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如何激发组织的潜能?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52 本)#2023 年精读作家(51)《激发潜能》大家好!今天阅读穆胜的第五本作品《激发潜能》,应对组织变革新挑战,迎接人力资源新趋势,实现经营业绩新高度。互联网时代的激烈竞争,95 后的到来,企业 “平台型组织” 的转型成为必然。提供转型解决方案,规划激励和赋能体系,让组织更灵活,提升员工绩效,让新型组织模式落地。如果说《释放潜能》介绍了平台型组织模式,那么《激发潜能》则将这些模式落地为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操作方案。“释放潜能” 是设计出模式后静待结果,而 “激发潜能” 则是更加主动的作为。2、精彩内容:①走向平台型组织平台型组织形成了小前台、强中台、大后台的组织结构,并将财权、人权、事权配置给前台,让前台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呼唤炮火,让员工从 “听领导的” 变成 “听用户的”。在这样的组织里,员工成为企业的合伙人,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获得收益,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雇用关系,释放了组织和个人的潜能。不仅如此,平台的开放性更决定了其会越长越大,基业长青。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呢?答案是:研究失败!道理很简单,成功各有各的不同,而失败一定是触犯了事物本质的逻辑。所以,研究失败,才能够日益接近事物的真相。笔者尝试通过如下步骤,从企业的失败中探索 “永生之泉”。第一,研究失败企业的样本,找到失败的共同规律,即企业发展过程中那些 “必然的陷阱”;第二,寻找能够突破这些规律的标杆企业样本,把它们的方法论总结为 “模式”;第三,基于这些 “模式”,去辅导成长中的企业,验证这套 “模式”。如果验证成功了,我们就可能找到了企业真正的 “永生之泉”。②企业从生到死第一个阶段是 “车库创业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老板用个人魅力带领合伙人团伙一起创立企业。这类创业小团队组织活力是最强的,但企业并没有规模优势(包括规模生产、分销、采购等形成的优势)。此时的企业,主要是由组织活力驱动的。“车库创业期” 最多持续几年,随后,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分工不均、组织内人际关系开始复杂、个人职业倦怠产生等情况逐渐出现,组织活力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几乎不可逆转。第二个阶段是 “缓冲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 “大企业病” 开始出现,组织活力急剧下降。此时的企业,主要是由规模效应支撑的,但在管理上乏善可陈。“缓冲期” 也是一个时间窗,如果企业在这个阶段沉迷于做大,而不雕琢管理,组织的基因就会被固化,后续无论如何努力,也没有转型成功的可能。第三个阶段被笔者称为 “花样作死期”。在这个时期,由于 “大企业病”,组织活力的下降会一直持续,但规模效应已经触顶,遭遇瓶颈期,无法撑住发展趋势,企业将被拖入深渊。企业要破解 “大企业病”,必须对组织模式的底层逻辑进行探索。通过后台职能部门的变化来观察组织模式的走向是个不错的角度。后台职能部门的定位、角色、规模等很好地体现了企业是 “偏赋能” 的还是 “强管控” 的,这是个极佳的视角。③如何转型为平台型组织?第一,重塑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决定了 “责” 和 “权” 的问题,两者决定了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团队、每个员工的角色定位,形成了企业内部的指挥链条。平台型组织应该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达到前台拉动中台、中台拉动后台的效果,前台应该是指挥链条的发起者。第二,重塑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决定了指挥链条上每个节点 “利” 的分配,为指挥条线上的每个节点注入了自动自发的动力机制。平台型组织想要实现的效果是 “人人都是自己的 CEO”。第三,重塑赋能机制。赋能机制决定了指挥链条上每个节点 “能” 的匹配,为指挥条线上的每个节点导入知识和各类资源,让其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平台型组织想要实现的效果是,每个普通员工都能在平台的支持下,快速升级为 “超级创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