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儿时父母带我回老家探亲,在 20 世纪初,我的老家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进去村的路到了雨天之后,就是泥泞满地,就算穿了雨鞋,当你一脚进去齐膝深的泥坑中时,胶鞋也有可能被留在原地,更多的是站立不稳容易摔倒。这就是我一个城里长大的人对于泥土的印象,污秽、肮脏、粘稠。但是在阅读了本书后,我被深深触动。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泥土的赞歌,更是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深刻剖析。书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是泥土与文明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泥土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从古至今,无论是农业的繁荣还是城市的扩张,都离不开泥土的支持。泥土的肥沃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每个繁荣时代的开始,都伴随着人口的下降和人均可耕种土地的量的增加,而每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因为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均可耕种土地的减少,往往就是战争的到来,通过战争减少人口再开启新一轮的循环。书中还探讨了泥土在环境中的角色,尤其是它在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泥土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储存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变暖。然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侵蚀和退化,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加剧了气候变化。其中重点指出了耕犁对于泥土流失的巨大作用,因为耕犁对于沙质土壤来说,是造成土质向地处流失的主要原因,对于提升土地肥力更笨没有作用,但是对于我出生的两湖地区来说,种植水稻的粘质土壤是需要耕犁的,否则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结。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土壤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侵蚀,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这让我思考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国家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所以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口号,即代表了远见性,也讲出了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所在。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常常忽视了泥土的价值,直到它开始消失,我们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泥土的侵蚀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又反过来继续影响我们社会形态的稳定性,毕竟吃饱是人类存在的最基础欲望。这本书从翻译到写作都非常具备可读性,有可能,建议能将这本书作为学生的科普阅读必备书,从孩子就应该了解到泥土的重要性,不要像我孩时生出对泥土的厌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汇集了全球当代 “精英思想” 的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我们也不应该全盘接受,而应该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独特的国情,进行鉴别和扬弃。当然,这种扬弃绝不应该是短视的实用主义的,而应该在全面把握世界城市及文明发展规律,深刻而系统地理解中国自己国情的基础上进行,而这本身要求我们对这套丛书的全面阅读和深刻理解,否则,所谓 “中国国情” 与 “中国特色”,就会成为我们排斥普适价值观和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傲慢的借口,在这方面,过去的我们已经有过太多的教训。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城市既是设计师的,也是城市建设决策者的,更是每个现在的或未来的居民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