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给普通人的睡眠指南
前不久有笔友在来信中向我咨询关于睡眠的问题,凭借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给出了一些建议。考虑到每个人在睡眠上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对症下药。《睡个好觉》从睡眠问题入手,给读者实用的建议,可以说看完就可以用。对于那些受到睡眠问题困扰的读者,大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尝试作者给出的建议。1. 睡眠问题生活在都市内的人们或多或少有些睡眠问题,有的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的则是自身习惯导致的。在此之外,我们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也可能会导致在睡个好觉的过程中南辕北辙。睡个好觉可以说是每个阅读本书的读者想要去实现的,可要做到这一点书中提到的那些睡眠问题就需要被解决。本书不敢说是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科学解决的思路。夜班轮休导致人昼夜颠倒,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更为严重的会威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24/7》里那种不眠不休的世界早已成为我们的日常,既然没法像退回到电灯发明之前的时代一样消除其存在,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就很有必要了。作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就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夜班工作为例,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形成固定时间表更有助于睡眠。在工作时可以充足光线、餐食和小吃来保持清醒。实现正常的睡眠只是开始,想要睡好还需要其他的努力。比如从事夜班工作的人可以通过换岗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借助书中提到的小技巧来进行提升。2. 科普之作很显然这本小书是一本关于睡眠的科普之作。以避免错误开始,解决睡眠问题。错误的认知方式、应对措施不仅无助于我们获得良好睡眠,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睡眠问题。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被用在睡眠上,可很多人对此的意识尚且不足。《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提到消费主义总是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承诺给我们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常常是虚假承诺。相比于过分依赖消费的错误做法,本书基于科学认知给出的建议就更具有可行性。再结合现实情况,自然更容易事半功倍。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其实具体到每个人也可能差异极大。所谓的八小时睡眠不必过于在意,很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更为重要。人体的生物钟可以说是观察睡眠的一个晴雨表。好的生物钟不光可以让我们睡眠更为容易,也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睡眠不足 5 小时或者超过 10 小时需要看医生,可若睡醒后白天犯困也是需要注意的睡眠问题。换言之,晚上睡得香甜,白天精神抖擞,是最理想的状态。可对于很多人来说,忙于学业和工作恐怕早已远离了这种状态。要是考虑到大多数人习惯睡前玩手机,那可能问题会更加严重。3. 结合实际曾有人开玩笑说,睡前禁止玩手机可以治疗很多现代人的睡眠问题。简单粗暴的做法看似可以让人收获奇效,可稍微考虑现实情况就会发现不太可能。本书中作者给出的建议相对来说是经得起现实检验的,是比较结合实际的。通过夜班工作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得出,大家当然都知道不上夜班是最好的选项,可难以做到的时候就需要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技巧来进行改善。正如我们无法保证回到那个理想的睡眠状态,不妨退而求其次。更好的睡眠既有利于降低自身的健康风险,更可以减少由睡眠问题带来的系列影响。先进的科学知识做理论支持,接地气的建议更加结合实际。这对于那些受到书中列举问题困扰的读者来说自然是相对有用的。可要是考虑到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本书所能做到的依然有限。本书再好也不能替代医嘱。换句话说在出现类似睡眠问题的时候本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超过了这个限度还是应该向现实中的专业医师去求助。4. 问题视角本书在科普了睡眠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多还是以问题视角展开的。处于生育或者孕期的女性以及身处更年期的人群自然可以说是高发人群。这可以和《你好呀,更年期》以及《炙热的你》对比阅读,从而实更加有效去解决睡眠问题。不管是自查还是查人,我们很多时候对于问题代入了太多主观认知,很难做出科学评估。本书中的列表和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认识,要是能保持睡眠日记的习惯就更好了。准确描述问题,正确应对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一环套一环。我们有些时候还是需要一点耐心,这更多时候还是给自身调整和修复足够的时间,而不必痴迷于那种所谓立竿见影的做法。有些睡眠问题是个人生活方式和习惯导致的,自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来改变。