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感人,感动程度超过了《灿烂千阳》。虽然书名叫《群山回唱》,读完以后才知道,回唱的不是群山,而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立体的角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胡赛尼的阿富汗

      昨晚熬夜到两点读完胡赛尼这部小说,也是我读的他的第三本书。本以为追风筝的人是他最好看的小说,但灿烂千阳让我觉得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更有盗梦空间的时空交错感。被阿卜杜拉和帕丽兄妹情深深打动,看的过程一直没放下那个忧伤的哥哥,到最后看到他对女儿的依赖,我明白这是将小时候对妹妹的爱也代入兄妹关系中,他的爱是双重的,所以对女儿的爱也成为女儿的负担,他无法承受失去女儿的压力,因为那将是再次失去妹妹的痛苦。兄妹相见不相认太虐心了,但是合乎逻辑,生活就是这样充满遗憾和伤痛,唯有珍惜当下的一切,阿卜杜拉留着那盒羽毛,应该不断重温妹妹的可爱,那便是他的爱的符号,老年帕丽完全不记得的幼时爱好。太喜欢胡赛尼的小说了,也因此对阿富汗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绝不仅只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我们对他们了解的太少了。胡赛尼小说里描写的善良勇敢温柔坚强的普通阿富汗人才是最大的亮点,人性是相通的。期待他更多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眷恋于世,唯一答案是爱。

        用了 13 小时 30 多分钟看完了这本书,养成了每天看书 30 分钟的习惯。感恩。如果你想看小说,推荐这本。有故事有画面有情节有人情味,读来有趣极了。作者写作功力深厚,是想学写作的人入门好素材。遣词造句颇有信手拈来之姿,描写人物简短几句几词人物便栩栩如神,情节细腻就似真实发生过亲身经历过,描述人物的感受就像看透人细微情绪的上帝,充满怜悯和真实。让我不禁心生佩服,原来好看的小说是这样的。本书塑造了很多个人物,每个主要人物情感饱满真实,每章围绕一个主要人物书写,但每个人物都没有单独存在,每章都是精彩的故事,每章靠人物关系又息息相关。但看一章也不嫌少,但故事后的伏笔让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伏笔之精彩莫过于此。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有爱的人。经过事件打磨的熠熠生光的有爱的人。生活多的是苦难,唯有爱让人有趣,让人发光。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承诺也许不值一提

          你等过一个承诺兑现么?日日夜夜的等,最终让自己活成了等待的样子。糟透的一天结束后,晚上翻开已经有点积灰的《群山回唱》,3 个小时又读了一遍。上次读应该是 2 年前,今天也许是心情,也许是重读,关于【承诺】,我看到不同的 AB 面。・关于罗诗|承诺 A 面伊德里斯站在人性的至高点曾对罗诗许下承诺:“我要接你来美国”,然而却在回到美国远离战争与苦难后,忘记了自己曾像救世主一样许下的承诺。不得否认他挣扎过也努力过,但也找了一万个自私、懦弱和逃避的理由。虽然 “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个悲剧”。但是【承诺】终被辜负。罗诗在签售会上,写给他的签名:“别担心,里面没你”,重读看到这句话觉得太棒了!我的苦难坚强成就了我的辉煌,你的【承诺】对我来说,不值得一提。・关于纳比|承诺 B 面主人对纳比甚至没有表露过超于主仆之外的情愫,纳比甚至曾为女主人的美丽独特气质而神魂颠倒过。而这一切并不影响主人对纳比的爱,以及纳比对主人的不离不弃,不用说出口,却践行了一生的【承诺】。那个午后素描本的发现,是承诺最美好的回应,是平凡甚至被岁月磨白后,却郑重其事的双向奔赴。“男主人的两箱子手稿,全部都是画,画里的人都是同一个:浇花的纳比,开车的纳比,发呆的纳比... 原来一直都是你啊,纳比。” 这个【承诺】也不值得一提,因为珍贵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也许承诺本来的样子就不该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吧。・🌈书摘・绝没有免费的东西存在。甚至爱。你得为一切付钱。如果你是个穷人,就只能拿痛苦当钱花。 —— 赤裸裸的现实,不是吗?世间的一切因果都是有条件而来。・后来我懂了,这个世界看不见你的内在,它一点儿也不关心你的希望、梦想,以及忧伤,它们都被皮肤和骨髓遮蔽着。这是如此简单,如此荒谬,又如此残忍。・他们以为自己活着,全凭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实际上呢,支配他们的是他们害怕的东西,是他们不想要的东西。・终其一生,我们只为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愿所有人不被【承诺】所负,终会双向奔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到《群山回唱》,胡赛尼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生活在内外焦灼的恶劣环境下:阿富汗的革命、战争令主人公家庭破碎。惊慌无助的同时,他们流亡、移民、妻离子散。但这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些阿富汗人勇敢、积极生活,有活力、有梦想,有潜能。胡赛尼为世人揭开了阿富汗神秘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身负重压的苦难深重的底层民众、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还有那渴望自由幸福的顽强精神。我想,这大概就是胡塞尼小说呈现出的魅力所在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纳比的那封信属实催泪,但其他的故事各自割裂,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太满太贪心了。后面讲背井离乡的移民者的心里缺失的部分,明明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但换到阿富汗的移民者后,我确实能感到自己的共情力和理解力双重下降了。可能唯一共通的点是,作为阿富汗移民的他们被欧美人当成理解阿富汗的窗口,但阿富汗对于他们却恰恰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于中国移民者来说也是一样。最少数最想逃离的那些人,不知不觉却背负了更多属于母国的枷锁,也是一辈子都难以逾越的心灵枷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追风筝的人》到这一部,作者笔下的文字仿佛具有某种魔力可以吸引人孜孜不倦地阅读下去。初读这本小说,每一章都用不同角色的角度描写,本以为是不相关的人或事可是最后却形成一个闭环,就好像直线运动被悄悄施加一个曲率加速度,最终回到开始的地方。每个人物都不是完美的,可是他们的不完美最终铸成了这部完美的小说,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哥哥最终没能认出妹妹,可是转念一想,现实可能就是这样。苦难中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让人灵魂一颤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然的慈悲

                  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出发,试图用不太浓重的偏见,显示了全然的慈悲。即使是小人物,哪怕是大人物,包括如蝼蚁般平凡的每个人,都有过微光闪烁的那一刻,或长或短,或明或暗,这点点光芒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曲跌宕起伏的群山合唱,可敬可悲可叹。美哉!壮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故事情节太分散

                    总感觉叙述东拉西扯,人物和故事情节太分散,除了兄妹极其家人的主线剧情,其他人的名字和故事很难记住,而且也没什么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究是有点儿意难平

                      我看着沐浴在阳光下的树,河水流过我们身旁,流过这座桥 —— 圣贝内泽桥,儿歌里的桥。它其实是座断桥,原来的桥拱只剩下了四个,走到河中央便戛然而止。仿佛它在努力渡河,让两岸聚首,却功亏一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