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活着,一定要热爱点什么

    因为作者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我才来阅读这本诗集。看资料的时候,看到格丽克她自己说从十多岁的时候就立志,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诗人。在岁月的柔波里,她做到了,并且成为了如此卓越的诗人。而在她年少的时候,同时喜欢画画和写作,在比较之后,选择了文学创作,选择了诗歌。对于一位孤独的人来说,“写诗是生活无痕笨拙的手势”,它安慰了自己,也安慰了别人。由于语言的隔阂,加上翻译的修饰,可能影响我在阅读时能产生的共鸣感。旦可以感觉的到,在作者偏黑暗的文笔中,仍有著对未知保持探索的热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将灵魂留给自然

      诗歌是神圣的,在诗人的内心,所有的情感都是一种对自然和命运的对抗,通过这种对抗,来拷问自我内心的精神圣地。在这里,点燃着一束火苗,它就是语言,就是自我感悟的文字,这些萃取出来的精华,它们点亮了诗人自我,也照亮了一条精神之路,给更多的人一种指引和精神慰藉。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平庸之作

        一些诗句确实让人想起艾米莉狄金森,但路易斯没有跨越隐居者常有的湫隘,使得这部诗作注定没有太大的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诗离我们太近了,国外的诗又离我们太远了。我对于英文的诗歌接近于空白的无知,阅读的趣味似乎也只是看翻译的水平,有一半是当做散文来看。并且拿着汉语的标准去理解去对比,其形式和韵律,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都难以去理解。不同语言的特质不同,不同语言的诗更是千差万别,对于不懂这个语言的人来说,理解起来难上加难。但是读起来还是觉得好看,因为句子和意象都太美,但其中是否还有我不了解的内涵还是不知道。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