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从“牧马人”到“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影视剧的火爆,带火了原著和当地的旅游,新疆这个原军垦建设兵团的戍边苦寒之地,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推进,特别是 “一带一路” 更是让中亚开始振兴,喀什会成为未来的交通枢纽,新疆更是成为中东畅想未来的模板,这样看阿勒泰的火爆就顺理成章了。年轻人可以回顾一下 40 年前的电影《牧马人》,那时的牧区并没有浪漫,只有挣扎求存。只要对比两剧的服装道具,40 年前的牧马人还在极力美化,而现在剧集里的服装在竭力做旧。如果亲身体验过农业时代时的成年人的艰辛,没有人愿意回到过去,可现在孩子是不甘愿进入到工业社会,我们的身体和精神还没有适应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我们物质上得到满足,但精神上还没适应工业化的节奏,不谈情节,电视剧的摄影很出色,高清的画面很精致,我们终于拍出中国版的《走出非洲》。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6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很多读者善意地劝告:“李娟,你一定要保持你的纯真与朴素,千万不要被城市和现实所污染……” 对此只能苦笑。况且,刻意地保持纯真,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纯真的事吧?而真正的朴素也用不着去 “保持” 的。至于城市与现实的 “污染”,我不相信还有人能避开这个时代的印记。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是穿越而来。而我,要么是强大的,不受这印记的主宰;要么是懦弱的,回避了这印记。我从小在城市长大,至今仍然依赖城市生活。大约因为经验上的反差,才会对乡村生活有特别的体会。同样,大约也因为从小生活动荡,才更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意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于喜悦…… 当然,所有这些只是 “大约”,只是非得有说法时才想到的借口。有时候想想,写作是多么神秘的事!为什么是我写而不是身边的人写,为什么写成了这样而不是那样…… 只能解释为 “命运” 了。正是同样的命运,令我再也无法回到阿克哈拉或沙依横布拉克,也无法 “保持” 过去的那个自己,无法迎合读者的期待。但是,作为我文字的起点,这本书,这些已经结束的故事,已经消失的生活,这些昨日的情感,将永远是我写作最重要的基石,支撑我生命中最沉重的一部分。我感谢写下这些文字的那个过去的自己,感谢每一个能够谅解我的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真实的阿勒泰本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地区的真实生活。在书中,作者依据自己先后到过的不同地域,分为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在桥头、红土地五个章节。描写了众多在阿勒泰生活的人,包括李娟的母亲、老外婆、妹妹、当地村民尔沙,还包括阿勒泰的风景,记录了冬窝子、爬犁、拖依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阿勒泰的四季轮回中,为我们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阿勒泰。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把日常生活写的生动有趣,让人身临其境。有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光,有外婆的早饭,有补鞋子的人,还有种豆子的辛苦,甚至还有被活活闷死的金鱼等等。在作者笔下,有晚上钻进被窝取暖赶也赶不走的野猫,有那些被人们千方百计诱骗被杀的土狗。总之,作者总能将日常发生的点滴趣事写得生动有趣。看完此书之后,我专门上网搜了搜。阿勒泰地区,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地区,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地处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和沙漠,夏季干热,冬季严寒。如今,随着《我的阿勒泰》热播,阿勒泰已成为网红城市,正在吸引一大批游客。这是一本散文集,值得一读。但感觉书中的语言没有《我的阿勒泰》那般灵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的精神家园最近《我的阿勒泰》上映,很多同学来读这本李娟老师的成名作。十九岁,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跟着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就是自由。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 经历过时光冲刷,仍能放出光彩的散文不多,这本《阿勒泰的角落》是其中之一,历久弥新。因为在其中,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把 “我” 的所思所想,一股脑都扔给你,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把你淹没,虽然不是不行,但却让人有点喘不过气。这本《阿勒泰的角落》不是,它是在客观的讲述,娓娓而来;它坦然,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而只是感受生活;它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平凡普通的生活,充满市井气息,辛苦但充满对生活的坦然和欣喜;住在用土块盖起的小房子,也觉得温馨无比;自己经营的裁缝店,只有十来个平方,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吃饭,也是香气四溢;读这本书你不需要接受任何东西,而只是在想着自己的事,在深深的共鸣。