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小书

    一个《君主论》的作者,一个哲学家。基雅维里比其他任何政治理论家都更有魔力,人们没法抵抗住诱惑,没法不追赶到坟墓的另一面,去总结和评判他的哲学。一个国家的历史,到底该有君主书写呢?还是由大众创造?奇思怪论任人评。一本小书,两个小时了解一下基雅维里的思想观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马基雅维利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政治家,他全部的希望就是自己的祖国佛罗伦萨能够强大起来,结束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恢复罗马时代的荣耀。而在马基雅维利看来,造成意大利一盘散沙和软弱无能的始作俑者,就是基督教的教导和教会的势力,因为基督教让人们关注来生胜过此世,而这与政治对于当下权力和荣耀的关注背道而驰,因此他会不遗余力地反对基督教。马基雅维利抛弃了传统的理想化的道德说教,用最现实主义的笔调,给不管是君主,还是其他有志于政治的人,提供了最有针对性的指导。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时运如潮,唯德性为舟。时运女神虽无常,却独为阳刚德性折腰。运气像天气说变就变,但真正有本事的人能抓住机会。与其赌运气,不如靠自己的胆识和头脑,把命运攥在手里。就像创业,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但风停了只有长翅膀的鸟(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能继续飞。2. 君主须在道德锦缎下藏匿铁血针芒,以恐惧为经线、伪饰作纬线,编织出爱戴的幻象与敬畏的真实。当老板得学会装样子,表面仁慈讲信用,暗地里该狠就狠,让人既觉得你可靠,又不敢随便惹你,这才是混江湖的真本事。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现代老板开会说公司是家,裁员时却一秒变脸。本质都是嘴上讲感情,手上算利益。3. 给绝对权力戴上期限的镣铐,方是文明不堕的永恒诫命。关权力的笼子不能没锁,再牛的人掌权久了都会飘,必须用规矩框住他。给权力设时限、画红线,像给猛兽套上项圈,社会才不会被搞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恶魔”冲在众人前

          这本小册是对马基雅维利生平及思想的小传,作者功力很深厚,即使读者完全没读过马基雅维利的作品,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普通人的悲欢得失。马基雅维利在现代世界的很多人眼里被视为 “恶魔”,甚至都造出一个 “马基雅维利主义” 来涵括所有政治上的恶。马基雅维利之所以被扣上这个帽子,就是因为他 “冲在了别人前面”。在政治上,他先一步指出自己的祖国弗洛伦萨已经陷入了危机,必须对政治进行改变;在思想上,马基雅维利敢于否定人文主义乃至基督教弘扬的 “道德”,成为了众矢之的。马基雅维利在撰写《君主论》和《佛罗伦萨史》时,遵循了古典人文史观 —— 这种史观很像中国古代 “资治” 的思想,作者会为了自己的史观选择性叙述某些历史事件。因此,马基雅维利的作品思想也要与其经历和政治立场结合起来看,才不至于被其中一些花招迷惑。比如《君主论》写作时,马基雅维利处于失业状态,为了向当权者展示自己的能力,难免夸大君主制的好处;而写作《佛罗伦萨史》时,马基雅维利已经重回公职,因此文笔之中更多是接着古罗马史对弗洛伦萨共和制乃至美第奇家族统治者的批判。前后的差别不在于马基雅维利是否爱国,而在于他的身份允许他以何种身份表达爱国之情。将马基雅维利视为释放潘多拉魔盒的恶魔,显然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想象。马基雅维利的史观收到很多他所阅读的书籍和见识过的人之影响,并非什么撒旦附体的产物。而马基雅维利死后,对马基雅维利的思想的解读和再解析,已经将马基雅维利完全抽象化与架空化,而真实的马基雅维利式的 “实用主义政治学”,只有诸如基辛格的少数智者可以掌握。当我们回到马基雅维利本人时,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一个年轻时放荡不羁,身逢国破家亡,中年被国家放逐,晚年被同胞背叛的一位普通公务员而已。正如本书作者所写的 “史家的职司当然是做记录的天使,而不是杀人的法官。” 马基雅维利没有能力遵循这一职责,但本书的作者无疑做到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说作者。昆廷・斯金纳堪称 “大家”。他早就蜚声国际政治学界。评论者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阅读的十个作者之一。因为他在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论、时政评论等方面的贡献,有着显见的创新和独到的阐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评论。并且以他为核心,创立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剑桥学派,俨然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上独辟蹊径、一开新风,堪称典范。在中国,斯金纳的盛名基本上限于专业学术圈。在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研究者大有不认同剑桥学派,就归属施特劳斯学派的势头。但对读书界来讲,斯金纳还是需要隆重推出的大师级人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