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5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王小波这四部曲看完很久了,今天想动笔写写他。“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 开始读他的时候,是我比较艰难的一段日子。这 117 万字,跟着我好好坏坏。我独自吃晚饭的时候要翻一翻,睡前也要翻一翻,等电梯的时候,同事们午休的时候,都要翻一翻。见到红线和薛嵩,脚踩在湘西滚烫的红土上;从洛阳奔向长安,卫公紧紧拉着红拂的手我游曳在其后;又或者,身上只有一件白大褂的陈清扬独自走向深山里的王二,她赤身裸体,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白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又或者,等待陈辉的杨素瑶,池中游着水的邢红大许...... 我喜欢王小波笔下的角色。他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我喜欢读聂鲁达,读余光中,读余秀华,而王小波给我了一个世界,不止诗意。他笔下的名字仿佛和我一起活过,我从此知道万寿寺,知道长安有无双和王仙客,知道湘西有红线,北京有陈清扬。这些地方对我来说就不止此生此世,我多了无数诗意的想象,那就是我诗意的另一个世界。我知道这个世界尘世嚣嚣,我们做什么都困难重重,只想说还好有小波。“没有人因为她长得漂亮就杀她祭神,也没人因为我机巧狠毒就把我钉死。这不是因为我们不配,而是因为没有人拿我们当真 —— 而自己拿自己当真又不可能。” 王小波总是可以把绝望写得轻飘飘。我对他本人知之甚少,很久以前看过一个他的采访 —— 嘴唇发紫,高,腼腆而犀利。黄金时代里的王二也许是最像他的。我第一次读王小波的文字,就是《黄金时代》,他写的阉牛那段: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当时就很喜欢,在我年幼的作文中经常描述这个意象,我也想爱,想吃,想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多美呀。到我长大一些,真的读了这本书,发现后面还有一段: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怀特海说悲剧的要素不是悲伤,而是无可避免。生活的悲剧就这样展开了,我在挨了一锤之后真切看到了那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但是没关系,我也在我人生的黄金时代,我看到王二 —— 爬在脚手梯上,迎着万里东风,敞开年轻的胸怀,高叫着:“操你妈!谁敢上来我就一脚踹他下去”,想那样生猛下去。我不喜欢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辨论,我觉得人有一件脾性是存在的,就是自恋。觉得自己漂亮,觉得自己有才华,觉得自己凶恶,其实没多少人看,没多少人在意。这是一件看开了就不绝望的事 —— 没有人拿我们当真,可我们总看不开,人生海海,你总是受不了有人不拿你当真,所以人生下来总是要绝望的。“在玻璃一样的地板上,我也想要消失。失掉我的名字,失掉我的形体,只保留住在四壁间回响的声音和裸体的滑腻;然后,我就可以飘飘摇摇,乘风而行,漫游雪中的长安城。” 我高中的时候读了一部分黄金时代,读了一部分青铜时代,我只知道王小波奇人,有种天真的流氓范,还不知道他浪漫的时候可以那么美。王小波笔下长安的雪,桥上的红线,红土的湘西,无不让我着迷。有别于陈春成那种雕刻的华丽,有别于沈从文的那种自然的质朴,王小波有一种野性而粗糙的美:此时寂寞不再像一种暧昧的癫狂,而是变成了体内的刺痛。后来,薛嵩难于忍受,就去抢了红线为妻。这样他就不会被寂寞穿透,也不会被寂寞粉碎。如果感到寂寞,就把红线抱在怀里,就如胃疼的人需要一个暖水袋。甚至那种浪漫:后来,那个从塔里逃出来的姑娘就住在长安城里。我很喜欢这个姑娘,正如我喜欢此时的长安城:满是落叶的街道,鳞次栉比的两层楼房,还有紧闭的门窗。长安城到处是矮胖的法国梧桐,提供最初的宽大落叶;到处是年轻的银杏树,提供后来的杏黄色落叶,这种落叶像蝴蝶,总是在天上飞舞,不落到地下来;到处是钻天杨树,提供清脆的落叶。最后是少见的枫树,叶子像不能遗忘的鲜血,凝结在枝头。在整个自由奔放的秋季,长安是一座空城。你可以像风一样游遍长安,毫无阻碍。直到最后,才会在一条小街里,在遥远的过街天桥上看到这个姑娘,独自站着,白衣如雪。“女人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奇迹,但是连这都不知道的话,那就更是白活了。” 王小波极擅长写女孩:陈清扬,红线、红拂、无双...... 每一个故事的女孩都那么独特,那么鲜活,那么可爱。坐在桩子上等着被卖掉的无双;穿着白大褂跟王二说自己不是破鞋的陈清扬;挥舞着刀剑的红线;甚至薛嵩寨子里的小妓女,她是女性的卡夫卡 —— 卡夫卡曾说:每一个障碍都能克服我”,那个小妓女说:这寨子里不管谁犯了错误,都是我挨打。我读到李卫公《自述》:“某与妻逃出河北镇,为杨立所获。某妻挺身而出,云将割肉以赎某,杨许之。妻乃解衣示之曰,割何处?杨云:自割其乳。余妻无难色,将割,余救之。时隔三十余年,余每忆及,犹不禁流涕也。”—— 想到红拂在我眼前,一时鼻酸。“我有三个男同事,两个女同事,女同事之中有一个长得像狒狒。这样讲,不知道漏掉了谁没有。” 王小波可能是我 “认识” 的最有趣的人,我已记不清楚看书的时候多少次忍不住笑出了声。周国平说幽默是一种智慧,我深以为然。王小波以他一本正经的方式,打趣着这个世界的荒唐。写到这里,我还是讲不清楚王小波。他有那么多面,那么多犀利的文字,扎到我笑点有时,让我红了眼眶有时。正如他所说的,“当然,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越要往纸上写”—— 我不想说多少意义在这一百万多字里,每个人都在小说中找寻着自己,找寻着他要的世界,只希望你能走进来,认识认识王小波,相信你不会后悔的。最后,“我没有点灯,也没有打开铺盖,就在杂乱之中躺下,眼睛绝望地看着黑暗。这是因为,明天早上,我就要走上前往湘西凤凰寨的不归路。薛嵩要到那里和红线会合,我要回到万寿寺和白衣女人会合。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还好有王小波和他的世界。

