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岳飞,你不懂赵构

    历史其实并不存在所谓无始无终的单一节点,而是一连串事件叠加影响下的产物。这本《岳飞之死》是高天流云的新作,其中许多内容在《如果这是宋史》第三。四. 八。九部中都有出现过。就是将之加以提炼,让整个叙事过程更加紧凑。 书名虽有岳飞,然而本书真正的主角,我认为还是宋高宗赵构。高天流云在开篇中就提到,岳飞到底做了什么,让赵构恨到了这种程度,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都成了国家的禁忌?解构此间曲直,需要回溯的东西确实是太多了。加之高天流云对有宋一朝的历史储备太过丰富,在短短篇章中硬是难割难舍的将一大堆无关 (弱相关) 剧情强势加塞。这对于初接触宋史者的读者来说,常常会有杂驳混乱 抓不到章节主题之感。  同样是关于宋史,跟郭建龙的《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中的叙事表达方式相较,可以说高下立判。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岳飞之死,意难平!

      岳飞之死,死于谁手?是宰相秦桧?其实秦桧不过是背锅侠,没有高宗赵构的授意,秦桧怎敢对岳飞动手?岳飞之死,死于何故?是妄言立储?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借口,韩世忠质问秦桧时,秦桧也只敢说莫须有!莫须有啊莫须有!岳飞之死,就在于他太完美了,完美得让赵构害怕!当年萧何如此谨慎之人,还不惜自污,以求得刘邦的放心。而岳飞如此纯粹,道德如此高尚,完全没有任何污点,当然不懂政治的岳飞也不屑于自污,连罗织罪名都无法罗织,只好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岳飞战功卓著,道德高尚,完全没有任何把柄在皇帝手上。一旦真的让岳飞直捣黄龙,即便岳飞一再表明自己忠心不二,皇帝又怎会放心?要知道当年太祖也很忠心,最后不照样黄袍加身,被手下人裹挟着,半推半就地篡了权。归根到底,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已经写入了宋代皇族的基因。即便北宋已亡,南宋皇帝被金军打得逃到了海上,对武将的提防和深深的不信任,一点也没有改变!于是,有宋一朝,武将的悲剧命运就此注定,岳飞的悲剧命运难以挽回!只可惜了直捣黄龙的好机会,明明大好机会击败金军,却屈辱地求和,甚至赵构连皇权都让渡了一部分给了秦桧,此后一直胆战心惊的挨到秦桧咽气,何苦来哉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岳飞真正的死因在于他的能力与品格。张俊之所以被重用,韩世忠之所以能活命,都是因为他们有瑕疵。哪怕他们手握军权,也没法左右朝廷。岳飞不同,他的实力实在太强了,一军可以压制全国,北伐的胜利举世震惊,尤其他品德完美,两者叠加他完全是开国皇帝的标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雄&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镜鉴成败得失;而文学则是放大镜和显微镜,能让人看得更清,看得更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绍兴七年,宋高宗赵构将中兴之事委托于岳飞,可短短四年后,又突然将岳飞赐死。岳飞是如何一步步从心腹大将变成心腹大患的?第一阶段:信任面对亡国危机,岳飞凭借骄人战绩,逐渐赢得了赵构的信任:收复建康,一跃成为兼管地方的高级将领;克复襄汉,成为宋代最年轻的建节者;镇压杨幺,再晋两镇节度使加少保衔,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绍兴七年,赵构让岳飞接任淮西军,并诏令众将 “听飞号令,如朕亲行”,显示出对岳飞绝对的信任。第二阶段:猜忌随着亡国危机的解除,赵构对岳飞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绍兴七年,赵构突然拒绝将淮西军交给岳飞北伐,使得岳飞一怒之下上书辞职,不等批复就上了庐山,赵构对此大为震怒。次年,岳飞建议皇上立储,更是触犯了武将不得干政的忌讳,使得赵构暗生猜忌。此后,岳飞战绩越显赫,他越受军队拥戴,赵构就越没有安全感。第三阶段:破裂绍兴十一年四月,宋金局势渐趋平稳。筹划多时的赵构解除了岳飞等人的兵权;七月,面对秦桧的弹劾,岳飞恳求皇帝保全自己,但赵构置之不理;九月,岳飞被诬告谋反,投入牢狱;十一月,金国将 “杀岳飞” 作为两国议和的条件。最终,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深夜,赵构赐死岳飞,并着手销毁关于岳飞的一切印迹…… 翻开本书,看懂皇权的运作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岳飞之死

              本书描述了北宋末年靖康之耻的背景,对当权者,从皇帝到将相的心理及行为做了一个简短的描述,对岳飞的着墨相对不多。与我们认知不同的是,真正决定岳飞生死的话语权,藏在皇帝手中。而赵构又是一个极端缺乏安全感的皇帝,对他而言,真正的威胁来自于朝中武将,因此,无论金国,还是二圣,都不足以成为赵构惧怕的事。结合宋朝重文抑武的传统,一切都可以解释通了。当然历史人物的解读需要全方位看待,对个人最大的教训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任何缺点与致命伤,那他本人就危险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岳飞死于和上级不和

                王氏何错之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权力、利益背后的运作逻辑

                  在宋高宗赵构眼中,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在慈禧眼中,恭亲王奕䜣为什么必须被罢免?在景泰帝朱祁钰眼中,皇兄朱祁镇为什么必须不能从瓦剌回来?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在皇权、利益面前,所谓的正义、是非、良知、情分这些都是狗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在“满江红”观影后

                    就像没人猜到 “满江红” 的主角竟然真的是 “满江红” 一样,这部 “岳飞之死” 的主角却非宋高宗赵构莫属,文臣武将,都不过是为其赵氏尽忠之人。只是谁能想到那偏安一隅,丧权辱国,忍耻偷生的大宋皇帝,也曾经是那般意气风发欲将家国一肩扛起的贵胄少年。千载之下,精忠报国世代吟诵,尤其是家国飘摇之际;而杭州西湖,那四尊跪像充分演绎了什么叫做白铁无辜铸佞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满江红后遗症

                      对岳飞的历史更感兴趣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岳武穆之死,是庸主以待纯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岳飞…… 一个本不属于这个体制之下的天才,来到了这个体制中,产生了莫大的反应,他的身份卑微,本可以平凡的过完他的一生,可是时代却注定让他成就不凡,但这条路也确实是过于悲壮与惨烈。岳飞的政治天赋,让这样一个腐朽不堪的朝政因为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而接纳了他,可是正直大义在一堆小人面前,也许一时用的顺心顺手,一时又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不能激流勇退或许就避免不了他的生命必要消逝。曾经醉酒打人的岳飞,却能短时间断然改过,这这样的优点却是让我们对太多的 “天才” 觉得不复存在的,因为他们本就超乎常人,自负狂妄更为可能,但是岳飞能…… 如此能耐的人自然在短短几年里就能追的上中兴四将的其他三人,可是成就越高,被小人嫉妒的力度就越深…… 鼎盛时期的岳飞本就有推翻朝政的能力,况且他不是只会领军的韩信,他是有能力的,但是骨子里的东西决定了他纵使能力超群却看不透政治,连判断回朝复命等待他的是什么都没有概念,竟然只有最简单的 “善有善报” 类似理念当然时代终究是有清醒人的,岳飞已经成为了爱国 “符号” 之一,他的人格他的事迹终究会永流传,愿今人以史为鉴,不再错失属于我们每个人时代的 “英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要是书名改为从《从勇士到懦夫 — 宋高宗赵构的帝王之路》还更适合。岳飞之死在全书之中比重太低,倒是赵构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剖析得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