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父选母抄,圆圆留念”。人之嗜好,各有所偏。好咏歌者,则论诗当如乐;好雕绘者,则论诗当如画;好理趣者,则论诗当见道;好性灵者,则论诗当言志;好于象外得悬解者,则谓诗当如羚羊挂角,香象渡河。而及夫自运谋篇,倘成佳构,无不格调、词藻、情意、风神,兼具各备;虽轻重多寡,配比之分量不同,而缺一不可焉。诗之情韵气脉须厚实,如刀之有背也,而思理语意必须锐易,如刀之有锋也。锋不利,则不能入物;背不厚,则其入物也不深。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识渊博,选格甚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唐诗歌

        钱选杨抄唐诗上下卷,最初是打算给他们的女儿留念,后来他们的女儿英年早逝。后将手稿赠给了吴学昭,在征得杨先生同意后,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钱锺书选唐诗》共选录 308 位诗人(无名氏计为 1 位)1997 首(句)作品,单从体量上就可以看出,它的覆盖面是很大的。以唐代的大诗人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唐诗选》里杜甫选了 71 首,白居易选了 30 首,本书中杜甫却选了 174 首,白居易选了 184 首。相反,李白在《唐诗选》选了 64 首,本书却只选了 23 首。很显然,钱先生完全没有顾及李白在唐代诗坛的所谓地位和影响力,他关注的只是作品本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谈艺录》中评白居易时说:“香山才情,昭映古今,然词沓意尽,调俗气靡,于诗家远微深厚之境,有间未达。其写怀学渊明之闲适,则一高玄,一琐直,形而见绌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宋之问(656?—712?),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在朝曾任尚方监丞等职,武后朝预修《三教珠英》。因依附张易之兄弟,神龙元年(705)被贬泷州参军。次年遇赦北归,授鸿胪主簿。曾任考功员外郎,知景龙三年(709)贡举。景云元年(710),流徙钦州。玄宗初赐死桂州。之问为武后朝重要宫廷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二人对律诗的定型多有贡献,所作律诗称 “沈宋体”。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