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民主四讲》。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也不仅仅是为了赞赏;在很大程度上,它的目的是要对西式民主进行批判和反思。“民主” 这个词在中文里面早就有,它要么指君主(如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书・多方》),要么指官吏(如 “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总之其含义与今天讲的 “民主” 非常不一样。首先,只有年满 20 岁的雅典男子才可能具有公民资格。年龄并不是唯一的限制,成年妇女就不具备公民资格。性别也不是主要的限制条件,男性的奴隶和外邦人都不是公民。年满 20 岁的男子也未必都能取得公民资格,如伯里克利时期的法律规定,只有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约瑟夫・张伯伦竟然得以在七个选区投票!因此,可以说,英国直到 1948 年以后才最终实现普选制。从 13 世纪算起,经历了 700 多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达 2500 美元左右,但高达 78%的人对生活感到满意或感到幸福,高于波兰、土耳其、匈牙利、南非这些人均收入高得多又号称 “民主” 的国家。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应可以划在一个区内,这个区与 “西欧天主教区” 毗连,在 “东欧天主教区” 右上方。这么看来,“儒家思想” 与民主的关系并不像亨廷顿说的那么格格不入,而好像是培植民主的沃土。问题是,本应是 “儒教区” 龙头老大的中国在这张图里却离该区甚远。那时,不少人成天拿着放大镜到处找,哪里有成熟的公民社会,哪里有公民社会的萌芽,哪里根本找不到公民社会的痕迹。“党” 在中文里不是一个好字眼儿,其原意指群、类、朋党、偏私、不公;与 “党” 相关的中文词也往往是贬义词,如 “党邪陷正”“党同伐异”“党同妒异”“党羽”“党见”“党庇”“党徒”“党恶佑奸”“党阀”“党翼” 等等,不一而足。欧阳修的《朋党论》是一个最广为人知的例子。为此,周代的《书・洪范》就断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美国和瑞士正好是这样的例子。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上不平等的话,会导致政治上不平等。经济上,美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不平等的国家,它在政治上也是最不平等的国家,其法律上规定的政治权利并没有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抽签制的优势无非是两点。第一,抽签对选举制下可能发挥作用的各种不公正因素可以釜底抽薪。在选举中,金钱与各种策略扮演的角色就是试图扭曲人们选择的结果。抽签等于彻底消除了操控选择结果的可能性。第二,抽签保证所有人都享有完全平等的担任公职的机会,让最普通的人也有机会从政,即使社会本身十分不平等。对于真正关心民主的中国人来说,我们应该拓展想象的空间,从理论和实践上寻求 “选主” 体制以外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中国是要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设民主,它应是以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民主,是广泛参与的民主;完全不必向有产者做出巨大让步,而对民主大打折扣。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采用西方舶来的那些民主模式,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主是什么?

      什么是民主?当代中国人百年来始终在追寻,但普通民众对民主的理解依然是简单的自由平等。回顾民主的发展历史,会发现民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从直接民主的恶政,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异化为现代式的间接民主,是一部彻底改变的历史。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不是方式的变化,而是实质的变化。直接民主确实可以说是多数人当家做主。而间接民主则就是彻底的有产者政治,无论英国法国还是美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就是有资产者有权利,数百年的发展才实现普选,选举制才成为最普遍的民主方式。这期间的放弃抽签制选择选举制,让有产者有权者有了更多可能获得政治权利,并且拥有无可比拟的合法性。“选举是有产者、社会精英的游戏,而其他人由于不是有产阶级,没有财产权,不认得字,在某个地方居住时间不够长,或性别、种族、肤色等原因,被排除在游戏圈外”。现代间接民主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贵族 / 资产者获取政权合法性的手段。是 “选举式民主化贵族政治”。也就是说 “民主不可能是人民的统治,只能是一种让精英通过竞取人民的选票来获得领导权的制度安排”,而不是民众行使权力的方式。选举变成了 “选主”,应该全过程存在的民主,成了只有在选举时才有的一场狂欢。或许可以说民主从坏到好,不是民主变了,而是新的政治制度冠以了民主之名。那是什么因素推动了民主从好到坏的发展,让民主成为今天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呢?从经济上来说,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发展相关性并不大。经济发展可能带来民主,也可能会带来非民主,可能带来高质量的民主,也可能带来民主发展质量堪忧。经济并不能决定性的让民主政治得到良好发展。从阶级斗争上来说。一些人认为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使得普选权发展,民主成为人人享有的权利。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公民资本上来说。一些人认为不同的文化对民主的态度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民主能否在此地获得高质量发展。公民社会的繁荣则能为民主发展提供基础,促进民主高质量发展。公民资本既社会信任的程度高水平,则可以促进民众间的低成本组织,使得民主可以在更大范围,更有效的发展。这些理论各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解释民主发展的原因。应该说是这些以及其它因素共同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至今。让民主政治从好到坏,从古代到现代,从直接到间接,从平民到贵族。但必须要说的是,到底什么是好的民主政治,什么是有效的民主制度,是没有合理标准的。没有人能够因为一地的民主不符合标准,就说哪里的民主不是好民主,典型的就是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的发展,中国人对政治的认同,都无可反驳的表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但总有人以不民主来指责中国,这恰恰是最不民主的行为 —— 不包容他人的选择。想要了解民主,必须认识到,民主不是单个的制度,而是一个生态系统。简单的认为有了某些因素就可以发展出高质量民主,是痴人说梦。民主想要发挥出有效作用,实现高质量民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才能实现。一个国家没有强有力的执政能力,哪怕拥有再完美的标准民主也不会是一个好国家,比如菲律宾。中国的全过程民主,协商民主,限制有产者把持政治,获得政治权力。这些对民主异化的还原,将现代民主的本质 —— 让最普遍最普通的人,协商最大的共同利益,达成最理性有效的决策。达到最大限度的共同幸福自由平等,才应该是民主所追求达到的唯一目标。中国当然需要民主,但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 —— 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是什么?民主是人真的做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清晰解构民主

        民主的来历,各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特色讲解的脉络清晰;也综合对比分析了各类民主形式的优劣;着重点出了目前西方各国民主的产生和运行的实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其实还是相对丰富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民主其实就是选主

            民主是什么?即大众参与到政治统治环节中来。民主自诞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坏东西。一方面是因为率先实现民主制度的国家:雅典被集权国家斯巴达灭亡;一方面也因为他们通过民主决策处死了苏格拉底;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少数的精英分子认为愚蠢的民众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侵吞精英分子的财产,实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美国因为其经济与军事上的硬实力以及文化上的软实力独步天下;其政治制度被认为是最民主的形式,当然也被成为山巅之城。然而在其成立之初,美国的先父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创立的国家制度是民主制度;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创立的是共和制国家,并且竭尽全力否定民主制。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