      2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人人都在讲 “王小波”,也在纪念他。于是,我跟风看了这套《四部曲》;可能,我就属于网传的 “看不明白的不喜欢” 的那一类型吧。所以,对此书,我仅是 “阅读” 了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话真没错,整一部书,活脱脱某个现实前段的投影,就像玻璃有了水,故意抹了一把,影影卓卓,但是镜子里的映像还是模模糊糊地显现出来。 王小波的书,有点 “那个”,那么多那个的情节真的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那个,再认真读下去,挺那个的故事情节,越发有点儿沉甸甸的感觉。 一句话,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明明觉得说的就是那么回事,可真要细究,人家说,你要那么理解我也没办法,两手一摊,可能还一脸无辜的样子,犹如很多章节里的王二,有点儿痞。 满纸荒唐言,充满了怪诞的感觉,可是仔细看来,却一点儿也不怪诞,那个故事分明就发生在身边,影影绰绰的,竟然有了自己或者别人的影子 写的是各个时代,其实是同一个时代和时代里的人,一大堆人,被时代扭曲了的和没有被扭曲了的。 或许王老师希望人们不被扭曲,但是看起来大伙都没听他的,那个第一个去洞口在发现阳光的,回来可能被打死 故事看起来都是假的,可是,就像两个办公室里的男女,如果人们喜欢开他们的玩笑,可能没什么故事,如果哪一天人们彻底不开他们的玩笑了,大概率上,真的有了故事。 白居易写汉皇重色思倾国,王老师写玉米地里的伟大友谊,竟然有了异曲同工的妙处,不过王老师的友谊倒是更荒诞隐晦了些,可是啊呸,难道王老师所处的环境还抵不上区区江州司马吗 现代小说也不见得好懂,这部书也是,不过好在有朱伟老师的解读,这就省力多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好哇,王小波

