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实用的设计心理学

    这本书是在地铁上看完的,2000 多页的大部头,其实是 4 本书的合集,一次性看过瘾。


    之前从来没有看过设计学领域的书籍,而这本书的主题又是设计心理学,所以一看标题就感觉兴趣很浓。
    这 4 本书,分别从 4 个方面对设计心理学进行了论述。对我而言,第一本书专注在生活和产品方面的设计,第 4 本书专注于智能设备产品的设计,对我都很有用。
    对于生活中的产品设计,总的指导原则是,要尽量简化设计,让人不用去思考,就可以知道如何用这个产品。并且,不要在产品中设计令人模糊的选项,凡是需要让人反复斟酌,才知道选择哪一个时,这个就不是一个好产品。功能面板不要设计的太复杂,比如苹果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好设计的代表。
    在第 4 本书中,介绍了如何让机器和人更好的互动。人和机器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包括运行原理的区别,以及沟通语言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分别从正向以及反向,分别对机器和人的语言进行充分的理解。以下是几点设计智能机器时的指导原则:
    1. 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2. 具有可预测性。
    3. 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
    4. 让输出易于了解。
    5. 让使用者持续知悉状况,但不引起反感。
    6. 利用自然映射,使互动清楚有效。
    由机器发展出来,用于增进与人互动的设计法则:
    1. 简化事情。
    2. 提供人们一个概念模式。
    3. 提供理由。
    4. 让人们以为是他们在控制。
    5. 反复确定。
    6. 绝对不要用 “错误” 来形容人的行为(人类采访者加上的法则)。
    不论你是产品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还是产品经理,这本书都会对你有所启发。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设计心理学》

      本书是优良设计的入门工具包。对普通读者、技术人员、设计师或非设计者,阅读这本书会既长见识又饶有趣味。写作本书的目的之一便是将读者转变为优秀的观察者,分辨出那些给现代生活尤其是现代科技带来很多问题的不合理的、糟糕的设计,还能引导读者观察那些优秀的设计,以及那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和顺畅的有思想的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与2万件物品打交道?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约要与 2 万件物品打交道。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是怎么完成的?
        靠本能,靠上手即用,靠把知识存储在外部世界,而非脑海里。
        这本书有一个经典定义:所谓 “设计”,是一门设计者和使用者通过产品实现的无声的交流的学问。
        第一,在设计与人之间,人是不会错的,错的是设计。
        第二,贴有专门有文字提示、警示的设计,不是好设计。
        第三,如果必须看说明和手册才会用的设计,不是好设计。


        《罗辑思维》第 375 期节目推荐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设计的底层逻辑

          本套系列丛书【设计心理学】1 / 日常的时间。2 / 与复杂共存。3 / 情感设计。4 / 设计未来。第一册分析了基本日常物品使用和设计从示能、意符、映射、反馈、行为以及对比等方面给出了,设计的心理反应和效果。第二册,从人类的复杂心理和世界的复杂性,提出了设计与复杂共处的案例分析和判断。第三册,作者从人类情感来表达和预测设计世界的情感交流。第四册,作者对未来充满想象的设计与思考,让未来的到来,机器自动化成为人类的伴侣以及合作伙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坏设计、好设计

            近期我们在北京某酒店里组织了一次设计思维工作坊。中间休息时,卫生间的门的设计引发了大家的吐槽。
             
            门外面没有把手,门的内侧有一个横向的不锈钢短把手,门的机械结构也限制它不能向外打开,只能向内单方向打开。
             
            这是糟糕的设计。
             
            更不用提门上卫生间的标志是抽象的图形,男女卫生间标志的相似度很高,不容易区分,而且没有任何语言的文字标识。
             
            如果稍微留心一些,设计者本应该意识到,这样的卫生间标识不容易快速辨认,尤其对于依赖文字说明、难于理解新奇、简化的图形符号的老年人。
             
            同时在用户开关这扇门时,必然会造成二次污染。
             
            因为使用完卫生间,不洗手的人和洗过手的人(包括把手上的水用纸擦干的人和没有擦干的人)都必须握住不锈钢门把手,拉开门才能离开。
             
            无论设计师当时有什么苦衷或借口、约束、局限,这样的门就在那里,每天让人使用,并呈现着这种设计对用户重要关切的忽视。
             
            好设计与坏设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但拙劣的设计往往更容易让用户明确地意识到不良的产品或服务体验。
             