有些睡眠问题背后则可能隐藏着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睡眠不好只是一个表象,更为重要的是及早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对于睡眠问题的列举可以让我们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对问题和成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面对那些常见的睡眠问题也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失眠和常被忽视的打鼾。5. 睡眠习惯不管是否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本书提醒我们很有必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自然是建立在我们对于自身和生活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在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书中提到的睡眠检测和认知行为疗法来进行改善。如今很多人喜欢用电子手表和手环来记录睡眠,这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更多还是仅供参考。一个比较有趣的建议是去专业机构睡一觉,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睡眠问题。这对于认为睡眠和吃饭喝水一样是家常便饭的读者来说可能没有必要,但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认知疗法中给出的放松训练在失眠等情况下可以发挥作用。以个人经历来看,当出现失眠的时候确实可以帮到一些。不过有些时候晚上实在睡不着,起来看看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看书也需要挑选不太刺激的一样,睡眠不好之时也应该降低外界的刺激。那些习惯于玩手机的自然就不要浏览太过上瘾的内容,视频和游戏常常会加重问题而非改善。6. 写在最后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怎么重视睡眠都不为过。从为此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来说,倒也不能说我们就不够重视。只是在很多时候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方法,或者更加曲线救国亦或者只是图个心理安慰。想要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直面现实。睡眠不好往往只是表象,有些牵扯出来的生活和工作等问题恐怕才是更值得重视的。倘若这些问题没有被妥善解决,花费再多时间和心力去改善睡眠也可能只是掩耳盗铃。我们关注睡眠,但也不应该局限于睡眠。不仅应该将其视为现实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更应该视为现实生态的一部分。聚焦问题,但不钻牛角尖,抱着开放的心态。作者在书中给出的建议再科学也经不住时间的侵蚀,或许会有更好的技术,或许会有更新的做法。我们应该了解书中科学做法背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而不能过分执着于其细节。退一万步说,书中的建议和认知都落伍了也并非是一无是处。有些经过时间的考验后更加值得信赖,有些在自身的实践中可以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而言之,我们的努力和尝试通过本书实现,但不由此结束。本书经过《医生,你在想什么》的作者王兴医生推荐后再看依然会发现一些亮点,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医学人士进行了新一轮的筛选,自然更容易找到那些极具参考价值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关于睡眠的系统性介绍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和睡眠相关的知识,作者将自己 40 多年的宝贵经验进行了高度总结,带领我们揭开睡眠的真相,本书涵盖 5 大常见睡眠问题,涉及 80 多种睡眠疾病。针对容易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群,如女性、老年人、儿童,作者在书中特别分析了不同人群睡眠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帮助改善睡眠。本书最前面有几道测试题,建议先做一下,答案在湛卢 app 里有,如果你全都做对了,证明你对睡眠的相关知识掌握是比较好的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选择相应的章节月度。如果大部分都打错了,建议你顺序快速阅读。其中时差如何影响生物钟这一节给到了建议,比较易于操作,分为向东飞行小贴士和向西飞行小贴士,在起飞前,飞行中,着陆后做哪一些操作,可以缓解睡眠问题,调解状态。另外,本书给到战胜失眠的 13 个建议:1.只有需要睡眠和性生活才上床。2.如果在床上躺 15~20 分钟还不能入睡,下床做一些放松活动。3.睡觉前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大脑过度兴奋的活动。避免争论、讨论金钱或其他重大问题,不看刺激神经的电视或书籍。睡前四五个小时避免任何剧烈的活动(性行为似乎可以除外)。睡觉前一小时关掉所有电器屏幕。4.不要吃油腻或辛辣的饭菜,这可能会导致胃灼热或不适。睡前既不要吃太饱,也不要让自己感到饥饿。5.如果使用闹钟,那就把它稍微放远一点。整晚都不要看。6.做一些睡前放松活动,如读一些能放松心情的书籍。7.如果有夜间护理职责(照顾孩子、年迈的父母、宠物),找人分担。8.避免白天或晚上小睡(尤其是睡前四五个小时)。如果一定要小睡,确保不要超过 20 分钟。9.多锻炼,但锻炼时间不要太接近就寝时间。10.限制待在床上的时间。待在床上的时间超过睡眠时间,可能导致睡眠质量更差。11.洗个热水澡或喝杯热饮料(不含酒精或咖啡因),可以帮助放松。12.减少吸烟量或不吸烟。严格限制咖啡因的量。如果失眠严重,午餐后避免喝咖啡。减少饮酒量,因为酒精会扰乱睡眠。13.如果持续失眠,请咨询医生。有些药物或疾病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 五个放松训练:深层肌肉放松、定速呼吸、意向诱导、催眠、冥想。对于睡眠呼吸暂停这个章节,我建议仔细阅读,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人都会用得到的睡眠知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