          开始听这本书,是纪念小波先生的生日。跨越好长一个周期,才听完这本超长的书。听书可别听长篇的,不然很容易记不起所有细节。可是小波先生的书,不管从哪里开始听,都会觉得饶有趣味,有时听书,并不一定要功利,只是享受过程,感悟文字的生命力。小波先生的文字,是幽默中带着风趣,是平淡中带着朴实,是市井中透露着高雅。听书的时候,仿佛是有人在耳边讲怪诞的故事。那是我靠自己无法想象出来的,即使是遇到熟悉的人名,却发生着不可思议的故事,可又是那么精彩,这让我怀疑自己,一定是我记错了。小波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力量,让我觉得写点什么东西并不难,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你好哇,王小波。你好哇,我心中永远的王二!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主打一个嘲弄

            一口气看完了 "时代四部曲",感觉作者主打就是一个嘲弄,各种形式各种角度各种力度的嘲弄。嘲弄当下、嘲弄历史、嘲弄未来,嘲弄生活、嘲弄生命,嘲弄高尚、嘲弄低俗,嘲弄自我、嘲弄个人、嘲弄集体、嘲弄家庭、嘲弄社会、嘲弄国家,嘲弄快乐、嘲弄悲伤,嘲弄自由、嘲弄体制,嘲弄人生、嘲弄人间,嘲弄各种好、嘲弄各种坏、嘲弄形而下、嘲弄形而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黑色幽默

              赶在年前完成了王小波的时代四部曲,有人说王小波就像榴莲,爱的人爱死他,不喜欢的人觉得这是什么烂东西。那我就属于爱他的那部分人,喜欢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喜欢他的黑色幽默,喜欢黄金时代、绿毛水怪、地久天长、歌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王小波是想写他那个时代,写得隐晦而肆无忌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黄金时代

                  想笑,却又笑不出来,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印象比较深的人物是陈清扬和刘先生。黑铁公寓,是公寓不是监狱,但总会让人想起监狱这个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里的“印象派”

                      我知道,用 “印象派” 来形容王小波的小说会给他招来一些误会。但我想他应该不会在意,反正他遭受的误会已经够多了,我再增加一点点又何妨?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后记里写道: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个样子。当莫奈画睡莲的时候,当雷诺阿画小树林的时候,他们一定都真诚地认为,他们笔下的世界就是真实世界。可观众们看见的只是几块肮脏的画布:红彤彤的天空、色彩斑斓的池塘、支离破碎的树木…… 于是观众们宣布:这不是我们的真实世界。并纷纷背过身去,不看、不听、不想,那些世界就 “不存在” 了。可是,“印象派” 所追求的,不正是 “眼睛所见的真实” 吗?画家(作家)的眼睛和观众的构造不一样?其实,区别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看心里有没有问题。为什么王小波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大学校园大受欢迎?因为那些学生的心里有问题。我不是说心里有毛病,而是对世界有看法,带着问题看世界,这世界真不一样。假如心中没有了问题,世界就从 “印象派” 的样子变成了美颜相机拍出来的样子。王小波那个时代,没有美颜相机,而他的心又异常澄清,所以画(写)出来的世界异常真实,只是,我们早已习惯了美颜相机塑造的世界,以为,或者宁愿相信那才是真实世界。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读了黄金时代

                        我想爱,我想吃,我想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今年我二十一岁,在我的黄金时代。高中时候、这个比喻给我的 800 字没少出力哈哈哈原文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

                          都说王小波的书好,可是大部分我都没看懂!惭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早就听说过王小波,但是知道今天才开始读他的文字。真是一个丰富的人生,有趣的灵魂与作者相见恨晚感觉他的人生好有意思,自己也想去体验一下可是,读者读者感觉好多地方自己都能共情有些地方竟然像是在写我自己这可能就是我与他相见恨晚的原因吧看了一本文学作品还有启发,有领悟,难能可贵推荐给大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人无法反驳的逻辑,夹带着黑色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又能引发深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荒诞故事背后有若隐若现的现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王小波还是有点意思的,之前总听提到他,终于拜读了他的作品,四部曲我更喜欢黄金时代。后面几部很有卡夫卡的风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幽默的作家。让我感觉到超脱于外貌的有趣灵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