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种处处开挂的大牛,生来就是为了圈粉的

    每次推荐赫伯特・西蒙,数据和成就一摆出来,总能妥妥圈粉。


    赫伯特,人工智能之父,他有个中文名字,叫司马贺。这是一个绝对的跨领域研究的大牛。
    不信?
    随便甩几个他拿过的奖,你自己判断:
    计算机图灵奖(1975)
    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
    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
    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1988)
    不但如此,他几乎一手把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系打造成全美顶尖,还懂 20 多种语言。
    在自传里,他说每当自己发现学着学着沉迷于别的地方,就会马上停止,把心收回来继续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
    他最感兴趣的方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我对‘每个人’的兴趣始于 1935 年,是对人的决策行为的兴趣,尤其是对人们在对付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每日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的目标冲突和不可度量的兴趣。
    你们已经看到我追随这个兴趣 50 多年了,这个兴趣从没有离开过我。”
    在复杂和不确定下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不正是让我们应对变化的关键吗?
    再随便说几条从书里收获的东西吧:
    1⃣️小秘密
    不想特定对象知道秘密的时候,怎么办?
    司马贺在自传中提到,他的父母虽然在家里面几乎不说德语,但是在有一些事情,不希望他和哥哥知道的时候,会用德语来交流。
    这个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自己一直不懂的闽南语。
    如果以后孩子想要瞒着我一点什么?也用闽南语来说,我会很抓狂吧~那我要不要承认其实自己能听懂一点点呢……
    有点儿像破译密码,当想要瞒着孩子的时候,你又会做什么?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对方明明不想告诉你的时候,还寻根究底终究是不得体吧。
    2⃣️色盲画家
    发现一些别人能轻而易举做到,而你做不到的事情时,你会做什么?
    司马贺四岁的时候,跟着别人去摘野草莓,别人几分钟就能摘一桶,但是他,只有桶底可怜巴巴的几个,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咧?
    也是从这个差别中,他知道了:
    草莓是红的;
    叶子是绿的;
    但是他自己,是个色盲。
    色盲想要学画画,要克服很多平常人想象不出来的难题,比如说,“一个色盲绘画者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调色板才不会把整个画布搞得一塌糊涂?” 可他依旧学会了画油画。
    如果你好奇他是如何做到的,记得去翻第十五章。
    3⃣️记忆和理解的区别
    司马贺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记忆和理解的差别。
    如果他对一件事情或者概念不做到真正领悟,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而且,他很喜欢用一种简单的模式来理解世界。自传中提到的一件小事,是说他在代数课上做例题的时候,用归纳法发现了一个公式。
    这让我想到了系统的简化模式,当我们人为地给系统划分边界的时候,我们对这个系统的理解真的完整吗?哪怕精致、自组织如大自然。放到整个宇宙中,它又是怎么样一个存在呢?
    像这样的小故事,书中比比皆是。随便翻开哪里,都会有大大的惊喜。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赫伯特・西蒙自传》里,作者不仅谈了很多贡献作出的具体过程和遇到问题时的考虑,而且有专门的章节对重要贡献的内容、方法、和思考作了回顾和总结。因此不仅对于有关学科的学科史和科学哲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立志于科学的青年学生和对科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都有明显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跨领域专家——赫伯特西蒙

        赫伯特西蒙是组织论专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跨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拿过诺贝尔经济学奖,拿过图灵奖,非常令人惊讶他的跨界能力。本书论述了他的科研历程,自我不设限,按照自己的兴趣游走,身处顶级的学术圈层,善于与别人合作,良好的数学背景,极其强烈的好奇心,这些组合在一起让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理工科男生都会在心底希望过一遍赫伯特西蒙的一生

          一本 1000 多页的大部头,看的我热血沸腾。我甚至在书中无数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的人生观,对科学,生活的向往像极了我现在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每一个理工科男生都会在心底希望过一遍赫伯特西蒙的医生。从他的一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星光璀璨的科学家们所共有的特点,极致的专注,兴趣广泛,对于科学的洁癖。爱因斯坦,冯诺依曼,费米,无一不是这样。这本书中讲述赫伯特西蒙对于人工智能,以及博弈论的贡献的部分并不是最吸引我的。读完这类书,能唤醒你心中的科学和改变世界的一点想法,可能才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

