼻舌身等外感,再观察身体内感,是否酸麻痒肌或身体哪个部位出汗、心跳是否加速等,最后关注呼吸,让自己持续地聚焦当下。这个是引起我注意的创新之处,或许下次可以试试效果。作者还有一个观点也让我觉得值得深思,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不理解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还没有看到自己的系统,没有看到自己固有的恐惧和欲望。按照作者介绍的方法,结合当下的情境,观察身体、观察情绪、观察念头、接纳自己、尝试表达,这五步连续下来,有助于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系统,越来越了解自己。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想和自己情绪共处得更好的人来说是比较友好的,理论专业实用,实践接地气,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如果非要挑刺的话,我会希望案例和故事可以描述得更生动,多一些画面感。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1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情绪也是情绪是一种心理能量,可以转化,转化为另一种情绪或行动。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转化为行动。向外流动的情绪是阳性情绪,比如愤怒、焦虑、恐惧、喜悦;向内流动的是隐形情绪,比如抑郁和悲伤。一个人抑郁的时候,能把抑郁转为愤怒,那他有好转的希望。学习情绪的第一要义是了解自己。首先感知情绪。然后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后,就会发现自己内在有一套观念系统,而且已经固化了,对我们形成条件反射。如果要超越它,就得升级原有的观念系统,再遇到同样的刺激物 / 刺激事件时,有意识的转换想法,训练自己。这样看来,升级情绪反应系统和改进工作类似。本书自序有句话 “我们生活在自己对物质世界的反应中”。《财务自由之路》也有类似的话 “一个人当前所处的境况,是他个人信念的反应”。我常以为自己很客观,实际上完全受自己的观念、由观念引发的情绪、行为所影响,成为现在的自己。分享个最近的亲身体验。这次过年回老家,睡的几个晚上都很香,没有背疼、腰疼,没有整夜整夜的梦魇。在这之前的 1 年多,每次回去都睡不安稳,睡醒依然很累。我问母亲是不是换床板了,母亲说还是之前的没变过。床没变,被子没变,变的只有我的内在。从侧面说明了,我内在的变化影响了睡眠。忽然发现,我对自己的认识远远不够。好情绪、坏情绪,都是生命的见证,都是一股能量,学会好好用它。感谢生命中的一些人,助力我更多的认识自己,打开视野,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焦虑、抑郁、低落?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你好啊,我是大大人生中无意间拿起一本书或许就会改变我们之后的整个人生这是大大在 2021 阅读分享的第 176 本书书名:《情绪,请开门》作者:张维扬类别:心理学丨心理百科如何正确认识情绪?所有情绪都是宝贵生命体验情绪是对刺激和感受的反应情绪将我们和世界联系起来让情绪流动能增长生命广度发泄和压抑都是治标不治本情绪需要被看见和合理表达情绪的分类有哪些?①焦虑表现:紧张、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成因:不能确立人事物的有效边界不能将问题转化成有效行为不能察觉出自己的内在动机②抑郁特点:低能量、低自我价值、充满无望感成因:过于在意外在功能而忽略自我感受无法调和好自己与扮演角色的需要意义:可触发对自己的观察、了解和反思让自己重新调整生命目标确立意义③愤怒特点:高能量、强释放性、强流动性内在机制:是失控感、无助感等阳性表达只看到结果而忽略原因的蔓延④悲伤特点指向无法挽回的过去属性人们对丧失感的反映会产生复合型的情感悲伤有较强的弥散性功能表达情感,转化自己的低能量使生命在心理层面连续和完整回顾过往,帮助我们回到内在⑤恐惧特点:对危险和失控反应产生的回避性行为能引发预知式心理反应消除不确定感所有负性情绪的原发情绪,有弥散性功能:锚定注意力;触发回避或木僵等行为如何正确看待情绪?情绪作为心理能量推动我们行为的产生情绪不仅出现在头脑也会被储存在身体是反应系统、应对模式和当下需求反馈情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情绪丧失流动性情绪与我们行为动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正确应对情绪?1、处理误区不能发泄、转移或压抑自己的情绪 2、察觉情绪有意识停止对情绪进行处理和归因通过正念冥想将注意力聚焦在当下类比过往经验识别情绪种类和强度觉察反应系统和观念系统重要信息 3、接纳情绪承认当下的现实,将情绪聚焦当下 4、表达情绪表达时改变不合理的情绪释放方式表达不离开感受又不能被感受淹没可通过艺术兴趣载体进行情绪表达本次的阅读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读书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修行关注大大,娱乐过后也不忘读点好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临床中,我已经帮助不少人体会了聚焦并有效应对情绪的益处,但受到影响的人还是寥寥。撰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方法并从中获益。那么本书有哪些不同之处或特别之处呢?首先是它的创新性。本书无论是结构布局、核心理念,还是介绍的实践方法,都包含了很多原创的、特别的内容。其次,本书特别注重实用性。再好的东西如果无法使用也是枉然,本书的所有方法都经过了临床的检验,获益的都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本书会讨论、澄清一些对情绪的错误观念。比如,很多人致力于消除所谓的负面情绪,但我们认为情绪无正负,情绪就像是报信的信使,至于报的是什么样的信,本书中将有所解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十余年的工作中,我的这些来访者,这些鲜活而真实的生命,他们可能遇到了各自迥异的疑惑、困境甚至创伤,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某种难受或痛苦的情绪推动他们来到我的面前。我逐渐意识到,我们遭遇的各种事情只是促使情绪反应产生的刺激物,而情绪本身才是值得品尝的生活味道。也许我们并不是生活在所谓客观的外在物质世界里,而是完全生活在自己对物质世界的反应中。这种反应不仅仅指行为,更重要的是指情绪。或者可以说,外界的刺激让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进而驱动你进一步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如果我们能暂且放下外界的事物,专注于情绪,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