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进步,统一于地位的攀升和财富的积累,进而垄断了存在的意义;文明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这种富裕和贫瘠、进步与堕落、丰满与匮乏的一体两面,终会在人的心灵深处绽放为激烈的内心冲突。若以哲学家韩炳哲对当下数字时代人类生存与精神境况的解释理路来描述,则人们生来不是作为资本增殖的质料、作为效率目的的工具、作为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存在的,但是文明的现代城市人,已陷入了一种不作为这些存在就感到自己不创造财富而焦虑、不上进而愧疚、不努力而自责的心理牢笼,这确是一种无止无休的酷刑。它杀人于无形,于抑郁、失眠、肥胖、秃头、神经衰弱的隐形折磨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中产的拼搏,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企业。如果中产对未来缺乏信心,丧失进取姿态,缺乏消费以及其他正常欲望,呈现出一种躺平状态,那么就有很大的概率造成经济的萎缩。过去,日本、韩国的经济放缓和停滞的故事,就是例子。但千万不要忘记,这两个国家最终都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高收入国家和科技强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众多的小镇做题家或者说普通的中产,不但是工程师、程序员,他们还是文化工作者、普通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士或者白天送外卖还半夜兼职开滴滴的大叔。他们每个人都不是什么 “上流社会人士”,却无不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没有他们,社会的运行就会少那么一点效率,少那么一点色彩,少那么一点活力。现在,各种流行的励志学、成功学总是通过文字和视频,以这个阶层为开涮目标,不断贩卖焦虑,好像一个人最后只混成了中产,就是一种人生的失败。这样十分要不得。任何运行健康的社会,发展良好的经济体,中产都必定是人群中最核心的中坚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前景。没有中产的拼搏,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企业。如果中产对未来缺乏信心,丧失进取姿态,缺乏消费以及其他正常欲望,呈现出一种躺平状态,那么就有很大的概率造成经济的萎缩。过去,日本、韩国的经济放缓和停滞的故事,就是例子。但千万不要忘记,这两个国家最终都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高收入国家和科技强国。我们还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更有必要对中产群体给与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 无论是税收、利率还是精神上的。他们已经非常努力,非常优秀,要对他们好一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期收获:对个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获得内在的意义,也就是对自己的肯定。这种肯定既来自内心,也来自旁人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这个世界是接纳自己的,那么哪怕自己在做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能得到满足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勇敢者的特殊生存方式

            个人的进步,统一于地位的攀升和财富的积累,进而垄断了存在的意义;文明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这种富裕和贫瘠、进步与堕落、丰满与匮乏的一体两面,终会在人的心灵深处绽放为激烈的内心冲突。若以哲学家韩炳哲对当下数字时代人类生存与精神境况的解释理路来描述,则人们生来不是作为资本增殖的质料、作为效率目的的工具、作为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存在的,但是文明的现代城市人,已陷入了一种不作为这些存在就感到自己不创造财富而焦虑、不上进而愧疚、不努力而自责的心理牢笼,这确是一种无止无休的酷刑。它杀人于无形,于抑郁、失眠、肥胖、秃头、神经衰弱的隐形折磨之中。一个个 “午夜梦回” 的时刻,让人不禁想象,远方的逃离者,那些彻底断绝网络通信工具、决心将自己放逐于太过热闹的人间之外,抑或是躲在房价几万的小城里过上低欲望生活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究竟还可以期待一种解救方案吗?还是说,对那些还有责任负累的人来说,一切的逃避只具有观赏性,而难有普遍的示范和教导意义?在这样一个强制进步的社会,数字增殖逻辑以真实的社会权力,强制人接受加入奔忙的大军,坚持上进、勤奋、积极、自律、爱储蓄的城市人美德,这不仅是对的,也是好的,而主动或被动的退出,也被边缘为一种以个人修行和修练为护盾的勇敢者的特殊生存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南风窗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我和学生经常讲这句话,我在后面还加了一句,“生死置之度外”。这当然很难,今天很多人迷茫困惑焦灼,不断靠各种刺激比如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来让自己获得存在感,但越刷屏越焦虑,因为他缺乏一种安顿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抵抗感的严肃阅读和往里走安顿人生,就显得特别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共同富裕,世界大同。

                人们依然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阐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字字句句,说的都是共同富裕。共同,是社会主义所向往的生产关系,也就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与人之间是平等自由的劳动者的关系;富裕,是对一种丰足的生活状态的描述,而丰足的生活状态的背后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也就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的结果。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所向往的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的物质前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