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一想到还有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
【格式引文】[巴拿马] 豪尔赫・陈,[美] 丹尼尔・怀特森著。一想到还有 95﹪的问题留给人类,我就放心了未读.2018: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qEeKPkxOmk2KAJR 你想知道宇宙从何而来吗?你想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你想知道宇宙最终会如何吗?你想知道时间和空间从何而来吗?你想了解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单吗?很遗憾!这本书不会告诉你任何答案。相反,这本书写的全都是宇宙中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你可能以为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新闻:某个重大的发现回答了有关宇宙的一个深刻问题。但是有多少人在此之前就知道这些问题呢?还有多少重大问题还没有答案?这就是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我们想给你介绍一下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每章,我们都会告诉你一个重要的宇宙谜题,和你聊聊它的神秘之处。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认为人类已经了解了宇宙是多么荒唐的想法。从好的方面看,你至少能得到一点启示。你会知道为什么人类至今对这么多东西一无所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能让人追着看的科普书看这书的那几天,早晨起床、晚上睡前、吃饭时、上厕所时都要打开手机刷几页,简直比看小说还入迷。
为啥呢?因为太有意思了。这本书的写法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书,不是干巴巴讲道理,也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故事,而是从一个个问题出发,看似是要告诉你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其实顺带着就把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给讲了,非常巧妙的结构。
语言生动、脑洞大开以及时不时的冷笑话,也是这本书好看的原因之一。它和《what if》的幽默还不太一样,《what if》系列是从及其不正经的脑洞问题出发,从而得出幽默的推导。而这本书的幽默是随时随地的 —— 除了提出问题的时候。
书里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太正经了,我实在想不出还有比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更正经的问题了,全书 18 个这样的大问题,每一个都会把最前沿的研究介绍一番,然后一本正经的告诉你,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不知道。
这种 “还不知道” 的感觉,很美妙。
书里最后一章这样写道:“我们应该对我们不知道的这一切感到兴奋…… 这意味着前方仍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发现在等待着我们。”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这个世界我们只了解5% :一本趣味严谨的硬核科普书这是一本趣味而又极其严谨的硬核科普书,两位作者有着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文字功底,系统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物理学前沿已经证实的深奥理论、和未经证实的理论和猜想,涉及了天体物理、暗物质、暗能量、时间、空间、世界的维度、基本粒子、宇宙射线,引力波、广义相对论、弦理论、量子力学、等等书名里留给人类的 “95% 的问题” 来自宇宙的组成。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宇宙是由 95% 我们不了解的物质与能量(27% 的暗物质,68% 的暗能量),和 5% 我们知道的常规物质组成的。其英文原版的书名是 We have no idea -- a guide to a unknown universe,意思是我们不知道虽然探讨的都是最前沿多物理难题,但本书读起来并不枯燥晦涩。一是翻译的好,读起来很流畅。二是书中严谨的思维框架与抽丝剥茧的解说里穿插着吐槽、俏皮话、和趣味插图,让读者读起来比较轻松,没有高深的数理基础也能基本读懂。虽然,某些内容还是有些烧脑,要慢点读读之前,我很无知,读之后,我比以前懂的多了,但还是觉得自己很无知。科学家们可以从如此有限的时空出发探索得如此深广,让人由衷产生更多的敬意。而科学探索的道路还极其漫长,我们目前只了解这个世界的 5%(还不到),我们还很无知可能书中的物理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实际应用意义,但它让我们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思维更广阔。31 年前,当旅行者一号飞离地球 60 亿公里,向荒凉的太阳系边缘前进时,在为节能而永久关闭摄像头之前它回望太阳与八大行星拍摄了一张照片 。