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看过的第一部个人中华通史
从福建省图书馆到国家图书馆,西单图书城,广州市图书馆,方所书店,言几又书店,最后昨天在 1200 书店跟随易老看完了最后一卷。也恭喜易老完成 24 卷著作(得到电子书目前好像还没有第 24 卷)。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旅程,我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么长的一个人的历史专著。我记忆中好像是建国后第一个写中华通史的人总之很爽。这部书讲得很多,不仅仅是政治,也有经济和文化,当然也有很多哲思。可以说易老想讲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文字处理上,易老说他用写悬疑小说的手法在写。在我看来文笔通俗易懂,读起来很轻松。美中不足的是,易老,之前要说的阿拉伯文明没有说,这导致了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对比就没有了。多少有点可惜。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敏感问题最终清朝以及之后的部分几乎不谈。不过无论如何瑕不掩瑜,还是再次恭喜易老大功告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像追剧一样追更的中华史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初识易中天教授是在百家讲坛,听他讲汉代风云人物,印象颇深的当然是被戏称为 “泡面” 的发型,觉得很有趣。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品三国》,作为一个三国爱好者,听易教授讲得这么生动有趣、视角独特,也是获益颇丰。于是,当得知易中天开始要写《中华史》的时候,不由带着一份好奇:他又会从什么视角来写历史呢?这份好奇从八年前开始,从最初书展上看到的黄色封面的《祖先》开始,一路下来。自己也算是个 “订阅” 用户。每次读完,都带着一些期待和想象。想来,中国历史也读过不少,吕思勉的《中国通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钱穆的《国史大纲》《中国通识》;这八年来陆陆续续也读了《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哈佛中国史》这样的外国著作,以及诸如施展的《枢纽》和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想来历史从来就不该是需要仰望的那种,而是需要用来借鉴思考,影响当下是判断。这方面,易中天教授的《中华史》可能算不上厚重深刻,却通过新鲜的表达,像一位导游甚至是侦探,用直觉、逻辑和证据,去探测中华文明中的一些秘密,去叩问何为中华梦、中华魂,并试着给出自己的说法。一如每一本不算太厚的中华史,看来也更活泼亲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前面说过,夏娃的革命成果是裸体直立,女娲的文化建树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不能叫做 “性崇拜” 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生儿育女,不是男欢女爱。它崇拜的也是繁衍生息的神秘力量,而不是导致性快感和性高潮的性能力。然而生殖崇拜的产生,却绝不意味着人类又退回到了夏娃之前。相反,生殖崇拜是把人类独有的性和性关系,从纯自然的生活变成了可控制的文化。唯其如此,伏羲才能接过女娲的旗帜,并打上自己的烙印。伏羲的烙印就是男人掌权。男人一旦掌权,生殖崇拜就会变成图腾崇拜,母爱社会就会变成男权社会,潜伏的蛇也就会变成飞天的龙。龙的传人,由此产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