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传承匠心,情系手艺
穿丝成布,拼木成船。手艺人保有的不仅是制作一件器物的技术,而是一份最为质朴和纯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书中介绍的手艺人都是极普通平凡的人,他们醉心于一个行业几十年,不断总结与提升其技艺的规则,在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中坚守一方匠心。让我想起凭着一腔热爱,带动家乡致富、建起一座占地 2000 亩的竹编非遗产文化体验中心,集培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竹编工艺传承基地的 “赤水竹编” 传承人杨昌芹。还有为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剧组提供复原铠甲,被称为 “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的温陈华。他们为生计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种精神,实在让人敬佩不已。很羡慕那些在如今还能热爱手艺的人,当尘世的一切开始退去,自我的身心得以舒展,那一份满足,又岂是忙忙碌碌追求高效的人们所能体会到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只要做的东西还有人在用,传统手艺就不会消失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日剧《校阅女孩河野悦子》,剧里的青年作家折原辛人,在写作瓶颈期采访了好多手艺人,最后集结成书,重新回到了创作的道路上。盐野米松用了三十年时间采访手艺人,讲他们的故事。宁可穷的吃不上饭也不接民宅活计的宫殿大木匠,现在已经没有了。木盆师说一棵大树能坎出四五个木盆,用这个木盆做出的荞麦面会不会更好吃呢?藤编旅行箱也很好看呢,不知道哪里能买到。每小时能行十八海里的木造鲨舟,如果只是偶尔用来海钓会不会有点浪费?这些手艺人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我是做不到的吧。书里说 “手工制作的东西是受用一辈子的”,我家里就有好几样比我年龄还大的物件,东西坏了先想着修,修不好再琢磨换。我的荣耀 10,用了四年,屏幕换了两次,只要修理费不过千,只要它还能用,就不换新手机。物件儿用久了是会有感情的,这感情还挺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