在这张照片里,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 0.12 像素的暗淡蓝点。而相对于 465 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上下 138 亿年的时间,我们更是浩瀚宇宙里的一粒微尘这真令人既赞叹,又谦卑 PS:书中很多名词在《生活大爆炸》里有讲到。这让我想起了高智商低情商的谢尔顿和他的可爱朋友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到底哪一种对于空间的解释是正确的呢?空间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无穷大的空洞,还是必须与物质共存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可以确定两者都不是。空间绝不是什么巨大的空洞,也不仅仅作为物质之间的关联而存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观测到了不支持任何一种理论的现象。我们发现空间会扭曲、荡漾和膨胀。现在你一定在想:“什,什么?” 如果没有走神的话,你一定会惊讶于空间会弯曲和膨胀。这是什么意思?这怎么可能?如果空间本身只是一个概念,那么它不可能产生弯曲或者膨胀这样的形变,就像它不可能被切成丁和香菜一起炒。如果空间是用来给物体定位的标尺,那我们该如何测量空间本身的弯曲和膨胀呢?问得好!对大多数人来说,空间弯曲这个概念之所以令人费解,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把空间脑补成一块看不见的幕布。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你可能会把空间想象成一个剧院的舞台,它的地板和墙壁都是硬木板做成的。你可能会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掰弯这样的舞台,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框架,它本身并不是宇宙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部分才是宇宙。很可惜,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为了能用广义相对论那样前卫的思想来理解空间,你必须把空间当作一个具有物理属性的东西,而不是把它看作一个抽象的剧院舞台。你必须努力想象空间具有的属性和行为,宇宙中的物质对空间会产生影响。你可以掐住空间,挤压它,甚至用香菜填满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了一个月,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的书名就是结论 —— 在宇宙的维度下来看人类已知的内容,实在是太渺小了。暗物质、暗能量、一些已知但不知道有啥用的粒子,引力的奇怪之处。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最大的速度,最小的距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容吗?…… 这本书每一章每一节都是提问的形式,这不是一本答案之书,而是一本问题之书。但是,提问往往是探索的开始。 这本书适合在紧张的工作以及忙碌的生活之余,用来放松大脑的好书,它能很好的让你跳出世俗的生活,去思考去接触一些平日里压根不会想到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烟火气相聚甚远,但却是每个仰望星空的人们可能会在头脑中产生的疑问。又或者,每个我们,在孩童的时候,大都会问过这些问题。 前半部分的章节,看了一遍没有特别看懂,又返回去重新看了一遍。现在准备在读完电子书以后,买本纸质书,给家里的孩子看,也许可以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激发孩子对宇宙以及未知领域的兴趣。 虽然我们在宇宙里很渺小,但仍然不影响我们继续兴致高昂的像未知领域一路探索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给你带来大局观的物理学科普书总是听到人们说,现在科研越来越难,低垂的果实都已经被摘取了。但知识之树究竟有多高,所谓的低垂又是在树的什么位置?根据当今主流科学的理解,我们目前所知道的物质(其中包括恒星、行星,还有这些星球上的一切),大约占宇宙一切东西(包括物质和能量)总量的 5%;有 27% 的东西,目前被称为 “暗物质”;剩余的 68%,是一些完全搞不懂的东西,目前被称为 “暗能量”,被认为是它使宇宙膨胀,除此以外,我们对它一无所知。从物质和能量的占比来看,低垂的果实还很低,未来大有可期。知道不知道,可以给人以大局观,可以感知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可以猜想这个领域的未来走向。既然是我们不知道的物理学,那么目前都只能猜想,并且这些猜想都是逻辑自洽的。逻辑自洽的猜想,用另一种说法,可以表述为思想实验、思维模型。创造力,是思想的新联接。多了解一些思维模型,可以激发想象力。本书对我个人来说,最有启发的地方是:空间本身是一个具有物理属性的实体,如果时空真的是量子化的,那么也许光速源自时空相邻节点的信息传递方式。就像吉他弦的粗细和拉紧程度决定了波沿着弦传播的速度,光速的情况可能与之相似。宇宙速度的极限,对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有效,而不是绝对速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