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聚焦
最近曾长期驻扎报道白宫新闻的记者张经义,总结懂王上台的特点是因为懂王每天发推胡言乱语,让传统的记者忙到 “没有时间思考”,正反映出现代人的焦虑,是一种 “富裕” 的不堪重负,最近吴军老师也在课程上讲 “做事的状态”,特别讲到华裔手机不离手的状态,请大家回想一下现在家庭和亲友聚会是否可以做到大家不碰手机?本书的核心逻辑是 “用更少的资源,过更有质量的生活”。围绕 “理性、高效、专注” 展开,强调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优化,而非单纯的 “省钱”。通过实践这些经验,读者不仅能降低生活成本,还能获得更多的时间、精力与情绪自由,最终实现 “低成本、高幸福” 的人生目标。以下是主要经验:理性消费:戒掉 “精致穷”,外在的物质不如健美的身体。2. 减少外出就餐和外卖,自己烹饪健康餐食。3. 掌控时间:避免 “时间贫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需通过时间管理增加自我效能。例如,将大目标拆解为小步骤(如 “每天阅读 30 分钟”),避免拖延;利用碎片时间(如通勤时听书、午休时学习),将 “垃圾时间” 变废为宝。研究表明,每日可支配时间少于 2 小时会增加情绪成本(如沮丧、焦虑),因此需预留至少 2 小时用于完全属于自己的活动(如读书、运动)。4. 专注自我:远离无效社交。5. 修炼 “零内耗体质”:停止精神内耗(如纠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过度反思)会消耗大量心理能量。书中建议通过 “接纳自我、明确边界” 来减少内耗,例如:不刻意迎合他人、不为他人的情绪买单,将精力用于 “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如学习新爱好、陪伴家人)。6. 利用免费资源:提升生活质量,生活中存在大量免费资源,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漂亮 7. 培养低成本爱好:读书,写字,园艺。8. 定期断舍离:清理冗余物品。2025 年 #266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6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用低成本,撬动高自由初次接触低成本生活理念的人,难免带着这样的怀疑。但何圣君 (作者) 的《低成本生活:如何让你的人生省钱又省力》根本不是苦行手册,它揭穿的恰是一个反常识真相:低成本不等于低质量,省钱省力更是一种清醒的生活策略。这本书从金钱、时间、情绪、人际四大成本切入,提供了一套让人生轻盈运转的系统方案。许多人误解省钱就是克扣自己,作者直接打破这种思维定式。他提出 “以较低的成本达成同等满足的能力” 才是核心 —— 不是不花钱,而是聪明花钱。比如区分 “必要开支”“弹性开支” 和 “隐性浪费开支”:农村家庭需要两辆车是必要,但选轻型车或摩托车替代轿车就是成本优化;跟风买教育保险是弹性开支,用储蓄替代更明智;节日扎堆出游的 “隐性浪费”,往往源于 “别人都这样” 的盲从。低成本生活的精髓是清醒:看清每一笔支出的本质,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路径。时间成本常被忽视,作者却把它列为关键维度。他建议用 “时薪思维” 做决策:月收入 3 万元者时薪约 140 元,花 1 小时跨镇买便宜鸡蛋显然不值。更狠的是推动 “系统化”—— 设立自动转账账户强制储蓄,看似麻烦,但一次设定终身受益。这些方法背后是冷酷的效率逻辑:人的精力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正如他另一本书强调的熵减法则:生命本就是对抗无序的过程,减少无效消耗才能聚焦真正重要的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