            本书是赫伯特・西蒙的自传。该自传充分显示了他坦率诙谐的个性,妙语连珠,让人充分了解他多姿多彩的学术研究生涯。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谈了很多贡献作出的具体过程和遇到问题时的考虑,而且有专门的章节对重要贡献的内容、方法、和思考作了回顾和总结。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从赫伯特・西蒙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梳理出两个问题:赫伯特・西蒙是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学霸?赫伯特・西蒙在这么多学术领域之间游走,那条学术脉络是什么?本书重点讲述赫伯特・西蒙不同领域科研的共性,帮助用户从不一样的角度了解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管理学等领域。赫伯特・西蒙是中美建交之后,最早一批访问中国的美国学者之一,他 1972 年就来过中国,70 岁以后开始学习汉语,曾经用中文给中国学者写信。他还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外籍院士,有意思的是,入选名单上用的是赫伯特・西蒙自己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司马贺。他给自己的姓 Simon 找了一个对应的中国姓「司马」,他的英文名 Herbert 则对应了祝贺的「贺」字,从这么一个信达雅的翻译,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西蒙和中国的缘分还不止如此,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赫伯特・西蒙曾经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朱新明教授合作,借鉴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思路,来研究人类的学习方法。在西蒙的支持下,朱新明教授组织国内教研室编写了初中代数和几何的实验教材,并且在北京的一所中学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实验班的学生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初中三年的数学课程,成绩还比其他学生高。西蒙和朱新明教授的这套教学方法,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教育界。在这本书里边,西蒙很喜欢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自己的人生,那就是「迷宫」。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在一座迷宫之中,不停地摸索,不停地选择向左还是向右。而他在这么多学科之间穿梭,想要寻求的那个答案,也是人类身处在迷宫中,应该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找到方向。甚至在西蒙的自传里还写了一个小细节,他曾经专程拜访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因为博尔赫斯的作品里也常常使用迷宫这个意向,西蒙想知道一位文学家到底是怎么看待迷宫的。但是,如果让我给赫伯特・西蒙的人生打一个比方,我觉得更像是一座桥。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思考者,一种人用思考去建造墙,他们给这个世界画出清晰的边界,让我们知道哪里是死胡同,哪里不能走。还有另一种思考者,他们用自己的好奇心,用热情和学识去建造桥梁,让两块分离的土地可以连接起来。西蒙自己也说:「我涉猎广泛,从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到经济学和认知心理学,再到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顺便还领略了科学哲学的风光。有时候,同时投身至少两个领域的工作。我的兴趣中心在决策和解决问题,它导致我研究科学发现的心理过程,这项研究进而导致我在更广泛的自然科学领域里探索,尤其是数学、物理和生物学。这些足迹远远超越了前面介绍的学科范围。所以我想,无论读者是什么背景,总能在书中找到与自己喜爱的学科领域交叉的故事。」赫伯特・西蒙就是一个用思考去建造桥梁的人,在这个知识越来越细分的时代,这样的榜样显得更加珍贵。而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效仿。我们一边说,在这个时代,要成为知识的游牧民,可是我们还说,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专注和精深,那么,怎么在广博和专注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呢?赫伯特・西蒙的人生,就是一个榜样。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游走,为的是寻找同一个问题的答案,这可能是把广博与专注统一起来的最好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

              好消息是,又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赫伯特西蒙《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英文版书名《Models of My Life》,我生活的种种模式如果有这样一位奇人,跨界学习,选修法语后用同样方法学习其他语言,跨语言大量阅读文献、专业书、文学作品。第一份工作是理工学院的政治学老师,给理工科学生用流程图解释宪法原理、给海军军官讲地缘政治学,给建筑系学生讲城市规划管理,政治科学、公共行政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都有卓越的建树,图灵奖和诺贝尔奖双料得主的彪悍人生,横跨多个学术领域,以人的有限理性开拓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那他绝对是大师中的大师自传主要几个方面:1. 跨学科思维:这个社会的很多问题都是跨越好几个学科的,剥离开来解决问题更像是纸上谈兵,比如西蒙的 AI 研究就是典型的心理学加计算机科学的结合。跨学科的解决方案并不要求一个人一定要精通另一个学科,入门以保证说的是同一种语言,更多地依靠其他专家会更有效。其实这并不只局限于学术研究,在普通人的工作中也一样 —— 跨部门的合作绝对是一项必须熟练掌握的技巧。2. 选择方向:西蒙推荐的研究方向是 1)对社会来说重要 2)自己有独特优势。3. 自制力与专注:高智商如西蒙,也承认精力的有限和可以做的事情的无限。所以他会很理性地管理自己的爱好,他了解自己好强的个性,一旦发现一个竞争性的爱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去维持或者说精进,那就远离它。也因为对学术研究的绝对优先,西蒙也拒绝了很多行政职位。甚至在诺贝尔奖的诱惑下,西蒙也只多花了百分之五的精力在经济学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限理性

                科学是多种理论竞争的结果,有一个其他智力竞争无法比拟的优点。长期来看(不超过数百年),赢家不是靠巧舌如簧取胜,也不是靠说服或者魅惑外行的能力,更不是靠政治影响力取胜,而是靠不断积累的数据和事实的支持。只要事实的真实性不被推翻,人们就可以对理论的未来放心。从整体来看,有限理性的未来是安全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