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正念行动后的180天…来看这本书也能更觉趣味
刚好瞄到这本可爱的涂鸦书,里面几张图片进入我的内心,深刻体会到作者传递的信息,莞尔一笑想跟作者说,哈哈😄 我知道过程一丢丢心照不宣⋯⋯好赞、给按赞,很开心能看到这绘本写出一些共鸣。如果还没有练习一段时间正念,可以按照这本书的导览快速抓到行动标注做练习。【小小纪录📝】今年一月厎,我曾在一个没有对外窗的小房间开始长期没有终局的约定,要在固定时间练习正念。实在是,面对每天每天那么多复杂刺激和未知事件的冲撞,发现唯有每日固定时间的正念能自我充电。在哪之前,自己因为有纪录生理能量起伏,在清醒对外信息交流的白天,猜想能量最低点是中午 12:30 或下午 14:30 的一次,汗颜的是实在只是小孩儿玩闹玩票性质的打水漂,三天捕鱼五天晒网的没做好。仔细列出欲解决的问题和流程,发现只是以为需要的仪式感太过于复杂,什么要拿出手机设定闹铃?什么要设定所谓钵音?什么要有背景音乐的选定?什么要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存在?完成后,还有什么要约好的回报?林林总总的,只是对自己自律行动的没自信。于是,我开始一点一点用教程,来解决人心浮动波动自律自信的问题,目的是希望自己在每天 12:30 和 21:30 能有自觉的调息。发现,不用什么仪式感,只需要在中午和晚间疲累时刻,“闭眼” 欣赏自己的胸前还有呼吸调幅的美景。一转眼的,在哪个小黑屋说要照顾好自己正念的勇气,我也囫囵吞枣的过了 180 天。。。时间过得好快;但我经历的时段实在很短,还没有什么有建设性的价值,唯有经历到的小经验做回看。做个小纪录👣:每天三次了。在不用奔波的日子里,除了 12:30、21:30,我也再养成清晨 4 点半左右的响应。姑且目前回看到这一点小确幸,我希望自己继续保持对这三个时间点有自发性生理时钟的反应,看看下一个 180 天,我还会有什么意外收获的旅行?感叹:之所以有这么多不明、不白、不愿、不念,也许只是那一刻、那ㄧ时、那人忘了,治疗方法就是练习正念。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能平复心情的插画“正念” 一词源于古老的佛教,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自我观照的修行方法。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但又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正念是有关注意力的训练,无论你的身体状态如何,都可以学习正念,进行正念练习。本书的作者将正念练习分为 “开启你的一天”“收获平静”“提升专注力”“敞开心扉”“休息与减压” 等 5 个系列,配合上富有童趣的插画,让我们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之时,便是能量满满,神采奕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正念冥想冥想的精神只有一个:做你自己,担当起做你自己、倾听你自己、信任你自己的责任。信任你自己的内在智慧和直觉,是正念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邀请我们在练习中,遵从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便面对着不确定、不知道和做不到。当这种能力被培育出来,并迁移到生活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命中的挑战。其实,呼吸是养生大法,中国的太极和印度的瑜伽,不都是从深呼吸开始的吗?呼吸也是联结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桥梁,能统合你的身体和思绪。注意力不集中、没精神、焦躁不安等,都是大脑在跟你说 “我累了”。想想看,从早上一睁眼,你的脑子就不停地想过去、想未来:“哎呀,明天要交的报告还没开始,早知道昨天就不应该出去玩……” 能不累吗?书中的这些练习需要读者亲自动手去实践。这么多的场景不能一下子都是实践一下,找到其中几个来练习就够用了。多数方法一个人就可以练习了。空中画 “8”,辛苦一天后的放松 1 身体坐直,或者双脚分开站好。眼睛睁开,将手臂抬起,并伸向身体两侧。2 双脚保持不动,上身左右扭转八次。3 身体转回原位,并将手臂放回身体两侧。4 举起一只手臂,在空中画数字 “8” 八次,然后放下手臂。举起另一只手臂,再画八次数字 “8”。5 现在用两只手,手臂向前交叉,画八次数字 “8”。6 放下手臂,轻柔、和缓、专注地呼吸三次。在你集中精力很长时间后,上身的肌肉会变得紧张,以上练习能放松这些肌肉。肌肉放松有助于你放松自己的头脑。有张有弛,释放压力 1 躺在垫子、毯子或床上。闭上眼睛,轻柔、和缓、专注地呼吸。2 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双脚上。扭动你的脚趾,想象它们闪着金光。收紧脚部的肌肉,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3 将你的注意力向上移动到腿部。现在腿部闪动着金光。收紧腿部的肌肉,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4 现在想象这道金光沿着你的身体,向上流动至各个部位。5 慢慢收紧闪动着金光的肌肉,然后放松 —— 腹部、手臂、肩膀、脖子和面部 —— 每次一个部位。6 完成练习后,轻柔、和缓、专注地呼吸三次,感受身体陷入下面垫子、毯子或床的感觉。如果现在到了入睡时间,就让自己慢慢睡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挺实用这本书应该结合着《是我把你蠢哭了吗》一起看,疗效会更显著。正念,由于源自佛教就天然带着形而上的玄学色彩,对于讲求快速、高效的我辈来说,信息、话题、注意力都本能的迅速标签化,已成本能,一贴 “玄学” 标签就该一边去了😓所以得先看《蠢哭了》,神经学专家写的大脑真实情况,没办法,因为我们已经习惯用 “理智、科学、审慎的态度” 去理解生活,面对生活😂当你由科学入手,承认了大脑实际很蠢,带着万年演化的成就,同时也裹挟这万年垃圾的话,你才会相信本书的正念练习会对大脑产生效果,不要被大脑的复杂难测,连接宇宙、万物、未来给神话,认为它是个妙物而跪倒。而是应该充分了解了它的软肋、短板,甚至危害后,知道怎么对待及训练它,你和它会更为受益。所以说,这本书挺实用的,用起来吧:)亲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