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一辈子都很难看清的人性,终于在《罗生门》里露出了全部面容!

    芥川 × 鲁迅,中日大师的文学碰撞!芥川龙之介亲口称赞的好译本!(鲁迅先生的)翻译相当准确。此外,地名、官名、器具等也都有明确的注释。—— 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的中译》夏目漱石 :《罗生门》一见之下,材料非常新颖,结构相当完整,令人敬服。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作为流传于后世的经典作品,无论阅读多少遍都不会感到厌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是本缺页很多的书

      曾在几年前读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集,最近重读,感受又有不同。


      读的这套书还有随书附赠的芥川的文学手册,可以看出很多文字中有他自己的影子。
      芥川的妈妈是精神病患者,七个月大的芥川就去舅舅家生活了。10 岁大的时候,芥川的妈妈去世。35 岁就自杀了的芥川极大地影响了太宰治。
      这本合集大多是芥川在二十几岁时写的东西。
      之前读过《罗生门》,记忆最深的是地狱变和河童,那故事至今仍好像是发生在眼前,河童配合林夕作词的《河童》就是日本版的桃花源记。
      如今又看一遍,记忆最深的却是《橘子》。这本书的基调是灰色的,橘子那一抹亮黄色显得尤为可贵。
      少年时读《罗生门》,记得诡异、奇异和苍白,记得地狱业火和世外桃源;现在读《罗生门》,了解了世事艰难、生活不易,记得小学教师的窘迫和那个橘子的光芒和心酸。
      《罗生门》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很多:时代、环境、个人选择等等。
      个人感觉最为经典的原因是,这本书指出了在混乱的时代里,恶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都是向更弱者拔刀,比鲁迅先生那句:“强者发怒,拔刀向更强者;弱者发怒,拔刀向更弱者” 还要悲观。
      那个相对为强者的家将拔刀向作为弱者的老妪,作为弱者的老妪拔掉死人的头发。
      强者无路,拔刀向弱者;弱者求生,拔刀向更弱者。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作品集,我之前读过其合辑,这次重读,更有别的味道。值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生门》

        本书是经典短篇小说集《罗生门》。文集里既有标题作品《罗生门》,也包括芥川龙之介的名作《密林中》。这两部小说之间具有特殊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书的核心内容: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罗生门》发表于 1915 年。这部作品以平安时代末期和位于首都平安京的罗城门为背景,深刻揭露了一个 “人吃人” 的残酷社会。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执导过影片《罗生门》。这部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但不是同名小说《罗生门》,而是另一部《密林中》。《密林中》是一部在叙事结构上极具实验性的作品。芥川龙之介痴迷于日本典籍《今昔物语集》,无论《罗生门》还是《密林中》,均改编于此,而黑泽明通过电影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进一步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对暗之物语融入希望的现代阐释。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作家,他活跃于 20 世纪初,虽然以写作中短篇小说为主,并在 35 岁那年就以自杀结束了创作生涯,但这些都毫不妨碍他跻身于日本一流作家的行列。他的代表作《罗生门》发表于 1915 年。这部作品以平安时代末期和位于首都平安京的罗城门为背景,深刻揭露了一个 “人吃人” 的残酷社会。日本导演黑泽明曾经执导过一部在日本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罗生门》。这部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但不是同名小说《罗生门》,而是另一部《密林中》。《密林中》是一部在叙事结构上极具实验性的作品,如果把它当作破案小说来阅读,必定会走入死胡同。作家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人生 “真相的不破解”。芥川龙之介痴迷于日本典籍《今昔物语集》,无论《罗生门》还是《密林中》,均改编于此,而黑泽明通过电影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进一步改编,让观众看到了对暗之物语融入希望的现代阐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惊喜

          第一次看芥川龙之介的书,很惊喜。感觉他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寥寥数句就能把读者带入他创造的世界里,和他笔下的人物共悲喜,称之为天才也不为过。比如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篇《舞会》,以法国海军军官在日本的舞会见闻手记为故事原型,描写的是一位美丽的 17 岁名门闺秀明子在舞会上邂逅海军军官,两个人一起看了烟火时,海军军官陷入沉思,说了一句:我在思考焰火的事,像我们的生命一般短暂的焰火。下一部分,画面一转,就是已为老夫人的明子坐在火车上和一位青年旅客讲述这段经历。让人感叹生命的美丽和短暂,体会到华丽的忧伤。芥川的短篇多有这样的特点,文字有画面感,立意深远,让人意犹未尽。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艾丽斯・门罗的短篇中云里雾里,突然就在芥川龙之介的文字里打了个激灵,简单干脆有寓意,太喜欢了!对《罗生门》《竹林中》《杜子春》《南京的基督》等篇目更感兴趣,后面的短篇或许和日本历史文化有关,有读不懂的元素,所以稍显寡味了些。但前面提及的短篇,真的惊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罗生门》之《手帕》有感:

              聊聊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中的一个故事《手帕》和 NHK 的纪录片《穷忙族》,以及日本纪实文学《无缘社会》。在《罗生门》中读到:先生晚饭时对太太称赞说那位太太的克制和忍耐的态度正是日本女武士道精神。这里令我想起了 NHK 的纪录片《穷忙族》(后来在 NHK 的纪实文学《无缘社会》中也加入了《穷忙族》的这一部分)。我清楚地记得在 NHK 纪录片中采访过的一位年轻的日本妈妈铃木女士,她每天打几份工养两个孩子,她很辛苦很努力地在工作,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每天放工回家的时候也只能看到孩子们熟睡的脸,都没有时间和孩子们多说几句话。然而,即便是那样艰苦的生活,在她说来仿佛在讲述一个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别人的故事。从始至终她的脸上都是祥和的微笑,坚强的温柔的声音,阳光、乐观和绝望混合在一起。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这就是 “武士道精神”,我只是将她比作日本的樱花🌸 绚烂开放,凄美落下,无论在枝头还是在河流,都是春天的样子。再读《罗生门》这一段,我才忽然又想起这个纪录片《穷忙族》和《无缘社会》这本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