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孔子与论语》有感

    读完这本书也有好几天了,却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写一篇读后感,但读完一本好书,就那么简单评个五星,又实在对不起钱穆先生。让我概括此书内容?内容宏大我概括不来;点评此书?自觉所得的皮毛还上不了价值。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索性写写读此书的最大感受吧。读这本书着实有些吃力,一是我没有读过《论语》,二是对儒家几乎不了解,完全一小白。刚开始字不认识就查字,名词不懂查名词,概念不懂查概念,人名不知查人名,学派不知更得查…… 就这样用笨方法慢慢啃了下去,渐觉兴趣。些微明了了点儿孔子思想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已经在历史中的地位,也多多少少了解些孔子思想在二千多年里的演变与发展,儒家各学派的渊源与流长,以及现如今读《论语》的意义。这些其实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读书不能只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读,也得时不时的挑战一下陌生的领域。此书就像一把钥匙,带着我进入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文化世界。在读的过程中对《论语》产生了兴趣,买了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每天翻上几页,又经朋友推荐,在 B 站上听傅佩荣老师讲孔子讲《论语》…… 更甚对道家、墨家都起了想了解的念头。想象着古老的思想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向我徐徐展开,颇有些期盼。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崇扬孔学,精勤笃学

      每日一书:《孔子与论语》。钱穆先生一生崇扬孔学,精勤笃学。本书是一部洞彻儒家学说的精华。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所留传给后世的,是好学不倦的精神:“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希望自己也成为一名 “乐学忘忧” 的终身学习者。鲁襄公二十二年的十月庚子,是十月二十七日,经过后人的详细讨论,觉得《史记》上的年代要对些,所以决定孔子生在鲁襄公二十二年的十月庚子,即十月二十七日。孔子之生,后释迦六年。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又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这是他早年的情形。孔子二十四岁,当释迦三十岁成道说教的一年。孔子到二十七岁时,郯子到鲁国来,孔子向他问官制。当时孔子的名誉,已经渐渐高起来了。到三十四岁,鲁国大夫孟僖子叮嘱他两个儿子到孔子处学礼,并说:“孔丘是圣人之后,将来必是个达者。” 孔子三十五岁,鲁昭公欲诛季氏,不克,鲁国大乱,孔子就到齐国去。过了六七年,再回到鲁国,仍旧是三家弄权,陪臣执政,乱得很厉害。孔子就修整《诗》、《书》、礼、乐,讲教育的事业。如子路、颜渊、子贡、闵子骞一辈人,多是那时来从学的。孔子五十二岁,鲁定公用他做司寇。夹谷之会,齐侯想用兵劫鲁侯,被孔子斥退,并且归还鲁国 汶阳的田土。当时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见三家强梁,政出多门,便主 “堕三都”,那时孔子五十四岁,后来堕掉季孙、叔孙的两个都城,孟孙氏就不肯堕了,孔子也就离开鲁国。孔子五十五岁,到卫。这时候卫国的国君是灵公,也不能用孔子。五十七岁,去卫,路中经过宋国,遭受许多危难。五十九岁,到陈。到六十三岁那一年,吴伐陈,孔子去陈至蔡,在路上饿了七天。他在蔡地遇到楚国的叶公。他那年又回到卫国。后来再回到鲁国,已是六十八岁了,鲁君仍旧不能用他,于是再做讲学的功夫。那时子游、子夏、子张、曾参一辈少年,也都来从他求学。至七十三岁夏四月己丑孔子卒,就是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百七十九年。释迦年八十岁而死,比孔子迟一年。孔子死后四七九年而耶稣生,死后一一〇〇年穆罕默德做了回教王。我们都知道全世界有四大人物得人信仰;那四人,就是上面所说的释氏、耶氏、穆氏和孔子。孔子死后十年,希腊出了一个大哲人,叫做苏格拉底,也是一个纯粹的学问家,所以他说:“道德就是知识。”《论语》首章三句话,孔子揭示了人类中每一人做人的大道理。一、须不断学与习。二、须有朋。三、须不求人知。《论语》,来共同遵行孔子教人做人之道,来共同做一人。这当然是指的一位理想的标准人,亦可说是一位理想标准的中国人。故学而时习,有朋远来,虽曰习艺学文,主于学为人,而固已见其即为 “据德” 之学矣。故游艺、依仁之与据德,虽若层累之三级,实亦会通于一贯。宋儒之学,有偏于经者如王荆公,有偏于史者如司马温公。荆公、温公新旧之争,不仅争在政,亦争在其所学。荆公论政,必上追三代,偏于重理想。温公论政,则依循汉 唐近效,偏于重现实。现实与理想之分,即 “史学” 与 “经学” 之分。把这四书视为一个思想体系而予以表章的,却从宋代二程和朱子开始。他们认为四书是一脉相承的,《论语》属孔子,《大学》属曾子,《中庸》《孟子》分属子思与孟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要读《论语》原著

        作者历史儒学研究大家,著有《论语新解》,本书是他一些纪念孔子的讲演合集,钱穆那一代人算最后一批受传统教育的,2 千多年以来,中国教育主要教材就是《论语》,开始就是背诵,到小学毕业已经烂熟,再逐步领会,《论语》塑造了全体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自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中国教材体系全面接轨世界科学体系,现在很少人再去全篇背诵,但原著还是要读,《论语》1 万 6 千字,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如同金句合集,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我个人觉得现在生活忙碌,就不必去考据训诂,直接拿前人的成果来学习就好,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非常全面集大成,“得到” 的 “论语通读” 课也很好。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明辨,谨言慎行。

          每每受到的启发太多,阅读的书渐渐多了,越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无知自大,谦受益,满招损。是非损之于己,得失损之于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不断进入中国,我们的思想世界其实已经被改变得非常现代化了,很多源自西方的观念,现在都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自己的头脑中。即使是研究中国传统的学者,也往往不自觉地用西方现代性的观念来理解儒家思想。这种影响中,最根深蒂固又不易察觉的,就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而这恰恰是儒家思想不同于西方的地方。从这方面看,芬格莱特这本书,也许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有更多的意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孔子与论语

              开篇钱穆先生就说只要有高中文化,就能读懂《论语》,幸亏之前我读了《华杉讲透论语》,否则还真就读不懂这本《孔子与论语》了。足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难怪以无学历之身却能得多所高校的国学教授之职务。孔子思想,亦并不曾要先破弃了在他以前人类社会所曾有的各项宗教观念与宗教信仰,来独自创建其一套人文理论。更不要先把人文事实放在一旁,来先创建他一套新的宗教信仰。孔子思想之最大贡献,不在其有所排拒,而在其多所会通。孔子就人论人,就事论事,则只在每一人之实际人生即其日常人生而来作示范举例。既不就某一人来抹杀另一人,亦不就某一事来抹杀另一事。其思想范围,与其思想项目,似乎极零碎,极多端,但其间有一共通大原则,即每一人之人生,则必在天地大自然中,又必在人类大群集体中,而获得其各自个别之人生。而极其所至,则每一个别人生,乃亦各得为其大群集体人生乃至为天地大自然一中心、一基点。要真尊孔,惟有先恢复民族自信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温经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孔子教义依然具有生命力的论述

                  世界和平,人类幸福靠什么?不能靠资本主义,只能靠孔子教义和马克思主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