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无论在哪儿,做着什么,物质有多大富足,这些东西,往往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如同一个种子,在里面安全的生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阿勒泰的角落》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在阿勒泰山区的生活片段。书中,李娟一家在贫瘠而美丽的北疆开着半流动的杂货铺和裁缝店,她的文字如同山间清泉,自然流淌,治愈人心。李娟以率真幽默的笔调,记录了与母亲、外婆及当地哈萨克牧民之间的日常趣事,展现了阿勒泰地区淳朴的风土人情。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无论是赊账的牧民,还是车上的老人,都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美好。本书不仅是对阿勒泰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对自然、对生命深刻感悟的体现。李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饰,却能直击人心底,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平静与满足。《阿勒泰的角落》是一部能让人沉静下来的作品,它用文字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这本书不仅适合文学爱好者,更能触动每一个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慰藉的读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贫瘠中感受到灿烂的生活很多个晚上都是看着李娟的书入睡,那些看李娟的书的夜晚总是睡得那么安稳踏实,因为看李娟的书总是会让人感觉到非常放松、轻松、然后心头暖暖的,这完全归功于李娟的文字表达,她在描写那些阿勒泰的生活,明明那些生活片段是那么的艰苦,我也能够从她的描述中感受到那种原始生活的不易,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透过她的文字我总感觉到了一种明亮又温暖且还灿烂的生活,我想这大概就是李娟文字最大的魅力所在,她的文字带有美化的魔法,这个美化不是贬义词也不是一滤镜,而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对生命的礼赞、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好好活着具象化了。同时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在看李娟的书的过程中,我的感性总是会战胜我的理性,让我的理性毫无还手的可能性,看到她描述游牧的生活状态、有关寒冷、有关食物匮乏、有关条件艰苦等等元素的时候,我的理性思维在告诉我自己,如果是我生活在那里,我可能生活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就要逃跑了,更加谈不上写出李娟这样的内容来,但是,看着看着我就会被李娟的文字给带走了,带到了那些她生活过的地方,然后我的内心就一个感受,写得太好了,文笔太好了,我太爱看了,我此刻就好想好想去那些地方啊。对于我前面那些理性的思考完全就会被我抛在脑后,此刻的我无比感性,我只会好好沉浸在李娟的文字中好好地感受她笔下的生活,我顿时觉得那些艰苦的生活我也好想去尝试啊因为她写的这些内容。我想这也是再次说明李娟文字的魅力,她的文字总是可以把你带到她笔下所描写的内容,然后让你不加思考地跟着她的内容去走,看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不断地发出真好啊,这文字写得真好的感慨…… 在没有看李娟的书,我不会了解到新疆阿勒泰,我不会了解到那样的游牧生活,我不会感知那些生活中的枯燥、生活中的寒冷、生活中的不容易、生活中的不便利,这些我全部都不会知道,但是因为有了李娟的书,我好像切实地体验过一遍那样的生活,在她写寒冷的时候我也好像感受过寒冷,在她写地区不发达的时候我也好像置身于贫瘠土地上,在她写朋友串门时我也好像拥有过那样没有结果的友情,这些等等都是透过李娟的文字我能够感知到的,我没有真正体验过,但我看到过在文字中触摸过,我觉得也挺好的。而且在李娟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那些牧民跟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与方式,以及他们的质朴与内心坚守,我觉得他们是跟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完全不一样的。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就是牧民去李娟家买东西赊账,由于他们需要不停地转场,很多时候你都找不到那个赊账的人了,有一次李娟家怎么样都找不到那个赊账的人,在经历了几次转场之后,李娟向其中一个来买东西的人打听那个赊账的人,没有想到她们打听的那个人就是这个来买东西的人,然后他就把这个账给还了。就是她们这种赊账行为完全是基于双方的信任,以及牧民们的信仰,就是他们不会欠账不还的态度,牧民们内心有自己的坚守,才会让这个生意可以形成这样的模式,李娟她们也可以放心地让他们赊账。但是如果在今天的城市,你给人赊账,不留信息仅仅只靠别人的一句承诺什么时候来还,我想这样的生意肯定是做不下去的。像这样有关牧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待很多事物的看法书中还有非常多的例子,我觉得这也是我看李娟的书非常有收获的一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初版自序这些文字大约在二〇〇四年左右写成,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在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三年之间。内容无非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九篇雪》的延续,且同样都是练笔之作。如果说有成书的必要,大约是因为它们所记录的这些与自己有关的游牧地区生活景观,还算是少有人记录的。我的家庭很多年里一直在阿尔泰深山牧区中生活,开着一个半流动的杂货铺和裁缝店,跟着羊群南下北上。后来虽然定居了,也仍生活在哈萨克牧民的冬季定居点里,位于额尔齐斯河南面戈壁滩上的乌伦古河一带。其实,我之前在学校读书,之后又出去打工,在家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却正好处在最富好奇心和美梦的年龄。那时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挥之不去,便慢慢写了出来。