            对这种明显有设计缺陷的门,读过《设计心理学》的人可能会更加留心一些,很多人把它们称为 “诺曼门”。
             
            唐纳德。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讨论了大量类似的设计案例。新版本的《设计心理学》还增加了一个名为 “设计思维” 的第 6 章。
             
            与设计思维完全一致,作者主张的正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他从关注用户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四条设计原则。
             
            1,  概念模式:产品的使用方法与用户预期的目标一致,即设计概念与用户的认知模式形成自然匹配。


            2,  反馈:针对用户使用时的每一个操作,都向用户提供合适的回应,传达必要的信息。
            3,  限制因素:为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设计中应预先明确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或者提供警示说明信息。
            4,  预设用途:向用户突出呈现正确的操作方法,隐藏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照上述设计原则,结合自己的深入思考,从身边的每一件产品、每一项服务里,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因为其中承载了设计者外化的智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近日终于把放入书架的第一本书读完了。虽然这一套四册书看似很成体系,但总体感觉还是作者将自己日常不同工作研究、不同阅读收获、不同生活思考等,努力撮合在一起的成果,从阅读中也能揣测出作者著书时所处的年龄阶段。当然,不否认,读后还是能给人以不少启发,现大致陈述如下:一、设计涉及到的 4 个概念包括,示能、意符、映射、概念模型;以及设计时需同步考虑到人类行动的 7 阶段二、设计中应对复杂时的要点 * 关于复杂存在性认识:理解复杂度守恒定律,做好人机交互 * 关于设计前解析复杂:透过用户需求表达,探寻到能真正满足用户任务的有效路径,5 个 WHY 方法、及系统化思维 * 关于设计中应对复杂:运用概念模型、语义符号、组织结构、自动化、模块化 * 关于帮助他人应对复杂:用户手册、帮助系统、强制性功能、系统默认选项。三、关于如何应对排队等待(属意外收获启发)* 提供一个概念模型 * 使等待看起来合理 * 满足或超越期待 * 让人们保持忙碌 * 给予公平感受 * 积极开始、更要积极结尾四、设计中融入情感因素时,思考框架: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适用范围:日常实物产品、虚拟产品、周遭环境、服务类产品、机器人等可重视特性:具有永续改进及完善的空间。五、人类设计 “智能” 机器的设计法则:1. 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2. 具有可预测性。3. 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4. 让输出易于了解。5. 让使用者持续知悉状况,但不引起反感。6. 利用自然映射,使互动清楚有效。六、设想被设计出来的智能机器,与人互动时可能会采取的设计法则:1. 简化事情。2. 提供人们一个概念模式。3. 提供理由。4. 让人们以为是他们在控制。5. 反复确定。6. 绝对不要用 “错误” 来形容人的行为(人类采访者加上的法则)。七、阿西莫夫关于智能机器设计伦理的 4 条法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

                非常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我来讲就是拓宽知识边界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一说一,没读完。不记得当时是不是罗振宇力推的书了,兴冲冲的买了下来,但看了一点就丢到了一边,现在已经完全忘记自己为什么会被种草了。因为这里面的内容,更多的还是讲行业内部的知识,所以外行读起来…… 会很无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挺冗长

                      设计师不应局限于自己专业上的知识,更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从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比如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一定不单单只会建模、手绘那一套,他甚至很可能在数学上相当优秀:数学上的几何学,其实跟设计具有相当大的联系…… 诸如此类的学科交叉现象还有很多。设计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特别要求设计师具有广泛知识面,能找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将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设计心理学四本,1、2、4 更偏向设计,第 3 部更偏向心理。总的来说作者详细分析了很多设计原则,作为外行看热闹的也更加懂什么样的设计算是好设计了。其中也蕴含了很多与人打交道的一些有用的知识点(毕竟设计就是通过产品来与人打交道),非专业人士看了也很有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但也确实有很多启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