如果说其中也有几篇漂亮文字,那倒不是我写得有多好,而是出于我所描述的对象自身的美好。哪怕到了今天,我也仍然只是攀附着强大事物才得以存在。但是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强大起来。写作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慢慢地,就成了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同许多写作者一样,我通过不断的写作来进行学习、寻求舒适。虽然这些收录成书的文字中,许多想法和说法已经为现在的自己所否定了,但我仍然珍惜它们。而每次重读,总能真切地看到独自站在荒野中,努力而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 漫长过程中,一点一滴贯穿其间的那种逐渐成长、逐渐宁静、逐渐睁开眼睛的平衡感,也许正是此时全部希望生活的根基与凭持吧。让我觉得很踏实,觉得自己的写作其实才刚刚开始。二〇一〇年春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一天若重逢,愿你如向日葵般盛夏如花李娟说,绿色就是大地最广阔最感人的自由呀。我的家乡内蒙古也如同新疆一样美丽,也在 7、8 月份见过一片绿色的草地,那样的空旷、那样的寂寞,如同见到广阔碧蓝的海水一般的让人感觉到平静。那就是自然的力量。在自然面前你的那些烦恼忧愁显得多少有些矫揉造作,让你不免自己在心底里嘲笑自己,如此的敏感又脆弱。你敏感就必须得学着强大一些,因为敏感能感知到的痛苦比别人要多要频繁,若是再加上脆弱那真是活不下去啊。世间的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故乡有时如同是你的母亲,你时而想要逃离,时而又非常想念。那是你的根,是你生长的地方,是你剪不断的连接,是你无论走多远都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你。李娟在这本书书写的文字是她早期的经历和早期的想法,现在有很多想法已经改变,但是曾经的文字就如同曾经的她一样真实且美好,她一直知道自己是要离开的,因此她的描写有一种这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的抽离感,这样的抽离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跟这里的生活和人无法完全融入的隔阂,自带有一种观察者的视角,就仿佛我们跟随着她的目光和笔触,在她的身体里透过她的体会经历了一场旅行。正如离开家乡多年的我,重新回到故乡,对哪里的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人我是知道的,认识的,见过的。陌生在于除了人以外其他的一切事都是无知的。就像是李娟和喀甫娜的友谊,远了惦记和感激,近了显得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正如过年或者节假日与父母的短暂相聚彼此都是满心欢喜,时间久了会越发的不适,前两年疫情期间不得不与父母长时间同住的人大概感触更深。李娟的外婆我是格外喜欢的,喜欢她调皮的像个孩子,喜欢她率真的可爱。总会让我想起我的姥姥,她若是被人发现做了什么错事倒不会像李娟的外婆那样吐舌头,她会一边缩脖子一边睁大眼睛左右转一转,同时嘿嘿嘿的笑个不停,似乎经她这么一笑,事情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啦。多半是她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实际上并没有人责怪她什么,她太替人着想啦,小时候对我的宠太多了,多到我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却又不忍停下来,因为被人那么无限的宠溺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好到我不想停下来,想要多在姥姥怀里待一待,想要多被呵护在身后当个孩子,想念她牵着我手慢慢走路的样子,从她比我高走到我搂着她、搀着她向前,从我跑她追到我放慢脚步跟她慢慢挪步。孩子啊,总要长大,人也终会老去。人们啊,相遇又分离,相聚、离别,还能重相逢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李娟用文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的阿勒泰。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经过她细腻描绘的山川、草原和湖泊,我读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和轻柔抚过脸颊的风,这是我所向往的自然风光。除却自然风光的记录,她的文字又很有生活气息,书中生动展现了阿勒泰的人文生活。李娟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她何止是尘埃里开出的花,简直就是沙泥地里开出的花。她说,“有些东西是自己身上的一点缺陷,是她自己也没办法克服的”。她在一本书中提到,小时候被同学霸凌,被某些老师恶意的体罚,这些恶都是她成长中的伤。有些苦难,是成长的烙印,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成长后自行化解;有些苦难,看似已化解,却会在某一刻发现,这些苦难留下的痕迹,无处不在,成了生命中不可碰触的底色。在这个世界上,你物质丰盈,底气强大,世界的恶意就会少很多。黄渤在一段采访里说:当你弱小的时候,身边都是坏人;当你强大的时候,身边都是好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认真生活的人,把平淡的日子变成礼物很惭愧,就在半年前看李娟的文字还不能完全静心,哪怕知识城邦里很多同学推荐。而下半年,我的感受完全变了,她生活在那样清苦甚至恶劣的环境里,却能保持那样的柔软,朴素,纯真。很真诚地面对自己性格中的阳光,也面对复杂。外婆,母亲,她,三代人性格里都有坚韧和开朗。 每天泼水都盖不住的尘土,金鱼,狗,为了参加拖依走那么远的路。夜以继日踩缝纫机的日子,生意惨淡的日子,每天被喝酒的人们吵得没办法睡觉的日子,河边洗衣服(实际是用石头压住衣服,用河水冲泡)的日子,不停搬家的日子,住在那些奇形怪状房间的日子,夜晚被冻醒的日子,从揉面揉不成形到熟练地拉出漂亮的面条准备一家人的食物…… 她让我更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让我体会到写作的意义,给她自己和读者们带来许多正面影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